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让我有点好奇,很想看看他这么年轻,是怎么挣到这么多钱的?结果仔细一查,他的财富并不是自己奋斗来的,而是因为继承家产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的。
路上无聊,翻看2025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看到有个才19岁的德国人约翰内斯·冯·鲍姆巴赫因居然也上榜了。
这就让我有点好奇,很想看看他这么年轻,是怎么挣到这么多钱的?结果仔细一查,他的财富并不是自己奋斗来的,而是因为继承家产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的。
一时好奇,于是就仔细研究了一下30岁以下的21位亿万富豪,结果发现了同样的规律,其中19位是财富继承人,仅有2位是属于白手起家的。
这不得不引发了我的深层思考——如果撇开继承因素,普通人怎样才能实现实现阶层跨越?能让我们实现阶层跨越的真正杠杆到底是什么?
下面是放在当下这个环境中,我认为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如何实现阶层跨越的一些思考,希望我的这些思考和总结,对你也有用。
01时代红利:个人命运的隐形翅膀
个人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努力与才华,但时代机遇却是那只看不见的巨手,它其实是在更大的尺度上塑造着我们个人命运的轮廓。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并非技术的原始发明者,甚至连电力电气工业的基础科学研究也落后于英、法、德等国。
但它凭借巨大的国内市场实现了技术引进后的规模经济,最终在产业化应用中反超欧洲。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贾根良曾说:“美国的巨大、丰富的市场使美国在国际比较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技术创新源于欧洲,但由于可以在美国市场中实现规模经济,其发展却是在美国进步最快。”
这其实就是时代机遇与国家发展的共振——当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它为其国民创造了无限可能。
可见,年龄与时代的交汇点至关重要,由此可以捕获巨大的时代红利。研究表明,理想的奋斗年龄窗口是30-40岁——这个阶段个体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又保持着行动能力。
太年轻则缺乏经验和判断力,年长则容易固步自封,难以接受新事物。
瑞银2025年全球财富报告的数据显示,美国家庭财富总额约163.1万亿美元,其中婴儿潮一代(出生于1946-1964年)拥有美国一半以上的财富,他们仅占美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这一代人的财富积累达到顶峰,正是因为他们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恰逢美国经济的鼎盛时代。
按照这个年龄和发展规律来算,中国的70-90后,将会是现在到未来30年内拥有财富最多的一个群体,不是他们都能继承大量财富,而是因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正好经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02 成功者们:乘时代东风而起
我们不妨看看那些被我们视为传奇的成功者,他们大多都是能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的智者。
比如马化腾的成功,首先源于他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时代机遇的精准把握。1998年,互联网在中国刚刚兴起,马化腾凭借在通信及互联网行业的深刻认知,与同学共同创立了腾讯。
他抓住中国互联网用户对即时通讯的强烈需求,开发了适合中国用户的OICQ(后来改名QQ)。
2011年,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马化腾再次敏锐捕捉到机遇,支持张小龙团队开发微信。微信通过“摇一摇”“朋友圈”等功能重构社交关系链,短短一年时间用户就突破一亿。
这让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了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蚂蚁集团二十周年活动上展望未来:“未来的二十年,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会超出所有人想象。”
他提醒人们:“未来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今天我们对这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做一些什么真正有价值,而又是与众不同的东西。”
