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备在乱世中始终以“仁”待民,携百姓渡江不愿弃之;以“义”待兄弟,桃园结义后生死与共;以“礼”待贤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正因为五者兼顾,才从织席贩履之徒成长为蜀汉开国君主。若他只讲“义”而无“仁”,百姓不会追随;只讲“礼”而无“道”,也难成长远基业。
相传为黄石公,考核张良好久,才授张良的旷世奇书,张良死后,将其陪葬于玉枕中,直至晋代盗墓者发掘,才重见天日,500余年近乎绝迹。
书有秘诫“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传非其人或得人不传皆会受殃,足见其内容之重。
张良仅用其一二分智慧,便助刘邦亡秦灭项、建立汉朝;文字虽仅一千三百余字,却涵盖修身、处世、治国的全套法则。
刘备在乱世中始终以“仁”待民,携百姓渡江不愿弃之;以“义”待兄弟,桃园结义后生死与共;以“礼”待贤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正因为五者兼顾,才从织席贩履之徒成长为蜀汉开国君主。若他只讲“义”而无“仁”,百姓不会追随;只讲“礼”而无“道”,也难成长远基业。
“道、德、仁、义、礼”是处世根基,缺一便如木桶短板,难撑大局。
诸葛亮可称“俊者”,他鞠躬尽瘁的德行、隆中对时鉴古论今的眼光,助刘备三分天下;赵云是“豪者”,长坂坡救主的行为堪称典范,截江夺阿斗时果断决策,化解危机;关羽是“杰者”,镇守荆州时坚守职责,面对曹操的高官厚禄毫不动心,始终忠于刘备。
人才有层级之分,核心看德行、行事与操守,不同层级对应不同价值。
举例:
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计划在雁门关设伏围歼匈奴,却因部下提前泄露消息,匈奴临时改变路线,导致伏击计划落空,还折损了不少兵力。职场中,某员工提前透露团队竞标方案给竞争对手,最终公司错失重要项目,自己也被开除。
总结:
谋划如未熟之果,外泄必遭破坏,守秘是成事的前提。
朋友小王曾帮同事带过一次早餐,之后便频繁找同事帮忙:“我之前帮你带过早餐,这次你得帮我加班”“我都帮过你,你这点小事都不帮?”几次下来,同事逐渐疏远他。反之,小李常主动帮同事整理资料,从不说“我帮过你”,同事们反而更愿意主动回馈他。
付出时若带着功利期待,小恩也会变成负担,无求回报反而易得人心。
陈胜年轻时与人约定“苟富贵,无相忘”,可他称王之后,不仅忘记昔日伙伴,还因老相识提及他早年旧事而将人处死。失去旧部与百姓的信任后,他的政权很快分崩离析,最终兵败被杀。职场中,某主管升职后便嘲笑昔日平级同事“能力差”,疏远老下属,不久后团队离心,项目频频出错,被公司降职。
北宋宰相王安石与下属苏轼政见不同,但他从不在私下单独召见苏轼,每次讨论工作都请其他官员在场,避免“拉帮结派”的嫌疑,也让政敌无把柄可抓。职场中,女同事单独加班时,男领导会主动打开办公室门,或请其他同事陪同,避免不必要的流言蜚语。
避嫌不是心虚,而是用智慧隔绝风险,让行事更稳妥。
举例:
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按常规思路只能硬拼或死守,但他听从陈平建议,改用“反间计”离间项羽与范增,让项羽自断臂膀,最终突破围困。商场中,某品牌线下门店销量下滑,没有死守“线下为主”的策略,而是快速推出线上直播带货,销量很快回升。
矛盾如打结的绳,硬拉会更紧,变通才是解结的钥匙。
三国时,曹操麾下谋士郭嘉曾因醉酒误了一次军情汇报,曹操并未因此否定他——此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帮曹操制定了击败袁绍的战略,还多次在关键时刻献上奇计。若曹操因一次小错弃用郭嘉,后续统一北方的进程可能会延缓。职场中,某技术骨干因疏忽导致项目延期一天,但他此前攻克了项目核心难题,领导只提醒他注意细节,未否定其贡献,最终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关键突破。
人才如美玉,小瑕不掩大瑜,因错弃功是自断臂膀。
晚清名臣曾国藩从不靠言语标榜自己,而是用行动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日坚持写日记反思己过,对待下属宽厚却不纵容,赈灾时亲自到灾区发放物资,不贪一分一毫。即便他很少说“我要做个好官”,朝野上下却都敬重他的品行。反之,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要助人为乐”,却从不主动帮人,反而没人认可。
唐朝名将郭子仪每次出征前,都会提前分析敌军的兵力、路线、补给情况,还会预判天气、地形可能带来的影响。某次平定叛乱时,他提前料到敌军会偷袭粮草,提前设下埋伏,不仅保住了粮草,还歼灭了大量敌军。企业中,某公司在拓展海外市场前,提前调研当地政策、文化、竞争对手,即便遇到当地政策变动,也能快速调整策略,避免重大损失。
