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6点多,小区门口的早点摊刚支起来,卖烤红薯的张大爷裹着军绿色旧棉袄,手里攥着翻得起毛的老黄历吆喝:“今儿霜降!上午11点50分正儿八经交节,老辈传的‘上午霜降冷到哭’,你们秋裤可得穿厚点,别等冻得嘶哈了才后悔!”这话刚落,排队买豆浆的阿姨们就纷纷点头,有人
清晨6点多,小区门口的早点摊刚支起来,卖烤红薯的张大爷裹着军绿色旧棉袄,手里攥着翻得起毛的老黄历吆喝:“今儿霜降!上午11点50分正儿八经交节,老辈传的‘上午霜降冷到哭’,你们秋裤可得穿厚点,别等冻得嘶哈了才后悔!”这话刚落,排队买豆浆的阿姨们就纷纷点头,有人当场掏出手机翻天气预报,我也下意识把衣领往上拽了拽——老辈的谚语,真能看准今年冬天的冷劲儿?
查了中央气象台的数据,霜降当天确实刚过一波冷空气的尾巴。南北方虽说都有回升,但升温幅度小得跟打了个招呼就走似的:华北地区最高温也就12℃上下,比常年同期低了近2℃,风一吹还带着透骨的凉;江南地区18℃左右,看着不算低,可早晚温差能差10℃,早上穿卫衣中午换薄衫,到了傍晚又得裹外套。更关键的是,10月25日(霜降次日)新一股冷空气又要南下,中央气象台已经发了降温预报,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可能再降3-5℃,这还没到立冬呢,寒意就跟赖在门口的客人似的,撵都撵不走。
农村的地里早忙得脚不沾地。河南周口的红薯地里,农户们戴着线手套蹲在垄上,扒开带霜的泥土,蜜薯滚出来沾着湿泥,随手擦两下就能看见橙红的皮,田埂上的广播还在循环“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的农技提示。山东潍坊的萝卜地里更热闹,翠绿的萝卜缨子上还挂着白霜,农户们拽着缨子一拔,“噗”的一声带出泥土,萝卜白净胖实,装袋的时候还念叨“霜降到了拔萝卜,再晚就冻糠了”。南方的稻田里,收割机轰隆响个不停,湖南益阳的农户李叔说“霜降不割禾,一夜丢一箩”,前两年有户人家贪晚了两天,稻谷穗子被霜打了,脱粒的时候全是瘪的,今年谁都不敢慢。
张大爷说的“上午霜降冷到哭”,不是随口编的。据民俗专家整理的《中国节气农谚集》记载,这话源于黄河流域的农耕经验,完整说法是“上午霜降,冷飕飕;下午霜降,热死牛”。古人盯着节气交节时间看了几百年,发现中午12点前交霜降,冷空气往往来得早、势力强,冬天大概率会偏冷。今年更巧,霜降的阳历是10月24日、农历九月十一,俩都是单数,老辈还说“霜降逢单,冻死老牛”“霜降连重阳,大雪满山岗”——今年重阳节跟霜降差了三天,可几条谚语凑一块儿,不少老人都觉得“这冬天指定冷”。
不过也得说实在的,农谚有地域局限。就像东北哈尔滨,霜降当天已经零下2℃,街头早有穿羽绒服的,菜市场的冻梨都摆出来了;而浙江杭州还能穿薄外套逛西湖,苏堤上的秋菊正开得旺,早晚也就凉点,中午晒着太阳还挺舒服。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分析也提了,今年秋冬可能有弱拉尼娜事件,但这不等于“绝对冷冬”,只是西南、西北部分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低0.5到1℃,其他地方还是正常波动,顶多冷得早一点,不用慌。
冬天冷对人来说确实不舒坦,出门冻手冻脚,被窝半天捂不热,但对庄稼倒是件好事。河南农业科学院的专家解释,低温能冻死土壤里的蚜虫卵、红蜘蛛卵,来年麦田病虫害发生率能降低30%左右;要是冬天能下几场大雪,积雪融化后能给土壤补充水分,还能像“厚棉被”似的保住地温,这就是老辈说“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江苏盐城的种麦农户也高兴,“过了霜降撒麦种,不用特意盖膜,低温能让麦种‘睡够’,开春发芽更齐,往年暖冬的时候,麦种还容易提前冒芽,开春倒冻着了”。
霜降这天的讲究,可不止农事。北京胡同里的小卖部,玻璃柜里摆着黄澄澄的磨盘柿,老板娘会跟顾客说“霜降吃柿,冬天不流鼻涕”,常有老人一次买十来个,回家洗干净装筐,晾成柿饼留着冬天吃。广东高明区的村里,傍晚就有人垒瓦片塔,塔底放上干柴,点燃后瓦片烧得通红,再把芋头埋进去焖,孩子们围着塔跑,大人一边添柴一边说“这是‘送芋鬼’,把不好的都送走,来年顺顺当当”,等芋头焖熟了,剥了皮咬一口,粉糯香甜,暖到心里。不管南北,家里都开始进补了,北方炖羊肉汤,萝卜切大块丢进去,汤熬得奶白,喝一口浑身暖;南方煮牛肉煲,加当归、枸杞,说是“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给身体存够过冬的劲儿。
傍晚再路过张大爷的红薯摊,烤炉里的红薯冒着热气,买的人排着队,张大爷一边递红薯一边笑:“你看这队伍,就知道天要冷了,昨天还没人跟我抢热乎的呢!”小区里的王奶奶抱着孙子晒被子,被子上还沾着阳光的味道,她说“霜降晒被,冬天不亏”,晒透了晚上盖着暖和。菜摊上的萝卜、白菜堆得像小山,摊主喊“霜降买白菜,冬天不用愁”,阿姨们拎着袋子挑,专挑带霜的,说“霜打过的白菜甜”。
11点50分的霜降交节点早过了,冷空气虽然还在赶路,但手里的热红薯、晒暖的被子、囤好的冬菜,早把日子裹得暖暖的。就算冬天真的冷,有这些烟火气撑着,冻手冻脚的时候咬口热红薯,回家喝碗羊肉汤,也没什么好怕的——老辈的谚语是提醒,不是吓唬,日子早被我们备得妥妥帖帖的了。
来源:沙漠勇敢穿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