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镇党委书记(官场小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3 00:12 1

摘要:镇政府办公楼的会议室里,空气有点闷。窗户开着,却没多少风进来,只飘进一股田地里的土腥味。白月洁刚坐下,老王就端来一杯水,杯子是搪瓷的,上面印着“清源镇人民政府”的字样,边缘有点掉瓷。

第二章 初抵清源

镇政府办公楼的会议室里,空气有点闷。窗户开着,却没多少风进来,只飘进一股田地里的土腥味。白月洁刚坐下,老王就端来一杯水,杯子是搪瓷的,上面印着“清源镇人民政府”的字样,边缘有点掉瓷。

“白书记,您先喝口水,一路辛苦。”老王的语气很客气,但眼神里带着点好奇,大概是想看看这个从市里下来的年轻女书记,到底有什么本事。

赵劲松把财政报表往白月洁面前推了推,手指在报表上点了点:“白书记,这是咱们镇上半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收入总共三百二十万,支出五百八十万,赤字两百六十万。主要支出是干部工资、办公经费,还有之前烂尾项目的欠款——那个引水工程,欠了施工队一百二十万,人家天天来要账。”

白月洁拿起报表,仔细看了起来。收入栏里,税收只有八十万,大部分是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支出栏里,除了必要的开支,还有一笔“其他支出”五十万,备注写着“临时调度”,没说具体用途。她指着那笔五十万,问:“吴镇长,这笔‘临时调度’是用在什么地方了?”

吴保国脸上的笑顿了一下,端起自己的杯子喝了口水,才慢悠悠地说:“哦,那笔啊,是之前为了争取一个养殖项目,招待上面来考察的领导用的。后来项目没批下来,钱就花出去了。”

“招待费?”白月洁皱了皱眉,“五十万的招待费,有没有明细?比如接待了哪些人,花在了什么地方。”

吴保国眼神闪了一下,摆了摆手:“明细……好像在财政所那边,回头让他们整理一下给您送过去。都是按规定来的,白书记您放心。”

白月洁没再追问,只是把报表折了折,放进自己的包里。她知道,刚到任就揪着这些细节不放,容易引起反感,得先稳住阵脚,等摸清情况再说。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赵劲松和吴保国轮流介绍清源镇的情况。清源镇有十二个村,四万多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八百多户;主要产业是种玉米、小麦,还有些零散的果树,没什么像样的企业;交通不便,只有一条省道穿镇而过,到县城得一个半小时;镇里的班子成员加上工作人员,总共不到五十人,有几个还长期请假,说是“身体不好”。

“最头疼的是那两个烂尾项目。”赵劲松叹了口气,“一个是引水工程,修到一半没钱了,现在村里灌溉还得靠老井;另一个是光伏电站,占了两百亩地,设备都运来了,却没人管,村民意见很大,说占了他们的地,没拿到补偿。”

白月洁拿出笔记本,把这些情况一一记下来,还画了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左边是“现存问题”,列了财政赤字、烂尾项目、产业薄弱、班子涣散;右边是“初步计划”,写了“走访调研”“梳理账目”“解决欠薪”“盘活项目”。

等他们介绍完,已经快到中午了。吴保国提议:“白书记,您刚到,中午咱们在镇里的食堂简单吃点,算是给您接风。”

白月洁想了想,点了点头:“行,就在食堂吃,简单点,别搞特殊。另外,下午我想先去镇政府各个办公室转一转,跟大家认识一下,再去看看那两个烂尾项目。”

中午的食堂很简陋,就一间大屋子,摆着几张圆桌,桌子上还沾着油污。厨师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做了四菜一汤:炒青菜、炖豆腐、炒鸡蛋,还有一盘红烧肉,汤是番茄蛋汤。菜的味道很家常,甚至有点淡,但白月洁吃得很实在——她知道,在清源镇,这样的饭菜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吃饭的时候,吴保国一个劲地给白月洁夹菜,还说:“白书记,咱们镇条件是差了点,但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支持您的工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您尽管开口。”

