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0日,NASA表示“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耶泽罗陨石坑附近采集到的一块岩石样本中存在“潜在生物特征”,这可能是远古微生物生命存在的证据。岩石上的痕迹像豹纹的斑点,有的人觉得这是是火星给人类的一个信号。
编辑:YYW
2025年9月10日,NASA表示“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耶泽罗陨石坑附近采集到的一块岩石样本中存在“潜在生物特征”,这可能是远古微生物生命存在的证据。岩石上的痕迹像豹纹的斑点,有的人觉得这是是火星给人类的一个信号。
这块岩石可不简单!
发现这块岩石的地方叫杰泽罗陨石坑,是火星上一处直径约45公里的巨大凹地。科学家早就推测,几十亿年前这里根本不是什么坑,而是一个波光粼粼的大湖。有水,就有了生命存在的基本前提。
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正是冲着这个目标来的。它在2021年2月18日精准着陆,就在陨石坑内部一处由古老河流冲刷形成的扇形三角洲上。三角洲是什么地方?就是河流入湖时,水流变缓,携带的泥沙、有机物一股脑儿沉淀下来的地方。如果湖里曾有微生物,这里就是它们最理想的“坟场”,也是我们今天最佳的考古现场。
“毅力号”是个不知疲倦的侦探。到今年初,它已经在这片荒凉之地不知疲倦地跑了超过32公里,一路采集了26份珍贵的样本。去年5月,当它行进到一条名为内雷特瓦河谷的古河道时,一个不同寻常的目标进入了它的视野。
这条几百米宽的河谷大多被红色沙土覆盖,唯独一处地方,裸露出了一片颜色很浅的岩层。这片岩层在赤红色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被科学家们命名为“光明天使”。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线索。暴露的岩层意味着,我们能直接观察到未被严重风化的原始河床沉积物。于是,“毅力号”调转方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在去年7月2日抵达了“光明天使”。
7月18日,它正式伸出机械臂,对其中一块呈箭头形状、布满奇特纹理的岩石,也就是本案的主角——“切压瓦瀑布”岩石,展开了细致的勘查。当“毅力号”上的高科技“法证工具箱”开始工作时,传回地球的数据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份化学成分清单,实在太不寻常了。
这台名叫SHERLOC的精密仪器,全称是“扫描宜居环境用拉曼和荧光有机物化学仪”,能通过激光光谱分析,精准识别出物质的成分。首先,物证A出现了:有机碳的信号。这东西虽然不直接等于生命,但它就像是盖房子用的砖头,是构成生命最基本的化学单元。在火星上找到它,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但这还没完。岩石的宏观样貌也很奇特,表面分布着大量白色的竖向条纹和赤红色的沟壑。分析显示,白色条纹是硫酸钙,红色沟壑里则富含赤铁矿。真正让科学家们感到震惊的,是藏在这些红色沟壑里的微观细节。那里密布着无数直径仅有0.1毫米的白灰色斑点,被形象地称为“豹纹”。
关键的物证C就在这些“豹纹”里。SHERLOC的激光束精准地打在斑点上,结果显示,这些微小的斑点里,居然高度集中了两种物质:磷酸铁和硫化铁。现在,我们把所有物证摆上桌面:有机物、硫酸钙、赤铁矿、磷酸铁、硫化铁。这五样东西,居然在微米级的尺度上紧密地凑在同一块石头里,形成了一个极为奇特的组合。
这种组合在自然界里太罕见了,就像你在一个房间里同时发现了火药、弹壳、指纹和脚印。任何一个法官看到这种场面,都会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面对这份铁证如山的化学清单,科学界内部立刻分成了控辩两方,就它的形成原因展开了激烈交锋。这正是本次科学庭审的核心:推演“作案手法”。
控方率先发起了猛攻,他们提出的理论是“生物成因说”。他们的逻辑很简单:这种奇特的矿物组合,我们在地球上见过!在一些缺氧的湖底或者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一类叫“硫酸盐还原菌”的微生物。这些小家伙以有机物为“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恰好就会在周围的环境中,把硫酸盐、磷酸盐和铁元素,转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硫酸钙、磷酸铁和硫化铁的共生组合。
然而,辩方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也就是“非生物成因说”。他们认为,纯粹的化学反应,在没有生命参与的情况下,理论上也能形成这种矿物组合。毕竟,宇宙中的化学规律是普适的。
但是,控方立刻抓住了对方的漏洞,发起了犀利的反驳。没错,化学反应是能做到,但那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通常来说,这种反应需要在高温、高酸性的极端地质环境下才能发生。可“光明天使”区域的地质记录却告诉我们,这里当年的环境相当温和,既不热,酸度也不高。这就好比辩方律师说凶手是用炸药炸开了门,但现场连门框都没坏。“辩方”的理论,跟现场证据对不上!
这场辩论进行到这里,天平已经明显向控方倾斜。就连这个项目的核心人物,项目科学家肯·法利也倾向于生物成因。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地球化学教授,以利用惰性气体追踪地质事件而闻名,他协调着全球数百人的庞大团队,每周都要审查毅力号发回的数据。
他认为,岩石中这些矿物质的特殊关联性,强烈指向了生物过程。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非生物的可能性,但生物成因的概率确实要高得多。尽管目前的证据链已经相当完整,指向性也非常明确,但这起案件仍然只能算是一桩“悬案”。最终的判决,还缺最后一环。
问题出在“毅力号”这台功勋卓著的火星车上。它携带的SHERLOC仪器虽然强大,但能力有限。它就像一个现场勘查的警员,可以收集初步证据,但无法进行最关键的司法鉴定,同位素分析。同位素分析,是区分生物过程和非生物过程的黄金标准。比如碳元素,它有碳-12和碳-13两种稳定的同位素。生命在利用碳的时候,会“嫌弃”比较重的碳-13,优先选择更轻的碳-12。
如果样本里的碳-12比例异常地高,那基本就可以肯定是生命活动留下的痕迹。同样的,磷同位素的比值也能提供关键线索。这些精密的测试,只有地球上最顶尖的实验室才能完成。幸运的手,“毅力号”在去年7月25日,用钻头从“切压瓦瀑布”岩石上,成功钻取了一份深度约1厘米的岩芯样本。
这份珍贵的样本被命名为“蓝宝石峡谷”,并被立刻密封在一个特制的样本管中,安然存放在火星车的“肚子”里,等待着未来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把它带回地球。
今年9月10日,关于这项发现的初步研究成果,已经在顶级的《自然》期刊上发表,论文标题为《杰泽罗陨石坑的氧化还原驱动矿物和有机关联》。作者团队包括杰夫·胡罗维茨、玛格丽特·蒂斯等人,他们相当于向全世界的科学同行,公开递交了这份“起诉书”,邀请所有人共同审阅。
“切压瓦瀑布”岩石,就像一个被尘封了亿万年的时间胶囊。无论最终的判决结果如何,是确认火星生命的辉煌,还是揭示一个异常复杂的化学巧合,这场围绕它的科学探案本身,就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火星的看法。
它告诉我们,那颗红色的星球曾经拥有一个多么复杂、多么充满潜力的过去。而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一步步接近那个宇宙终极问题的答案: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来源:今观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