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原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改称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并设园艺系,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按系设置的园艺学科之一,成为中国现代园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发祥地之一。1999年6月经农业部批准,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
●园艺作物
●种质资源
●遗传育种
●精准栽培
●采后品质
●智慧园艺
●园林植物应用和设计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原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改称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并设园艺系,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按系设置的园艺学科之一,成为中国现代园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发祥地之一。1999年6月经农业部批准,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园艺学院。目前,园艺学院下设果树学系、蔬菜学系、观赏园艺系、风景园林系、园艺植物研究所、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和园艺政策经济研究中心。
学院园艺学科于2000年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具备完整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聚焦学科国际前沿领域与产业核心技术需求,凝练形成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园艺作物生理生态与智慧生产、园艺作物发育生物学与品质调控、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与贮运保鲜、园艺作物逆境生理响应分子基础及调控等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承建国家和省部级教科平台12个,校级教授工作站26个;在北京、河北、山东、陕西、云南、江苏、宁夏、四川、海南等省区市建设40余个研究生校外实习基地。学院现有在职专任教师84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44人,讲师3人;90%以上的专任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学院秉承“园美丽九州、艺精济民生”的院训,践行“立德树人、兴农爱农”使命责任,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园艺事业,崇尚科学,治学严谨,视野宽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园艺和风景园林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学院楼照片
一
果树学
农学门类 学术学位 2026年招生类型学术型硕士、博士
专业简介:中国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始建于1923年,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果树学系围绕国家果树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国际果树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聚焦苹果、梨、葡萄、草莓、樱桃等重要果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目前果树学系涵盖4个研究方向: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育种、果树生理生态与智慧生产、果树逆境响应分子基础与调控及果实品质调控与商品化。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讲师1人。
核心课程:高级园艺作物栽培生理学、高级园艺作物遗传育种学、高级园艺作物采后生理、果树学研究进展、园艺学研究进展、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园艺学试验技术、学术英语等。
培养基地:基于我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格局,果树学系在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新疆等全国不同地区建立了中荷国际果树全程机械化示范园、中农园艺-烟台现代果业研究生实践基地、农业部新疆地区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江苏农博园实践基地等研究生实践培养基地,可对研究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实践教育,为研究生全面了解我国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供了切实保障。
就业情况:果树学系硕士研究生约30%继续深造,其余70%左右硕士研究生就业单位包括涉农企业、党政机关、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和高等教育单位等;博士研究生80%以上进入高等教育单位或科研设计单位,继续从事教科研相关工作,其余约20%博士研究生生就业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或大型企业。近年来果树专业研究生主要就业单位包括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主要深造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
二
蔬菜学
农学门类 学术学位 2026年招收学术学位硕士、博士
专业简介:中国农业大学蔬菜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蔬菜学系聚焦黄瓜、番茄、辣椒等关键园艺作物作物的育种技术、生长发育机制、高效栽培策略及现代农业设施应用等产业前沿问题,致力于推动蔬菜产业创新与新质生产力提升。目前,蔬菜学系凝练出“菜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蔬菜生理与发育生物学”、“蔬菜智能化栽培与管理”和“药用及食用真菌学”四个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讲师1人。
核心课程:高级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植物南繁技术与育种、园艺作物生物信息学、现代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Advanced Horticultural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高级设施园艺学、设施园艺理论与实践等。
培养基地:本专业现有研究生培养基地20个,主要集中北京郊区、内蒙以及我国蔬菜产业发达的山东与河北省。主要包括北京宏福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小汤山特菜基地、休闲农业实践教学基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等。每年能为全专业所有学生提供现场教学、实践与试验条件。为研究生实践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就业情况:蔬菜学专业博士生主要就业于高等教育单位(40%)和科研设计单位(35%),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硕士生就业去向多样,30%继续深造,其他分别进入国企(20%)、民营企业(25%)和机关(10%)等单位,行业分布广泛,包括教育、科研、农业等领域。
三
观赏园艺(0902Z1)
专业简介: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观赏园艺学科的发祥地,北京市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包括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与生物技术、发育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采后与逆境生理四个方面,旨在提高观赏植物的育种、栽培和抗逆性,同时推动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学科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含海外)获得者3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
核心课程:园艺作物栽培生理学、园艺作物遗传育种学、园艺作物采后生理、观赏园艺学研究进展、园艺学实验技术、植物应用生物技术等。
培养基地: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园艺作物发育生理与品质调控引智基地”,教育部“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工程研究中心”,“花卉发育生物学与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教科平台12个;校级教授工作站4个;云天化花匠铺晋宁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培养基地、姚安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校外培养基地、云南省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校外培养基地、山东菏泽实践基地等10余个院级培养基地。
就业情况:观赏园艺专业的毕业生在园林绿化、观赏植物育种和生产、以及科研等领域有广泛的就业前景。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继续在中国农业大学或国内外知名院校如瓦格宁根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中山大学等攻读博士学位,或者进入各类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就业,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研机构等。博士研究生就业单位主要为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和企业研发部门等。
四
农业
农艺与种业
农学门类 专业学位 2026年招收专业学位博士 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博士简介:聚焦园艺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构建高质量科研创新发展格局,重点定位于现代园艺种业、园艺植物品质调控、园艺产品绿色高效生产等领域开展研究,产出国际一流科研成果,持续提升园艺学科的工程技术创新水平与产业引导能力。培养方向分为: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设计育种、园艺作物生理生态与智慧生产、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与品质控制、园艺/园林景观工程与规划设计四个培养方向。
核心课程:现代园艺科学与工程前沿进展、现代园艺产业发展与经营管理、园艺植物基因工程等。
专业学位硕士简介:培养实行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专项包括现代设施园艺专项、园艺产业提质增效人才培养专项、烟台专项、海南专项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为园艺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园艺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现代设施园艺专项针对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急需对现有设施结构、栽培模式、生产方式等进行提档升级,提高栽培管理过程的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问题,培养能够为现代设施园艺产业提档升级的专业人才。