预判是应对风险的盾牌,事前分析到位,遇事才不慌乱。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正直,朋友危难时从不退缩。一次,他的朋友被恶人围困,子路不顾自身安危前去营救,最终帮朋友脱险。反之,有人喜欢结交“酒肉朋友”,平时一起吃喝玩乐,可他失业急需帮助时,这些朋友却纷纷找借口推脱。还有人亲近虚伪小人,最后反而被小人算计,损失惨重。
王阳明年轻时曾沉迷下棋,常常因下棋耽误读书、治学,后来他意识到下棋影响自己的理想,便果断摔碎棋盘,克制对下棋的沉迷,最终专心研究心学,成为一代思想家。现代人中,有人因沉迷刷短视频,每天浪费数小时,耽误工作与学习;而懂得克制的人,会规定每天刷视频不超过30分钟,能更专注于提升自己。
商鞅在秦国变法前,为了让百姓相信新法,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杆,承诺“谁能把木杆搬到北门,就赏五十金”。起初百姓不信,但有人尝试后,商鞅果然兑现承诺。从此百姓相信商鞅的信用,新法推行时也顺利了很多。职场中,领导承诺“完成项目就发奖金”,若能按时兑现,员工会更有干劲;若失信一次,后续再难让员工信服。
信用是立身之本,说了做到才能赢得众人的信任与追随。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重用了荆轲,但他忽略了荆轲虽有勇却“不仁”——荆轲为了逼迫樊於期自刎取信秦王,编造谎言欺骗樊於期,最终刺杀失败,还连累燕国遭到秦国报复。职场中,某经理与品行不端的下属合作“做假账”,下属转头就把责任推给经理,导致经理被公司开除,还面临法律风险。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时,常借鉴历史经验——比如从“楚汉相争”中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从“农民起义失败”中吸取教训,重视根据地建设与武装斗争,最终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现代人创业,借鉴“诺基亚因固守功能机而衰落”的教训,会更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变化,避免重蹈覆辙。
三国时,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却又派糜芳、傅士仁担任副将,并暗中让他们监督关羽,导致关羽有决策权却处处受牵制——某次关羽下令筹集粮草,糜芳故意拖延,影响了军事行动。最终关羽对刘备的“用而不信”心生不满,加上糜芳等人的背叛,荆州失守,关羽被杀。职场中,领导任命员工为项目负责人,却事事干涉、不给决策权,员工逐渐失去积极性,最终项目不了了之。
晚清名臣张之洞为官数十年,始终保持节俭——衣服穿到打补丁还在穿,吃饭只有两三个小菜,从不铺张浪费;与人交往时,即便面对下属也态度恭敬,从不摆官架子。正因为他恭俭谦约,不仅赢得百姓爱戴,也让政敌少了攻击他的把柄,在官场立足数十年。反之,有人刚赚了点钱就高调炫富,结果被不法分子盯上,遭遇抢劫;有人升职后就张扬跋扈,很快被同事孤立。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明知袁崇焕是抵御后金的关键人才,却因听信谗言将其处死,之后明军再无大将能抵挡后金。即便后来崇祯意识到自己错了,却不愿承认、不及时纠错,反而继续错杀贤臣,最终明朝灭亡,他自缢于煤山。生活中,有人明知“高息理财”是骗局,却因舍不得已投入的钱,继续追加投资,最终血本无归。
周恩来总理年轻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心怀天下百姓;在革命中,他能从“西安事变”的细节中预判局势走向,提出和平解决的方案,避免内战爆发,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基础。正因为他格局大、能见微知著,最终成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企业中,任正非能从“5G技术的早期萌芽”中看到未来趋势,提前布局研发,让华为在5G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20. 情绪管理是底线,“怒而无威者犯”,乱发脾气只会丧失威严;“好众辱人者殃”,当众伤人必招灾祸三国时,张飞每次作战失利就乱发脾气,鞭打士兵,虽然他勇猛却毫无威严——士兵表面害怕,内心却充满怨恨,最终在他醉酒时,被部下范疆、张达刺杀。职场中,某主管喜欢在会议上当众辱骂下属:“你怎么这么蠢,这点事都做不好!”下属忍无可忍,收集了他滥用职权的证据举报,主管最终被公司开除。
情绪是把双刃剑,乱发脾气会伤己,当众辱人会招祸,管好情绪才能守住底线。
来源:心无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