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丁宁当校长,上来第一件事,竟然是把食堂里的辣白菜给换了?这消息一出,网上一片哗然,一个90后,一个奥运冠军,去管一所体育界的“黄埔军校”,她到底行不行?争议的声音,比掌声来得更快,也更响亮。
丁宁当校长,上来第一件事,竟然是把食堂里的辣白菜给换了?这消息一出,网上一片哗然,一个90后,一个奥运冠军,去管一所体育界的“黄埔军校”,她到底行不行?争议的声音,比掌声来得更快,也更响亮。
有人说,这是作秀吧,一个打球的,能懂什么行政管理?质疑声铺天盖地。但很多人没看到的是,丁宁这条路,铺垫了好几年。她不是脑袋一热就去当校长的。
这背后,藏着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和准备。
学历与争议,一张纸能证明什么?
“运动员嘛,不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种老掉牙的偏见,在丁宁这里,根本站不住脚。她退役转身,不是去搞直播带货,也不是频繁上综艺捞金,而是扎扎实实地跑去北大读了个体育硕士。
这还不是混个文凭那么简单。她在知网上的论文,关于怎么干预运动员赛前焦虑,被引用得不少,说明是真材实料。在北大开的选修课,据说三十秒就被抢光,课程评分高达4。9,比很多老教授都受欢迎。这说明什么?说明她不但自己懂,还特别会讲,能把复杂的体育理论,说明白,让别人听进去。
“人们总以为运动员退役,要么当教练,要么进商圈,好像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成了一种刻板烙印,但丁宁用一张北大硕士文凭,狠狠打了这种偏见的脸。”
当有人质疑她“凭什么”的时候,她桌上那份热乎乎的毕业证,就是最硬气的回应。她不是空降的“花瓶”,而是带着知识储备来的“武器”。
辣白菜风波,是作秀还是真改革?
再回来说说换掉辣白菜这件事。很多人觉得,不就是一盘咸菜吗?至于这么大动干戈?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第一把火烧得莫名其妙。
但家长群里,却炸开了锅,一片叫好。为什么?因为这盘菜背后,是理念的更新。高钠的腌制食品,对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百害而无一利。这在现代运动营养学里是常识。丁宁换掉它,说明她关注的,是每一个能影响运动员身体状态的细节。
“换掉一盘菜,看似小题大做,实则是管理理念的冲撞,是从老一辈的经验主义,转向新一代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这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来得实在。”
还有人说,她是为了镀金,为了履历好看。可查查这校长的工资,税前一万四,可能还不如她随便接一个商业活动的零头。放着轻松钱不赚,跑来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图什么?如果真是为了作秀,这成本也太高了。唯一的解释,就是她真想干点事。
偶像的力量,不止于赛场
丁宁的到来,给这所体校带来的,远不止一个新校长。她带来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去年她带少儿班,早上七点半才开始的训练,她六点半就到冰场,自己先跑个十圈热身。孩子们看在眼里,谁还好意思偷懒?
现在体校里有个2016年出生的小队员,把丁宁当成“漫画里走出来的大女主”,训练累了,只要看到丁宁校长的身影,就能咬着牙多跑两圈。这就是偶像的力量,活生生的榜样,比墙上贴一百张标语都有用。
“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冠军在你面前热身、陪你训练,这种精神激励,是任何奖金、任何空话都无法比拟的,她本身就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
至于网上那些翻旧账的,说什么当年让李晓霞哭的事。竞技体育,赛场上就是你死我活,争的就是那个唯一的冠军。不拼尽全力,才是对对手、对这项运动最大的不尊重。用场下的道德标准,去绑架场上的胜负心,本身就很可笑。
“从赛场上的“大魔王”到校园里的“孩子王”,丁宁的转身,不是一次简单的职业转换,而是体育精神在另一片土壤的延续和播种。”
丁宁的出现,就像往一潭平静的水里,扔进了一块石头。她到底能不能把这所老牌体校带出新气象,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但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很有想法。
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偏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或许,中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希望,就藏在这份跨界的勇气和这一盘被换掉的辣白菜里呢。真正的改变,往往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
来源:云端浪漫的滑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