园艺产业提质增效人才培养专项以全面提升我国高产优质高效园艺产业现代化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为目标,以各级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为依托,充分发挥我校工学院和信电学院在智能化机械和生产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顺应消费者对园艺产品高品质的需求和生产者对高收益的需求,培养兼具园艺专业知识和现代农业智能化和机械化思维的新型专业人才,为园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园艺烟台专项是中国农业大学在山东省烟台市设立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专项的园艺方向专项,主要是服务山东省园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建设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园艺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
园艺海南专项隶属于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招生专项,该专项主要服务于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和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落实海南省和三亚市与中国农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园艺方向于2020年开始招生培养,主要围绕热带园艺作物育种、栽培和采后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开展工作。
核心课程:园艺植物育种专题、园艺植物栽培和设施园艺专题、园艺产品贮运和经营管理专题、园艺植物基因工程等。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依托学科的20个教授工作站和46个共建基地,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代表有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江苏阳山教授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中保绿都公司苹果育种基地、烟台现代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校外培养基地、中国农业大学-京瓦中心实践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翠湖实践基地、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小汤山特菜基地、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建立了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及反馈机制,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就业率近96%,约77%的毕业生从事“三农”相关的工作,进入各省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科学院、农业类大学、农业企业等发挥积极作用,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专业技能解决生产问题,致力于提升园艺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学院相关学科毕业生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中非常受欢迎。
五
风景园林
工学门类 专业学位 2026年招生学位硕士
专业简介:围绕城乡绿地、乡村景观与遗产保护、植物应用等特色领域,开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保护与管理等应用研究和实践,以系统化的风景园林专业知识体系服务于城乡人居环境和国土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等行业发展的全过程。
核心课程:风景园林理论与前沿进展、风景园林职业素养与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Studio、城乡规划与设计Studio、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文化专题、农业遗产保护理论前沿、公共艺术景观设计、景观生态规划、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实践、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等。
培养基地:现有湖北大悟、河北涉县、广西北海乡村振兴风景园林科技校园2个,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城乡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1个,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国家植物园、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北京威特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易兰(北京)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等校内外合作实习与实践基地。
就业情况:近五年来毕业研究生就业率96.4%,40%以上进入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学院等政府/事业单位,30%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等企业,30%赴比利时根特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
原永兵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前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现任山东省作物学会副会长,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方金豹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团队首席专家、国家猕猴桃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河南省大宗水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
陈昆松浙江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果实品质生物学与采后物流相关研究。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吴翠云塔里木大学教授、园艺学科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植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委员,自治区“天山英才”,兵团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姚允聪北京农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农学院副院长,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科技新星、跨世纪优秀人才,入选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高层次人才计划
王爱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果树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特聘教授)
费章君现任康奈尔大学博伊斯·汤普森研究所(Boyce Thompson Institute, BTI)教授和生物信息学科学家。曾入选2019-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牛振明博士,现任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中国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挂职)
黄三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杜永臣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番茄育种课题组组长、中国园艺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国家现代大宗蔬菜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许 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蔬菜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蔬菜学会理事长。
侯喜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位办公室主任。
丛日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我国古树保护领域权威专家,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负责人
刘奕清长江大学二级教授,国家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园艺学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费水章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园艺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牧草遗传育种
郑 轶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蔡 蕾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综合处,处长,全国三八红旗手
冯 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海外),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陈连武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吴海波新疆农科院西甜瓜中心主任/研究员
赵景文北京市农机管理站站长/研究员
李红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
宋 羽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孙纪霞历任烟台市农科院园林花卉所副所长、所长
洪 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副院长,人居环境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陕西省风景园林学会常务委员
任斌斌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新星,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挪威生物经济研究院访问学者
朱春阳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挪威生物经济研究院访问学者,狮山硕彦计划青年英才B岗,国家林草局美丽乡村联盟与乡村振兴创新研究联盟常务理事
徐海韵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
康 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助理教授、绿色疗法与康养景观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牛泽慧国家知识产权局驻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审查员
鲁 淼科技部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文化科技处秘书
招生直播咨询会回放
电子邮箱
yuanyicau@163.com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文稿来源:园艺学院
编辑:刘子涵
责任编辑:武镒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