世界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亿万富豪、美籍华裔亚历山大·王的故事同样印证了把握时代机遇的重要性。这位1997年出生的年轻人,19岁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辍学创业,与合伙人共同创立了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
这家公司主要为训练大型语言模型(包括ChatGPT)和自动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标注数据,正好赶上了AI爆发的时代浪潮。
03 错失之痛:当机遇敲门你却未闻
有乘势而起者,也有错失良机者。那些因怀疑、犹豫而错过时代机遇的故事,同样发人深省。
在高铁上,我听过同行一个人讲他自己的故事,他的故事是个典型例子。2004年底,他开始在上海寻找房源,当时已积攒了20万元存款,完全有能力购买一套小面积的二手房。
然而在看了好几套房后,均因价格未谈妥而没能成交。
2005年,房地产市场陷入观望态势,他在犹豫中一直观望着。2006年,他依然想买房,但无法判断房价走势,于是在犹豫中又错过了两次绝佳机会。
当他在2007年9月份最终决定买房时,却发现房价已经比原来又上涨了50%左右。他自己算了一笔账:两年里他仅仅攒下了五六万元,但房价却涨了几十万元。
也就是说,这两年来财富的积累,无法抵消增加的成本。
前座的人听我们聊得热火朝天,于是也凑过来,讲了自己更令人唏嘘的故事。他是杭州人,2022年,他将位于杭州市中心的一套老破小挂牌出售,最早的挂牌价是185万。
三年间,他连续6次降价,直到115万却仍然未能成交。
中介透露,这套房子好几次都接近成交,但和房东想要的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等到大半年后重新挂牌调整,价格其实都远远低于之前意向客户的报价。
这种“调价不及时”,导致买卖双方预期相差悬殊,最终使得他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成交良机。
他们两个故事的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对时代趋势的误判。当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所处的时代,不相信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就很容易在犹豫和怀疑中错过机遇。
04 智能革命:仍在进程中的历史机遇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人工智能引领的新技术革命。理解这一趋势,把握其中的机遇,对于当代人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十大关键词》揭示了AI领域的快速发展。2025年,基础模型与推理模型双线并进,技术迭代速度与能力跃升幅度均超预期。
根据中国信通院“方升”基础模型测试数据,2024年底至2025年8月,大模型综合能力提升超过30%。
AI正在重塑软件行业,并改变人才需求结构。大模型向软件研发全过程渗透,深刻改变软件开发工具和产品形态,开启软件业全面重塑的新阶段。
对软件从业者来说,角色定位、入门门槛正在改变。开发人员从单一程序员角色转变为复合角色,催生“超级个体”诞生。
麦肯锡在2025年7月22日发布的《2025技术趋势展望》报告同样指出,全球正处于一个由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期。
报告将重塑全球格局的13项前沿技术归纳为三大核心领域:人工智能革命、算力与连接前沿、前沿工程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自身在飞速演进,更通过相互融合,对全球商业、产业竞争和社会结构产生颠覆性影响。
05 我们怎样才能拥抱未来,与时代实现同频共振
面对正在发生的智能革命,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成为时代的旁观者,而是成为参与者甚至受益者?
首先要相信时代,保持开放心态,用好认知杠杆,重塑自己的“操作系统”。
我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我们能看到多少机会,以及如何利用机会。这相当于你个人发展的“操作系统”。
例如,用手机看视频、刷八卦、玩游戏、消费内容。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是别人的产品。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者思维。
如果你能转化思考角度,思考这个产品是如何做出来的?我能否做一个?这个服务解决了什么痛点?我的技能如何为他人创造价值?这就从一种消费者思维,转化成了一种生产者思维。
阶层跨越的本质是创造和占有生产资料,而思维转变就是第一步。
