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年代是什么概念?公元前2333年,中国夏朝都还没建立。说那时中国大半土地跟韩国有关,实在令人无法理解。一个研究东亚历史的学者和我聊这事时,表情带点苦笑。
真有这样的说法吗?韩方提出过:公元前2333年时,中国一半的土地归他们。这句话第一次听时,让不少人愣住了。
这个观点出自一些韩国研究者!
那个年代是什么概念?公元前2333年,中国夏朝都还没建立。说那时中国大半土地跟韩国有关,实在令人无法理解。一个研究东亚历史的学者和我聊这事时,表情带点苦笑。
说法背后的依据,是韩国所谓的“韩国起源论”,他们为之写了本名为《桓檀古记》的书。这书上称,古时韩国名叫“倍达国”,时间追溯到公元前1898年。书里地图随手一画,国土横跨日本、到西伯利亚,西插土鲁番,南到长江。一看面积,几乎能赶上今天的大国。有人真信吗?
蚩尤也被拉进来了。
书里说蚩尤当时只是倍达国附属。熟悉中国古史的人都知道,蚩尤是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在黄河流域活动,这样的说法根本就对不上号,却写进了韩国出版物里。
这些说法并不只是民间耸人听闻。相关神话——檀君神话讲檀君是神和熊的孩子,创立古朝鲜,还活了一千九百多年。这个神话最早有文献记载,是13世纪的事。2007年,韩国把檀君的故事列入了高中历史教材。对自家故事的推崇可见一斑。
影视作品也用上了。韩国有部电影甚至拍到唐太宗李世民被高句丽将士一箭射瞎一只眼,这一情节跟历史并无依据。编剧奇思妙想,观众有时却会信以为真。随着这种内容不断出现,有些人可能会越发当真。
不仅如此,一些学者还有另一种主张。他们说,汉字起源于东夷族,而韩国人正是东夷族后裔。这种话乍一听很有冲击力。毕竟汉字和汉文化在东亚影响极大。可这种说法,没有明确的考古和文献依据。
2018年,首尔大学一位教授还专门出版一本书。他在书中提出,古朝鲜文明要比黄河文明更早。他顺带把红山文化也归入古朝鲜人,然而到现在都没有直接证据可以支撑这种主张。
关于高句丽,历史有详细记载!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唐代的历史写得很清楚:高句丽、新罗、百济是半岛上的主要国家。后来,高句丽最终被唐和新罗联军攻灭。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记载,朝鲜半岛最早的王朝,是商朝人箕子创建。历史在各国都有载明。
也有韩国学者说过实话。学者金在吉曾表示:“韩国古代就是中国一部分。”他举过例子,说汉武帝在公元前108年设立的乐浪郡,就在今天的平壤附近。只不过这样说话的人,往往声音小,舆论中很难被听见。
一些韩国人为什么要不断强化那套“古朝鲜广阔疆域”的说法?归根结底,韩国作为一个国家成立的时间不长,古代历史本就有限。朝鲜半岛很长时间都深受中国影响。这让部分韩国人不太舒服,便试图构造一种拥有悠久历史和广阔领地的说法。
韩国国内既去汉化,又想用中国文化!
现实很有意思。一面在国内推行“去汉化”,不愿再用中文汉字,另一方面又喜欢打“韩国祖先创造汉字”“韩国茶道”“韩国古书跟中华文明根出一脉”等宣传。这两种做法明明矛盾,却都同时出现在他们社会里。
金在吉也说过:“全世界只有韩国最看不起中国,却不知道中国人其实从不把韩国放在心上。”相互之间的情绪,有历史也有现实的复杂成分。
至于学界争论,其实证据很明确。像红山文化、黄河文明、汉字起源,都有大量考古和文献证实,跟古朝鲜没有直接联系。相反,朝鲜半岛许多制度、文化、文字,正是在与中国紧密交流下传入而发展。
传播“倍达国遍布东亚”“蚩尤是附属”“创世神话千年绵延”等观点,其实和历史学的严肃研究,是两码事。
其实,中国史书、考古发掘、国界变动记录非常清晰。
各种误传、为了情绪需要推动的说法,难以成为历史事实。
重要事件、关键人物,不会因为谁写了一本书、拍了一部电影而改变。
对历史做研究,需要证据和事实。文化认同、民族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编造过去事实。只有尊重证据,才能让历史本身更加清晰可靠。
来源:缤纷远山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