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的螃蟹丨版权保护一“马”当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3 10:41 1

摘要:说起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以下简称“马栏山”),大家的第一印象,或许是活力四射的内容创意、星光熠熠的视频综艺。

说起马栏山视频文创园(以下简称“马栏山”),大家的第一印象,或许是活力四射的内容创意、星光熠熠的视频综艺。

但在这片热闹的土地背后,还有一股力量在坚守——那就是版权保护。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核心新建区航拍。(图源: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官网)

有网友给过一个形象比喻:“马”是创新的一马当先;“栏”则象征着保驾护航的版权边界。二者一体,方能行稳致远。

“行稳致远”如今有了更具分量的注脚——马栏山最近被纳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

这个长长的名称,“含金量”很高。近20年来,我国只有5个项目被纳入。

“马栏山方案”脱颖而出

10月16日至18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在山东青岛召开。

博览会上,马栏山元素十分浓厚。

马栏山是湖南馆的四大板块之一,馆内集中呈现了马栏山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版权全链条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上,马栏山作为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亮相湖南展厅。

其中,开福区法院马栏山法庭(知识产权法庭)的展板及宣传片,作为全国展区唯一法院元素亮相。

本届国际版权论坛上,马栏山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项目正式启动。

时间回溯到9月2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座谈会”在长沙启幕。

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视频文创产业在版权生态构建上的创新探索,以及版权保护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马栏山模式”。

9月2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项目(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座谈会在长沙启幕。

据报道,近20年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已总结出版权保护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南通家纺模式”“德化陶瓷模式”“吴江丝绸模式”“景德镇陶瓷模式”,并向全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从这4种模式不难看出,它们都是特色传统产业,而第5个入选的马栏山项目,将视角对准以视频、新媒体为核心的数字版权产业,并且,马栏山汇聚了内容创作、传播、交易的全产业链要素。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在座谈会上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版权产业”。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创智园一期展厅。

王志成进一步阐释:“选择马栏山,意味着我们的探索从‘版权赋能传统产业’延伸至‘版权引领新兴业态’,将为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的数字内容产业版权治理,提供一套更具前瞻性、可操作性和借鉴价值的‘马栏山方案’。”

版权保护之“栏”

马栏山目前集聚了华为、爱奇艺等4000余家“文化+科技”型企业,搭建了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等22个研发创新平台,吸引了6.4万名音视频产业人才。

“园区打造了‘五大体系’,基本形成了可推广的经验。”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党工委书记曾雄介绍。

这五大体系犹如五根支柱,支撑起马栏山产业发展与版权保护的大厦。

比如产业协同体系共创共享版权价值方面,头部企业芒果超媒、中广天择等,积极开放热门IP资源,授权园区内中小企业、初创企业进行二次与跨业态开发,实现版权共创共享。

举个例子,“侦侦日上”借助园区全周期服务,高效制作综艺节目,成功催生出剧本杀这一线下文娱产业,实现了版权价值的放大。

马栏山版权服务中心长沙市优秀版权展区。

马栏山打造了中国V链、优版权、节目购、淘剧淘等4个版权服务平台,覆盖数字版权生产、交易、监管、审核、确权、维权全链条,大大提升了版权服务效能。

马栏山还形成了“1+3+5”版权运营服务体系:

总体而言,园区形成了“司法+行政+社会”版权协同保护体系,还设立130个服务点,打通版权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线上线下“管家式”全天候版权服务。

截至目前,马栏山累计完成作品登记超20万件,完成作品版权存证超130万件,证据公证保管5万多条。园区企业版权平台交易额累计超14.1亿元。园区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

马栏山人民法庭诉讼服务大厅。

马栏山十分注重用科技手段为版权保护赋能。

比如“中国V链”依托“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构建起坚实的数字版权基础设施,其效能已在实践中显现——

长沙一个新消费品牌遭遇商标侵权,平台通过“直播画面存证+门店公证”双轨取证,成功助其获赔6万元。

如今,这条“链”服务已延伸至网络剧片全流程智慧服务,为微短剧、动画片等新兴业态保驾护航。

新课题的挑战与思考

在AI时代下,版权保护面临四大痛点——确权难、取证难、监管难、交易难。

9月29日至30日的座谈会上,相关问题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和探讨。

AI时代反侵权之难如何破解。近年来,AI生成物法律保护案件日益增多,争议较大。2024年,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奥特曼”AI绘画侵权案引发行业震动:被告AI公司生成的奥特曼形象与原告作品实质性相似,法院最终认定构成侵权。

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展区。

对AI生成内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胡开忠说:“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应当根据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进行分析。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客观上是否实施了侵权行为、是否造成了损害、损害与侵权行为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免责情形,这些都是判断侵权行为的重要依据。”

除了合法维权这种方式,还有没有另外的可能?

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参与制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版权管理指南》,正尝试通过“训练数据透明化+利益分成机制”破解这一难题。

AI侵权一个重要特点是“黑箱操作”,版权方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被用于训练。构建“事前透明+利益共享”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破题方向。

工作人员演示马栏山音视频实验室研发的“AI视频翻译工具”。

版权保护与鼓励创新如何平衡。在AI时代,有时创新与侵权仅一线之隔,有时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如何追求保护版权与鼓励创新的平衡?

在座谈会上,多位专家都赞同“版权保护不是阻碍技术创新的障碍,而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催化剂”。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出版学院)副教授于文此前表示,如何在版权保护中激发大众创新创造活力,考验着我们的治理智慧。

4月25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培训在华中版权服务大厅举行。

比如制定法律和规则,是为了划定清晰的“赛道”。

比如马栏山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进行数字版权存证,建立版权交易平台,大幅降低版权交易成本,能改变以往“你输我赢”的“斗争”模式,转向开放的、合作性的版权“赋能”模式,有利于在保护版权与鼓励创新之间取得平衡。

国际合作与全球版权治理如何兼顾。今年4月,全国首个微短剧智能译制中心在马栏山揭牌,助力中国微短剧“出海”。近年来,随着“马栏山出品”逐渐成为精品代名词,其版权出海版图进一步扩大。

全国首个微短剧智能译制中心在马栏山揭牌。(图源:澎湃新闻)

但从整个大背景来看,我国微短剧等文化产品出海面临版权交易不畅、海外维权较难等现实难题。

据报道,最近,国内某短剧出海头部平台陷入多起版权侵权纠纷,被指抄袭国内头部微短剧公司原创作品,“文化出海”变成“官司出海”。

马栏山作为版权保护的重要示范点,正如王志成所说的,“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版权保护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推动全球版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