赵劲松则没怎么说话,只是偶尔跟白月洁聊几句市里的情况,问她以前在发改委主要负责什么项目。白月洁跟他聊了聊自己做过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赵劲松听着,偶尔点点头,眼神里的审视少了点,多了点认可。

下午一点半,白月洁开始在镇政府办公楼里走访。第一个去的是财政所,所长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叫刘梅,说话很谨慎。白月洁问起财政账目的情况,刘梅说:“账都在电脑里存着,就是有些老账,因为之前的会计走了,有点乱,得慢慢理。”白月洁让她把近三年的扶贫资金账目整理出来,明天给她看,刘梅答应了,但眼神里有点犹豫。

接着去了民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综治办,每个办公室都冷冷清清的,有的工作人员在玩手机,有的在聊天,看到白月洁进来,才慌忙站起来。白月洁没批评他们,只是跟每个人握了握手,问了问他们的工作内容和遇到的困难。她发现,很多人不是不想干活,而是觉得“干了也没用”,镇里没钱,项目也推进不了,慢慢就没了干劲。

走到信访办门口时,白月洁听见里面有争吵声。她推开门,看见一个穿着破旧迷彩服的男人正拍着桌子,跟信访办的工作人员嚷嚷:“我都来了八次了,你们还不给我解决!欠我的工资什么时候给?再不给,我就去县里上访!”

信访办的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小伙子,脸涨得通红,说:“李大哥,不是我们不给你解决,是镇里真没钱啊!您再等等,等有了钱,肯定先给您。”

“等?我等了快一年了!”男人情绪很激动,手都在抖,“我老婆生病住院,等着钱做手术,你们让我等?”

白月洁走过去,拉了把椅子递给男人:“大哥,您先坐,有话慢慢说。我是新来的镇党委书记白月洁,您有什么事,跟我说。”

男人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白月洁一番,大概没想到新来的书记这么年轻,还是个女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了下来,叹了口气说:“白书记,我叫李建军,是之前引水工程的施工队工人。工程烂尾后,欠了我和十几个工友总共二十多万工资,我们找了好多次,都没人管。我老婆最近查出了胃癌,等着钱做手术,我实在没办法了。”

白月洁心里一沉,引水工程的欠薪问题,赵劲松上午提到过,但她没想到这么紧迫。她拿出笔记本,记下李建军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又问了问其他工友的情况。“李大哥,您放心,这个事我记下来了。我会尽快了解情况,争取在一周内给您和工友们一个答复。”

“真的?”李建军眼睛亮了一下,又很快暗了下去,“之前的书记也这么说,可到现在也没解决。”

“我不一样。”白月洁看着他的眼睛,语气很坚定,“我既然来了,就一定会把这事解决好。您先回去照顾您爱人,有消息我会第一时间联系您。”

李建军半信半疑地走了,临走前还回头看了白月洁一眼。信访办的小伙子松了口气,跟白月洁说:“白书记,谢谢您。这些工人经常来闹,我们也没办法。”

“不是没办法,是没找到办法。”白月洁说,“欠薪的事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尽快解决。你把所有欠薪人员的名单、欠薪金额整理出来,明天跟财政账一起给我。”

从信访办出来,白月洁的心情更沉重了。她原本以为,到任后可以先慢慢调研,没想到第一天就遇到这么棘手的问题。但她也知道,这就是清源镇的真实情况——问题一大堆,而且都很紧迫,容不得她慢慢来。

下午三点多,赵劲松陪着白月洁去看烂尾项目。第一个去的是引水工程,在镇东边的山脚下。工程已经停工快一年了,挖好的渠道里积满了雨水,长满了杂草;旁边的工棚也塌了一半,里面还堆着些生锈的钢管。

赵劲松指着渠道说:“这个工程原本是要把山后面的水库水引过来,解决五个村的灌溉问题,还有镇上的饮用水。预算五百万,上级拨了三百万,镇里自筹两百万。结果镇里的两百万没凑齐,只给了五十万,施工队干到一半就没钱了,只能停工。”

白月洁沿着渠道走了一段,脚下的泥土很湿,差点滑倒。她看着那些生锈的钢管,又看了看远处干裂的农田,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工程不能一直烂下去,得想办法盘活。赵镇长,你知道之前的施工队是哪家公司吗?能不能联系上他们,商量一下后续的事情。”

“知道,是县建筑公司。”赵劲松说,“之前联系过几次,他们说不拿到欠的工程款,就不复工。”

“欠了他们多少?”

