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分级诊疗智能体,医共体成员单位贡献住院率从33.56%提升至43%,提升了10%左右。——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通过体系化运营管理,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28.73%提升到2024年的32.57%,提升了4%左右。——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
裴燕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通过分级诊疗智能体,医共体成员单位贡献住院率从33.56%提升至43%,提升了10%左右。——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通过体系化运营管理,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28.73%提升到2024年的32.57%,提升了4%左右。——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智能化病房、5G数字化手术室、骨科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应用,让患者痛苦更小。”——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中心医院
10月18日,“数据驱动下的医院精益运营与管理提升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与会的县域医院管理者聚焦主题,分享了本院的实践经验。
该研讨会是“2025县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指导,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学术指导,《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联体促进分会、健康县域传播平台联合主办,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协办,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公益支持。
16省百余位院长话强基,县市医院绘“十五五”发展新蓝图
研讨会由内蒙古宁城县中医蒙医医院党委书记李冬宁,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副书记、副院长马亮,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鲁立军联合主持。
多维实践赋能,拆解运营路径
“当前公立医院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核心聚焦质量安全、患者就医体验、运营效率管理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梁军的分享围绕《癌痛管理如何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展开,他介绍,疼痛管理已被纳入国家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成为质量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梁军线上分享
对医院而言,有效的癌痛管理不仅能增强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更是降低运营成本的直接途径。同时,癌痛管理还与DRG/DIP医保支付、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及医疗纠纷风险等关键运营指标紧密相关,多维度影响医院整体管理效能。因此县市医院应将癌痛管理列为医疗工作的重要一环。
梁军认为,县市医院应该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筑牢基础,提升癌痛相关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服务体系;二是聚焦患者留存,通过完善癌痛诊疗能力降低本地患者外转率,增强区域医疗服务辐射力;三是优化体验,从规范评估体系、合理搭配诊疗方案入手,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未来,癌痛管理需向‘智能化+多学科协作’方向升级,最终实现以患者价值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为医院整体运营提升与服务能力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科技赋能医疗的趋势下,AI技术成为数据驱动运营的重要工具。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院长尹燕东分享了该院以AI破解运营难题的实践,从数据积累到模型搭建,再到场景应用,完整拆解了县域医院引入AI技术的路径,让与会者看到了技术赋能运营的切实可能。
平阴县人民医院于2025年初借鉴DeepSeek通用大模型算法,基于院内海量医疗数据训练出自研大模型MsunGPT,构建覆盖门诊、住院、护理、质控等多场景的智能体矩阵,目前在国家卫健委明确的61个医院专属AI应用场景中覆盖率达61.7%。
“通过分级诊疗智能体,医共体成员单位贡献住院率从33.56%提升至43%。AI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更提升了服务精准度。”
精益运营的核心在于“体系化建设”,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院长严华则从“体系搭建”角度分享实践,为县域医院做好体系化精益运营提供了完整参考。
她认为,在“强基工程”要求“深化资源整合”的背景下,县域医院需构建“数据驱动的运营体系”:“我们搭建了‘决策-管理-执行’三级运营组织体系,以全面预算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依托HRP统一数据底座,实现临床、行政、财务数据互联互通。”
对比2022年度,医院2024年度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从28.73%提升到32.57%;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从8.14天降到7.41天;药品周转天数从31.58日降低到25天;药品费下降12.5%;百元卫生材料成本支出下降16.8%,成效显著。
医院人文管理是提升服务温度的重要体现,是现代化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中心医院曾荣获“河北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样板医院”,该院副院长刘利勇介绍,医院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职工为中心,打造有温度医院”的服务理念,将人文管理贯穿全过程。
对内,医院通过建立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国学教育、完善职工关怀机制凝聚团队合力,同时通过收集职工绩效数据、反馈数据,动态调整激励机制;对外,依托人工智能内镜中心、5G数字化手术室等技术升级优化服务流程,以“一三五工程”“志愿者陪检”等举措改善患者体验,更通过患者满意度数据、就医时长数据,持续优化服务细节。
“在医院,安保人员每次帮助患者开门也会计入绩效考核。我们让人文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量化、可优化的管理指标。”
成本压力、人才难题、数据孤岛怎么破?
县市医院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医疗需求持续增长、医保支付改革深化、群众健康期待提升,多重压力与机遇交织,倒逼医院必须突破传统运营管理模式。
结合“十五五”县域医院发展规划与“强基工程”推进需求,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涂学平、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副书记、副院长马亮,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副院长王常志、内蒙古巴林左旗中医蒙医医院院长刘伟、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总会计师梁江、河北省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会涛、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吴树山等围绕“人工智能在医院的应用探索及数据驱动精益运营的亮点与难点”展开深度交流。
滑动查看
与会嘉宾表示,过去县市医院更多依赖经验管理——药品耗材采购凭惯性、科室绩效靠估算、患者服务缺精准,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凸显,提质增效势在必行。而随着医疗信息化普及,数据已成为破局关键。
如今,从门诊挂号、住院诊疗到耗材管理、财务核算,医院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能够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的核心支撑。越来越多县市级医院的实践已充分印证:精益运营与管理是破解县域医院发展难题的关键抓手。
在肯定数据价值的同时,与会嘉宾也不回避当前县域医院面临的挑战:数据孤岛尚未打通,临床、行政、财务数据难以联动;专业数据分析人才匮乏,无法将数据转化为决策依据;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存在隐私泄露风险。
在坦诚交流难点的同时,与会嘉宾也提出了应对思路:针对数据孤岛,建议“区域内医院联合制定统一数据标准,依托医共体平台实现数据互通”;针对成本压力,探索“先试点门诊、质控等关键场景,再逐步推广,以小投入换大成效”;针对人才短缺,可与高校、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分层培训,同时鼓励临床骨干参与数据分析,打造“懂医疗+懂数据”的复合型团队。
来源:Sinocare三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