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回溯到一年前,马女士的女儿被确诊为脑胶质瘤,手术后,医生告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孩子的生命或许只剩下12到18个月。对任何一个母亲来说,这无异于天塌地陷。马女士不甘心,她想为女儿争取哪怕一丝生的希望。
16岁女孩经短视频引流治疗12天后不幸去世,近期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在流量和利益的驱使下,短视频诊疗引流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马女士的女儿被确诊为脑胶质瘤,手术后,医生告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孩子的生命或许只剩下12到18个月。对任何一个母亲来说,这无异于天塌地陷。马女士不甘心,她想为女儿争取哪怕一丝生的希望。
就在她焦灼地寻找生机时,手机屏幕上划过的一则短视频,瞬间抓住了她的眼球!“胶质瘤克星”,“声动刀两次治疗,肿瘤全消”的承诺,在绝望的马女士看来,这就是那根救命的稻草。
她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女儿来到了这个地方。6万元的治疗费,在救女心切的马女士眼里,或许只是一个数字。两天时间里,孩子总共接受了4小时的“治疗”。谁也没想到,仅仅12天后,这个本该拥有无限可能的女孩,就这样离开了人世。花季陨落,令人扼腕叹息。而在这场悲剧的背后,涉事公司和短视频平台,都难辞其咎。
深入调查发现,这家有限公司,虽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在其核准的诊疗项目里,压根就没有肿瘤科。这意味着,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在超范围经营。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为女孩进行“治疗”的医生资质是否合规,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都还需要进一步核查。
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肿瘤诊疗资质的机构,一个可能连资质都没有的医生,对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进行“治疗”,这本身就是一场拿生命做赌注的闹剧。
再来看看这家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宣传语:“胶质瘤克星”、“声动力治疗可彻底清除肿瘤”。任何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清楚,脑胶质瘤是一种极其复杂且目前医学上难以根治的疾病,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彻底清除”之说。
这些信誓旦旦的承诺,无非是利用了患者和家属面对重病时的焦虑、无助和绝望,编织出的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谎言,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那份带血的商业利益。
其实,这种利用患者焦虑心理在短视频平台引流获利的情况,绝非孤例。它早已发展成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套路之深,令人咋舌。有的人为了流量,炮制各种所谓的“祖传秘方”,雇佣“水军”刷好评,制造虚假口碑。
然后,借助短视频平台强大的算法推荐机制,这些信息便能精准无误地推送给那些最需要“救赎”的焦虑人群,一步步将他们拉入深渊。还有一种“配药式”保健品带货,同样值得警惕。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一位在多个短视频平台拥有“作家”、“创业者”标签,粉丝量超200万的主播,在直播中公然暗示自己销售的保健品具有治疗功效,误导了无数消费者。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医疗、药品这类广告在发布前,必须经过广告审查机关的严格审查。未经审查,绝不允许发布。然而,在流量经济的巨大诱惑下,一些短视频平台却对这些问题医疗广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监管规定形同虚设。就拿这次的悲剧来说,涉事公司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宣传内容是否合规、是否经过审查,这些都亟待相关部门的深入调查和解答。
与传统医疗广告相比,短视频平台上的问题医疗广告,其危害性更大、传播速度更快。庞大的用户基础,加上精准的算法推荐,让这些虚假信息能够高效地“围猎”目标人群。马女士之所以轻信“胶质瘤克星”的宣传,正是因为算法将这条广告推到了急于为女儿寻找生机的她面前,让她在绝望中丧失了判断力。
一条短视频、一次推送、一个点击,背后可能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短视频平台上问题医疗广告的危害,已经到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重新评估其影响的时候了。
如今,短视频平台已然成为问题医疗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强化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严厉打击虚假医疗广告和误导性宣传,保护用户,特别是像重病患者这样的弱势群体的权益,已经迫在眉睫。
平台方不能只顾眼前的流量和利益,必须承担起作为信息传播者的社会责任。建立更严格的审核机制,对医疗类广告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绝不能再让问题医疗广告误导消费者,更不能让算法和流量,沦为“谋财害命”的陷阱。
虽然该公司已经向马女士道歉,并全额退还了6万元治疗费。但这区区6万元,又怎能弥补一条生命的逝去?又怎能抚平一个母亲心中那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道歉和退费,更不能替代对他们责任的依法调查和追究。
相关部门必须尽快查明事实真相,对涉事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给逝去的女孩,给悲痛欲绝的马女士一个公道,也给全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这件事也给所有身处病痛折磨中的人,以及他们的家人敲响了警钟:生病就医,切忌盲目相信短视频上的“神医”、“妙方”。疾病治疗是一件极其严肃且专业的事情,必须保持理性,通过正规医院、专业医疗平台等合法、可靠的渠道获取医疗信息。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任的选择。
千万不要因为轻信短视频上的虚假医疗广告,不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像这个花季女孩一样,付出生命这种无法挽回的代价。
来源:酒馆茶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