这样,你就不会盲从权威和大众,能独立分析信息的真伪和逻辑能快速进入一个领域,并掌握其核心框架和底层逻辑,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这样,你就会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或者受雇佣者,变成一个了解金融与财务知识:理解资本、借贷、资产、负债、复利的人,知道钱如何生钱,而不是仅仅靠出卖时间换钱的人。
同样每天刷手机,但你可以变成一个打破信息差,主动去获取高价值、非公开流通的信息的人。这包括阅读经典书籍、行业报告,与领域内的专家交流,而不是停留在算法推荐给你的娱乐信息流里。
你一定听说过这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也跨越不了认知以外的阶层。其实,所有外在的成就,都是认知的变现。
其次要理解技术,拥抱变化,学会利用技能杠杆,打造自己的“稀缺性武器”。
在认知指引下,我们需要将时间投资到能产生复利效应的技能上,将自己的“平均技能”提升为“极致技能”。
比如,会使用Word、Excel是平均技能,但若能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案,能编写高效的代码,这就是极致技能。这种思维模式,就叫技能杠杆
通过杠杆化自己的技能,就可以使自己的技能从单一化,发展成规模化,这样你的技能价值与你投入的时间就不会只是线性挂钩,一次付出只能产生一次结果,而是可以做到一次付出,可以规模化产出结果。
编写软件、录制课程、写书、建立自己品牌,就是典型地利用将自己的技能杠杆化和规模化的典型例子。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做到一次投入,可以无限次售卖和传播,无限次得到回报。
你的技能以前分开使用,可能只能做到前25%,如果将两三项技能组合起来的话,往往比把一项技能做到前1%更容易,也更具稀缺性。例如:编程 + 金融知识(量化交易员)、写作 + 心理学(优秀的产品经理/文案)、英语 + 某个垂直领域知识(顶级行业顾问)。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是:你的收入,本质上是你为社会解决的问题的定价。而技能决定了你能解决什么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三,理解资本,学会让钱和资源为自己工作。
当我们通过认知和技能获得了初始资本(不仅是钱,也包括人脉、影响力等),就要学会使用杠杆,放大你的努力。
比如,同样是负债,但却有“消费负债”与“生产性负债”之分:用信用卡买最新款手机就是消费负债;但如果用同样的钱去学习一门高价课程或投资一个能产生现金流的小生意,就变成了是生产性负债。
同样是花钱,前一种花钱方式,是一次性的,一次只有一种结果,后一种,则起到了杠杆的作用,其实这也就是所谓的金钱杠杆,是会产生复利结果的。
因此,理解并运用复利,让知识、财富还有人际关系都产生杠杆作用,在早期缓慢地积累后,往往都会在某个拐点后实现爆发式增长。
既然金钱可以利用杠杆发挥出更大价值,同样,资源同样也可以利用杠杆原理。
比如,我们所说的人脉,不是指“认识多少人”,而是指“你能帮助多少人”以及“多少人信任你”。通过构建一个基于价值交换的协作网络。
我们要学会与人合作,雇用他人的时间,或者借助大平台(如自媒体平台、电商平台)的力量,将你的产品/服务触达千万人。
如果这里也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单纯靠出卖时间是无法致富的,我们必须学会用资本、技术和团队来放大我们单位时间的价值。
第四,学会使用决策杠杆,在关键节点上做对选择。
普通人一辈子的阶层跃迁机会,往往就那么几次。做对几个关键决策,可能胜过十年努力。
选择工作地时,要选择好的城市,要选择一个处于上升期、机会众多的一线或新一线城市,这就相当于在你的人生起步阶段,就站上了高速电梯。
入行时,不要选那种夕阳产业和行业,要选择新兴的、蓬勃发展的、处于风口或稳定增长的朝阳行业,一家有潜力的公司,你的个人努力会被行业红利放大。
选择伴侣时,一定要选个三观一致、积极上进的伴侣,你的另一半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盟友和合伙人,能为你提供巨大的情绪支持,资源会与你形成互补。
工作之外,还要懂得投资,无论是投资自己(教育、健康),还是投资资产(房产、基金、股权),重大的投资决策会直接决定你未来的财务状况。
如何做好决策?这又回到了认知杠杆,往往是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的决策质量。
坦白而言,阶层跨越不是一次百米冲刺,而是一场艰苦的马拉松。对普通人而言,实现阶层跨越的真正杠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贯穿始终的,是无比的耐心、坚定的执行力和强大的抗挫折能力。
这条路很艰难,但它却是真实且可行的。它要求我们要不断地自我突破,打破舒适区,完成思维和能力的全面升级。从现在开始,投资我们的大脑,磨炼我们的技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是普通人实现阶层跨越最坚实的路径。
来源:古尔浪洼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