“一百二十万。”

白月洁点了点头,记在笔记本上。接着,他们又去了光伏电站,在镇西边的一片荒地上。两百亩的地里,立着几百块太阳能板,但都蒙着一层灰,显然很久没运行了。旁边的控制室里,设备都完好,但落满了灰尘,门上还挂着锁。

“这个项目是去年引进的,说是能给村里带来分红,还能解决部分就业。”赵劲松指着太阳能板,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当时跟村民签了三十年的土地流转合同,每年每亩给八百块租金。结果项目停下来后,租金只给了去年一年,今年的还没着落,村民天天来镇里要租金。”

白月洁走到一块太阳能板前,用手擦了擦上面的灰,板面上的玻璃还是完好的。“这个项目的投资方是谁?为什么会停下来?”

“投资方是市里的一家新能源公司,说是资金链断了。”赵劲松说,“我们也联系过,对方说等资金周转开了就复工,但到现在也没消息。”

白月洁蹲下身,看了看地里的土壤,又抬头望了望四周——这里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确实是个建光伏电站的好地方。“这么好的项目,停下来太可惜了。赵镇长,你把这个项目的所有资料,包括合同、投资方联系方式、资金情况,都整理出来给我。说不定,我们能找到新的投资方。”

赵劲松愣了一下,大概没想到白月洁刚到就敢想盘活项目的事。他点了点头:“行,我明天就让人整理。”

从光伏电站回来,已经快六点了。夕阳把镇政府大院的影子拉得很长,围墙边的杂草在风中摇晃。白月洁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那是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屋子,里面只有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和一个旧沙发,墙上还挂着前任书记留下的“为人民服务”的标语。

老王给她送来了被褥和洗漱用品,说:“白书记,您要是嫌条件差,镇上有个小旅馆,我可以帮您订个房间。”

“不用了,就在这里住挺好的。”白月洁笑着说,“跟老百姓住的比起来,这已经很好了。”

老王走后,白月洁把被褥铺在沙发上,又把带来的资料整齐地放在办公桌上。她拿出手机,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简单说了说今天的情况。父亲在电话里嘱咐她:“遇到事别着急,多跟老党员、老村干部商量,他们了解情况。”

挂了电话,白月洁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写工作日记。她写道:“清源镇的第一天,比想象中更难。但我看到了这里的潜力,也看到了老百姓的期盼。欠薪、烂尾项目、财政赤字……一个个问题像山一样压过来,但我不会退缩。明天,先从梳理账目和走访贫困户开始,一定要尽快找到突破口。”

写完日记,已经快十点了。窗外一片漆黑,只有远处农户家的灯光偶尔闪烁。白月洁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夜色。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很艰难,但她的心里却很坚定——她要让清源镇的夜晚,早日亮起更多的灯,让老百姓的脸上,早日露出更多的笑。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她接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白书记,听说你今天管了李建军的事?我劝你别多管闲事,清源镇的水,比你想象的深。”

白月洁心里一凛,问:“你是谁?”

电话那头没有回答,直接挂了。白月洁握着手机,站在窗边,眼神变得更加坚定。她知道,这通匿名电话,是警告,也是挑战。但她更清楚,自己不能退缩——她来清源镇,就是为了趟这滩“深水”,为老百姓找出一条活路。

她把手机放在桌上,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打开了财政所明天要送过来的账目清单模板,开始提前熟悉账目分类。灯光下,她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却又格外挺拔。

来源:红色老猫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