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店用玉米当燃料遭网暴:被送上烧烤架的,又何止是玉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3 17:17 1

摘要:面对质疑,店主史先生很坦然。他告诉记者,店铺使用的玉米很大部分是从周边农户手中收购的,而且年消耗量其实只有600多斤。

山东烟台一家烤肉店绝不会想到,自己使用了五六年的玉米燃料,一夜之间会成为众矢之的。

视频评论区里,有人痛心疾首地斥责“浪费粮食”,也有人坚定支持这种助农行为。

店长史先生恐怕很困惑——为何在有些人眼中,自己就从变成了浪费粮食的罪人?

1

面对质疑,店主史先生很坦然。他告诉记者,店铺使用的玉米很大部分是从周边农户手中收购的,而且年消耗量其实只有600多斤。

“我们不认为这是浪费,反而是在帮助农民。”史先生直言不讳。

这家烤肉店甚至投入了几万元购买专门的玉米燃料烤炉,而普通炭火炉不过千元。对他们来说,这既是一种烤肉特色,也是一种助农方式

有顾客在评价中写道:“第一次吃用玉米烤出来的烤肉,好吃。”或许,这正是小店坚持数年的原因。

有人痛心疾首:“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这话没错,我们都背过“粒粒皆辛苦”。

但请问,如果粮食因各种原因无法进入市场,烂在农民家里,难道就不是浪费了吗?

这让人想起去年广西某地的芒果滞销事件。

由于疫情影响运输,大量已经成熟的芒果无法及时运出,最终只能成堆地烂在果园里。有果农尝试以极低价格卖给当地养殖场作饲料,却同样被网友批评“糟蹋水果”。

一位果农当时含泪说:“我们看着芒果一天天烂掉,心在滴血。有人愿意买去喂猪,至少能挽回一点成本,这有错吗?”

从这个角度看,烤肉店收购这些玉米,至少让农民挽回了一些损失。这何尝不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2

类似的困境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去年夏天,某地菜农因为蔬菜品相不佳被超市拒收,只好将整车的蔬菜运到田间粉碎还田。这一幕被路人拍下上传网络,立即引发轩然大波。

有人愤怒指责:“这么多蔬菜宁愿毁掉也不肯送给穷人!”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采摘、运输、分发都需要成本,对于已经蒙受损失的农民来说,这些额外支出根本无力承担。

某农业县去年因为天气原因,红薯外形普遍不规则,无法进入高端市场。

当地一家淀粉厂收购这些“丑红薯”加工成淀粉,同样被网友批评“浪费食物资源”。

这些批评者往往忽略了关键一点:如果没有这些“次级”销售渠道,这些农产品将彻底失去价值

网络时代,最容易做的就是道德裁判。看到玉米被当作燃料,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浪费粮食”,然后站在道德高地上大肆批判——这种行为太过熟悉。

这些人可曾去过农田,了解过农民的实际困境?可曾知道,那些品质不佳的玉米,如果不这样处理,最终命运就是腐烂在田间地头?

高高在上的指责总是容易的,难的是真正深入理解问题的复杂性,难的是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一位农业专家私下坦言:“与其让粮食烂掉,不如合理利用。问题的关键不是怎么用,而是如何提高粮食储存和加工能力,避免这种两难选择。”

3

在这场争议中,最令人忧心的是那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要么完全赞同,要么全盘否定。社交媒体正在加剧这种对立,让理性的声音难以传播。

店家使用玉米作为燃料,当然可以讨论其经济性和环保性。

专家指出,玉米作为燃料确实存在效率问题,天然气可能是更清洁的选择。这些都是可以理性探讨的技术问题

但动不动就扣上“浪费粮食”“不顾粮食安全”的大帽子,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这就超出了正常讨论的范畴。

我们需要明白,现实世界是复杂多面的,很多时候面临的不是“对与错”的选择,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

说到底,玉米作燃料引发争议,折射的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仍存在短板。当农产品无法有效流通、无法实现应有价值时,各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就会产生。

与其一味指责商家,不如思考:如何完善农产品仓储设施?如何建立多元化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如何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指责总是简单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如果我们真的关心粮食安全,就应该关注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对一家小烤肉店口诛笔伐。

市场监管部门最终规劝店家停止使用玉米作为燃料,尽管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对此类行为“没有明确的处罚依据”

玉米作燃料的争议或许暂告段落,但它引发的思考不应停止。下一次,当我们想要批评他人的选择时,或许应该先问自己:我了解事情的全貌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毕竟,轻易地给别人扣帽子,可能比我们批评的现象更加值得警惕!

来源:柚妈充电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