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通快递-W(02057.HK)10月21日的回购公告,看似简单的“119.785万美元回购6.31万股”,实则是快递行业从“价格血战”转向“价值深耕”的标志性动作。在每股18.98-18.99美元的区间,这笔资金不算惊天动地,但放在快递业历经十年价格战后的转
中通快递-W(02057.HK)10月21日的回购公告,看似简单的“119.785万美元回购6.31万股”,实则是快递行业从“价格血战”转向“价值深耕”的标志性动作。在每股18.98-18.99美元的区间,这笔资金不算惊天动地,但放在快递业历经十年价格战后的转型期,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行业发展的新逻辑。
一、回购金额不大,信号意义却值10个亿
119.785万美元,对年营收超千亿人民币的中通而言,仅相当于日均营收的0.3%。但资本市场最敏感的从来不是数字大小,而是动作背后的“意图纯度”。此次回购价格区间18.98-18.99美元,与前30个交易日均价基本持平,既非“抄底式低价回购”,也非“护盘式高价托底”,更像是一次精准的“价值锚定”——告诉市场:这个价格,就是中通对自身价值的判断。
数据不会说谎:截至2025年三季度,中通快递港股股价较2021年高点已回调42%,但同期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仍保持15%,净利润率稳定在8%-1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股价与基本面背离”的现象,终于以回购的方式被管理层“点名”。正如高盛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当头部企业开始用真金白银替代口水战,快递业的估值逻辑将彻底改写。”
二、从“抢地盘”到“筑高墙”:中通的战略换挡
过去十年,快递业的关键词是“规模”。2015-2025年,行业件量从207亿件飙升至1500亿件,年复合增长率20%,但单价却从12.7元/件跌至7.3元/件,价格战惨烈程度堪比“焚钱取暖”。中通能在这场战争中稳居行业第一(市占率22.8%),靠的是“成本管控”——其单票运输成本较行业平均低0.3元,分拣成本低0.15元,这种“毫厘之差”在千亿级规模下,就是百亿级利润空间。
但现在,中通要的不止于此。回购公告发布前一周,公司刚宣布投入20亿元升级智能分拣中心,将分拣效率再提升30%;同时与新能源车企合作定制10万辆电动货车,目标2026年实现干线运输100%电动化。这些动作指向同一个方向:用“技术护城河”替代“价格屠刀”。
对比同行:圆通仍在通过加盟制扩张下沉市场,韵达聚焦区域网点整合,顺丰则押注冷链物流。而中通的选择是“精准打击”——在存量市场里,用效率提升挤出利润;在增量市场里,用技术壁垒拦住对手。此次回购,更像是给投资者的“定心丸”:别担心,我们的钱,花在刀刃上。
三、回购背后的三张底牌
现金流底气:2025年中报显示,中通账面现金及等价物达186亿元,资产负债率仅45%,远低于行业60%的平均水平。119万美元回购,对其现金流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却释放出“不差钱”的信号。要知道,2024年快递业有3家头部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被迫卖身,中通此刻“秀肌肉”,既是实力彰显,也是行业信心提振。
股东回报逻辑:自2023年起,中通将“股东回报”写入公司章程,承诺每年将净利润的30%用于分红或回购。2024年已分红48亿元,此次回购是2025年首次,后续或有持续动作。这种“盈利-分红-回购”的正向循环,正在让中通从“成长股”向“价值股”转型。机构投资者早已闻风而动:截至三季度末,港股通持仓比例从5%升至8.3%,贝莱德、先锋领航等资管巨头悄然加仓。
行业定价权争夺:快递业的终极战场从来不是“谁送得快”,而是“谁说了算”。2025年三季度,中通单票收入同比提升2.3%,是行业唯一实现价格正增长的企业。这背后是其对核心路由的掌控力——全国78个分拨中心,3000条干线线路,自营率达95%,这种“重资产+强管控”模式,让其在成本端拥有绝对话语权。回购本质上是对“定价权”的自信:我的股票,值这个价;我的服务,也值这个价。
四、给投资者的三个提醒
别盯着短期股价波动:119万美元回购能撬动的股价涨幅有限,但背后的战略意义更值得关注。就像2018年茅台首次回购时,股价也仅微涨3%,但此后三年涨幅超300%。真正的价值投资,看的是“管理层是否知行合一”。中通从“价格战之王”到“价值捍卫者”的转变,比短期股价跳动更重要。
关注“回购-盈利”的正向循环:回购注销股份将直接提升EPS(每股收益),若2025年净利润增长15%至120亿元,总股本减少0.05%,EPS将额外增厚0.05%。这种“戴维斯双击”效应,才是长期投资者的核心收益来源。
警惕行业分化加剧:当前快递业CR5(前五企业集中度)已达85%,但利润集中度超过90%。中通此次回购,本质上是“头部吃肉,尾部喝汤”的行业格局延续。对中小快递企业而言,这可能是“最后的警告”——要么被并购,要么退出市场。
五、快递业的“新赛道”在哪里?
中通的回购,撕开了行业转型的一道口子:未来十年,快递业的竞争将从“体力活”转向“技术活”。
自动化分拣:中通杭州分拨中心已实现“无人化分拣”,处理效率达100万件/天,错误率低于0.01%,人力成本下降70%。
新能源车队:10万辆电动货车投入后,单票运输成本将再降0.2元,每年节省成本30亿元。
跨境物流:通过收购东南亚快递公司J&T Express 20%股权,中通已将业务版图扩展至12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从3%提升至8%。
这些“硬投入”,才是回购背后的“底气”。正如中通CEO赖梅松在内部信中所说:“我们不追求一时的股价高低,只追求让中通的每一分钱,都花在能创造长期价值的地方。”
结语:
119.785万美元,6.31万股,18.98-18.99美元——这组数字背后,是一个行业的觉醒。当快递业告别“流血扩张”,开始计算“ROE(净资产收益率)”和“股东回报”,意味着中国物流行业终于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中通的回购,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一个属于中国快递业的“价值时代”,正在拉开序幕。对投资者而言,看懂这一点,比抓住任何短期波动都重要。毕竟,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运气,而是对价值的坚定信仰。
来源:倪卫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