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3日,以“软件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湖南株洲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株洲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汇聚院士专家、行业协会代表及政企学界精英,共商工业软件创新突破路径,共绘制造业数字
10月23日,以“软件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湖南株洲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株洲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汇聚院士专家、行业协会代表及政企学界精英,共商工业软件创新突破路径,共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蓝图。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晖,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出席大会并致辞,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主持大会第一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向大会作主题报告。
张立表示,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灵魂”,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的承启之年,也是工业软件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型的关键一年。赛迪研究院连续多年作为大会的主办方之一,高度重视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和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陈晖表示,近年来,湖南省全面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智赋万企”、算力支撑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推动全省工业软件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产业基础持续夯实;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是产业质效显著提升。
曹慧泉表示,工业软件是现代制造业的“数智基石”,也是株洲培育制造名城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株洲坚持把发展工业软件作为未来产业新赛道,坚持“需求牵引+创新供给”双轮驱动。目前,全市工业软件全产业链规模突破100亿元,获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沈昌祥以“打造安全可信工业软件产业新体系”为主题发表报告,沈昌祥表示,“自主可信计算”是指源自中国、完全自主的可信计算技术,可信计算国产化创新要坚持三条控制底线:一是必须使用我国的可信计算,二是必须使用我国的数字证书,三是必须使用我国的密码设备。
柴天佑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业智能化”为主题发表报告,柴天佑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向工业智能化跨越,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发表了以“新一代国产核心工业软件助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张顺茂表示,工业软件是用出来的,工业软件是产品研发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作业工具,也是企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数字企业总经理魏代森围绕“大模型赋能新一代工业软件价值跃升”发表演讲,魏代森表示,在企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工业软件是数字技术的关键载体,新型工业软件要在技术方面融合重构、业务方面融合贯通、生态方面联合创新。
用友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郝伟明发表了“打造新一代智能软件,加速推动工业企业AI应用落地”为主题的演讲,郝伟明表示,企业落地AI的终极形态是智能体,智能软件驱动全产业生产力变革,促进数字劳动力快速发展,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玉峰发表了以“自主工业软件的使命与实践:中望3D+,推动工业可持续创新”为主题的演讲,刘玉峰表示,技术是人类进步的根基,随着以工业软件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飞跃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借助“中望CAD+AI”可以让CAD具备“以图识图”的能力。
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南工业大学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打造科研合作新高地、人才培养新高地和智慧校园新高地,为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和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贡献力量。
三湘四水,创新潮涌。作为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株洲已连续多年承办大会。近年来,株洲将工业软件纳入未来产业重点赛道,坚持“需求牵引+创新供给”双轮驱动,全力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目前,全国首个赛迪湖南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华为工业软件云工程应用创新中心已在株洲落地运营,成立株洲工业仿真联合创新实验室,实现湖南首个工业软件园营收突破亿元,正在加快打造国家工业软件创新发展高地。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层次多元,除主论坛外,还设置工业软件智能化发展论坛、智能工业软件解决方案供需对接会、专家闭门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吸引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及行业开发者等500余位代表参会,为推动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加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凝聚起广泛共识与强大合力。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