摘要:随着新能源车普及,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购车时面临一个灵魂拷问:插电混动、增程式、纯电动,这三种车到底该怎么选?看着市场上众说纷纭的宣传,很多人直接选择困难症发作。
随着新能源车普及,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购车时面临一个灵魂拷问:插电混动、增程式、纯电动,这三种车到底该怎么选?看着市场上众说纷纭的宣传,很多人直接选择困难症发作。
今天,就带大家彻底搞懂这三类车的区别,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座驾。
插电混动(PHEV) :它是燃油车向纯电动的过渡产品,同时拥有发动机和电机两套完整的动力系统。既能纯电行驶,也能油电混合使用。就像一位“双修武者”,低速用电、高速用油,两种能量都能直接驱动车辆。
比如比亚迪的DM系列,采用双电机插混系统,通过并联模式可实现4.6秒破百的强劲动力。
增程式(EREV) :本质上是一台“带发电机的电动车”。车辆完全靠电力驱动,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只负责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发电。增程车其实是一台纯电车,额外带了一台发电机。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只负责发电,车辆完全靠电力行驶。
纯电动(BEV) :完全依赖电池储能,由电机驱动车辆。结构最简单,使用成本最低,但完全依赖充电设施。就像一位“专精高手”,把电驱动做到了极致。
1. 根据充电条件决定
有家充桩选增程或纯电:如果你家有固定车位能装充电桩,或者公司、附近有便宜甚至免费的充电资源,平时上下班通勤距离不超过50公里,那增程车挺合适。基本上可以纯电行驶,费用很低。
纯电车更是如鱼得水,日常使用成本极低。
充电不便选插混:要是充电不方便,只能靠公共电桩,或者经常跑长途,那可能插混更实际,没电的时候就当油车开,油耗也比普通燃油车低。
纯电车在这种情况下会让你焦虑不已,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充电设备故障等问题时有发生。
2. 根据用车场景决定
城市通勤为主选增程或纯电:如果是城市代步为主,很少跑高速,增程的平顺性和静谧性是有优势的。纯电车同样具备这些优点,而且使用成本更低。
经常跑高速选插混:如果你经常跑高速、跑长途,比如每个月都有几次跨城出行,那插混在高速路况下发动机直驱的效率更高,整体能耗表现会比增程更稳定。
实测显示,比亚迪汉DM-p高速巡航油耗较理想L7低15%。
有插混车主分享:“一旦电池见底,油耗直接飙升到百公里6-8升,和传统燃油车相差无几,‘省了个寂寞’。”
3. 根据后期维护与保值率考虑
维护简便性:增程车因为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长期处于固定工况运行,理论上发动机的磨损可能较小,保养相对简单便宜。
而插混车虽然综合油耗低,但系统更复杂,发动机和电机两套系统都有驱动功能,后期出故障的概率理论上可能更高。
保值率表现:目前来看,插混技术迭代太快,老款车型掉价速度比较快。纯电车同样面临保值率问题,技术更新换代快,老款车型性能落后,保值率较低。
而增程结构相对稳定,可能在市场反而更受认可。
插电混动:
· 续航虚标:官方标称纯电续航100公里,实际使用下来,开空调立马打八折,冬天再打个七折,满电也就跑个60公里左右。
· 亏电体验差:电量充足时确实省油,一旦电池见底,油耗直接飙升。亏电状态下发动机噪音增大,动力响应稍显迟滞。
增程式:
· 高速能耗高:跑高速时,电机的耗电量会大幅飙升。为了保持平衡,增程器必须高功率运转,此时的油耗根本不低。
· 背着多余重量:就像一个人每天坐地铁上班,却坚持在后备箱常年备着一辆折叠自行车——以防哪天地铁停运。大多数用户开着‘增程大电池车’,一年到头可能只加过两三次油,却要常年背着内燃机、增程系统、油箱等额外重量。
纯电动:
· 续航焦虑仍在:虽然续航里程不断提升,但实际使用中仍存在续航焦虑。
· 充电不便:充电设施的分布不均问题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即便是一线城市,高峰期的充电排队现象仍屡见不鲜。
· 电池衰减:高端车型的电池更换成本可能高达车价的三分之一。
电池越做越大:现在的增程车,甚至想把“充电宝”功能也去掉。今年新上市的车型中,零跑D19增程版电池容量达80.3度,纯电续航500公里,多少纯电车的续航都达不到这个数字。
插混也在进化:2026款岚图梦想家带着62.5kWh超大电池、5C超充技术和800V高压架构,将插混MPV的纯电续航推高至350km级别。
技术融合:比亚迪第五代DM强化串联电驱,赛力斯超级增程2.0试水直驱技术。未来三年,兼具增程平顺性与插混高效性的智能多模系统,将成为市场新宠。
选增程,如果:家里有充电桩、主要在城市代步、偶尔长途出行、注重驾驶平顺性和静谧性。
选插混,如果:充电不方便、经常跑高速和长途、生活在寒冷地区(发动机余热可供暖)。
选纯电,如果:充电方便、主要在城市使用、有固定车位安装充电桩、追求最低使用成本和最简单维护。
总而言之,没有完美的技术路线,只有最适合你的选择。买车前一定要试驾,特别是体验一下亏电状态下的行驶品质和能耗,这样才能避免后悔。
来源: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