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天气转凉,感冒的人多了起来。但你知道吗?有一种疾病早期症状和感冒几乎一样,却可能引发肾衰竭、休克,病死率最高可达 10%—— 它就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 “出血热”)。
最近天气转凉,感冒的人多了起来。但你知道吗?有一种疾病早期症状和感冒几乎一样,却可能引发肾衰竭、休克,病死率最高可达 10%—— 它就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 “出血热”)。
尤其是在农村、城郊等鼠类活跃的地区,每年 10 月到次年 3 月都是出血热的高发期。今天就带大家彻底搞懂出血热,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通过疫苗远离它!
很多人感染出血热后,一开始会以为是 “小感冒”,比如发烧、头痛、浑身酸痛、乏力。但它比感冒 “凶险” 得多,还会出现这些特殊症状,一定要记牢:
1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痛感比普通感冒更强烈;
2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皮肤发红,像喝醉了酒一样;
3
其他信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会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尿色加深(像浓茶色)。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近期接触过鼠类(比如看到老鼠、接触过鼠粪 / 鼠咬过的食物),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说清 “可能接触过鼠类”,避免误诊!
很多人疑惑:“我没被老鼠咬过,怎么会得出血热?” 其实它的传播途径比你想的更广,主要跟汉坦病毒(引发出血热的 “元凶”)有关,而老鼠是病毒的主要携带者:
1
直接接触:被携带病毒的老鼠咬伤、抓伤,或接触老鼠的排泄物(粪便、尿液)、分泌物(唾液);
2
间接接触:接触被老鼠污染的食物、餐具、衣物 —— 比如吃了老鼠咬过的馒头,用了被鼠粪污染的抹布;
3
空气传播:老鼠排泄物干燥后,病毒会随着灰尘形成 “气溶胶”,吸入后也可能感染(比如清理鼠窝时)。
简单说:哪怕没直接碰到老鼠,只要生活环境里有老鼠活动,就有感染风险!农村秋收、囤粮时,老鼠活动频繁,风险会更高。
有人说 “我家干净,没老鼠,不用防”,但老鼠可能顺着管道、门缝钻进家里;也有人说 “我小心点,不接触老鼠就行”,但间接接触的风险很难完全避免。
目前,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保护率能达到 90% 以上!而且疫苗已经很成熟,安全性有保障。
这些人一定要打疫苗!
1
高发地区(农村、城郊、林场、矿区等)的居民,尤其是 16-60 岁的人群(这个年龄段感染后重症风险更高);
2
经常接触鼠类或鼠类栖息地的人:比如农民、环卫工人、仓储管理员、建筑工人、学生(下乡实践 / 军训时可能接触);
3
家里或周边出现过老鼠的人,哪怕之前没感染过,也建议接种。
疫苗怎么打?多久起效?
1
接种程序:通常需要打 2 针,第 1 针打完后,间隔 14 天打第 2 针,完成 2 针接种后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2
保护期:完成全程接种后,保护期能持续 5 年以上,到期后可加强接种;
3
接种地点:具体请看文末附表。
这些情况暂时不能打疫苗
1
孕妇、哺乳期女性;
2
对疫苗成分(比如甲醛、明胶)过敏的人;
3
正在发烧(体温≥38.5℃)或患急性疾病(比如急性肠胃炎、肺炎)的人,需等康复后再接种;
4
有严重慢性病(比如严重心脏病、肾衰竭)或免疫功能缺陷(比如艾滋病患者)的人,需先咨询医生。
# 01
家里定期清理杂物,不给老鼠筑巢的机会;
# 02
粮食、零食要密封存放,避免被老鼠污染;
# 03
清理鼠粪、鼠窝时,先戴手套、口罩,用含氯消毒剂(比如 84 消毒液)喷洒后再清理,避免吸入灰尘;
# 04
野外工作或游玩时,尽量穿长袖衣裤、戴帽子,避免被老鼠咬伤。
出血热虽然凶险,但只要早认识、早预防(打疫苗)、早治疗,就能有效避免严重后果。尤其是高发地区的朋友,别等到出现症状才重视,现在咨询下表接种门诊,及时打疫苗,给家人和自己一份安心!接种全程免费,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来源:12345临沂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