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后高调放话:要见面,要谈和平。一时间,全球市场情绪泛起波澜,油价、股市都跟着起舞,仿佛和平就在眼前。媒体预测这可能是“外交突破口”,但谁也没想到,这场戏连布景都没搭完就散了。
原本计划于在匈牙利举行的“特普会”突然喊停,仅仅五天前,这场美俄高层峰会还被视作打破俄乌战争僵局的关键一步。
剧情急转直下,特朗普一句“不想浪费时间”成了这场外交大戏的落幕词。与其说是取消了一次会晤,不如说是撕开了当前俄乌停火谈判的真实裂痕。
双方立场之硬、分歧之深,已不是一次握手就能解决的程度。
此前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后高调放话:要见面,要谈和平。一时间,全球市场情绪泛起波澜,油价、股市都跟着起舞,仿佛和平就在眼前。媒体预测这可能是“外交突破口”,但谁也没想到,这场戏连布景都没搭完就散了。
关键节点出现在10月20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电话沟通被寄予厚望。然而会后,美方私下评估认为俄方仍坚持强硬立场,看不到任何“突破口”。双方技术团队连会谈基础都没搭起来,元首会晤自然成了无源之水。
白宫22日正式确认取消峰会。声明中称鲁比奥与拉夫罗夫的对话“富有成效”,无需面对面再谈。这种说法明显是外交辞令,真正的态度还是特朗普那句:“我不想浪费时间。”两种说法,一冷一热,也从侧面暴露了美方内部对俄政策的摇摆状态。
这场戏虽短,但市场的反应却实打实。会晤消息传出当天,欧洲主要股指短暂上扬,油价也出现波动。可见,只要美俄一有风吹草动,全球神经就会跟着紧绷。这种敏感,背后是对战争长期化的深切担忧。
一场会谈说散就散,根子其实不在形式,而在内容。所谓“冻结战线”的方案,是特朗普向乌克兰抛出的停火建议。意思是:别打了,前线就停在现在这个位置上。听起来像是止血的办法,其实暗含着让乌克兰默认失地现状。
对乌克兰来说,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总统泽连斯基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连发声明,强调谈判不能建立在“放弃主权”的基础之上。他们明确支持以当前接触线作为“谈判起点”,而不是终点。这是西方阵营向俄方喊话:别想靠打下来的地盘换和平。
俄罗斯这边也一点没退。外长拉夫罗夫直接否了“冻结战线”的提议,称这跟阿拉斯加会谈时的共识背道而驰。从俄方眼中看,所谓和平,前提是西方承认他们的“新边界”。否则,谈也白谈。
这场停火博弈,其实正踩在俄乌冲突最敏感的神经上。领土问题从来不是可以模糊处理的事,不管是乌克兰的底线,还是俄罗斯的意图,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找到共同语言。特朗普的“冻结战线”听上去像务实方案,其实是把问题推到了谈判桌下埋雷,迟早得炸。
这次“特普会”的取消,也暴露出美俄双方对外表达上的巨大温差。白宫官员说“暂无计划”,特朗普却还留着话头,说“仍有机会停火”。一冷一热,像唱双簧,也可能是策略——一边施压,一边留门,既不彻底翻脸,也不轻易松口。
俄罗斯这边的信号也够混乱。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筹备复杂,没说死也没肯定;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负责人却对外放风,说媒体误读,其实还在筹备。两种说法,一紧一松,说明俄方内部也在试水,看特朗普政府到底想干什么。
这种信号混乱的背后,是各方对谈判结果的不确定。乌克兰担心美俄搞“越顶外交”,绕过自己达成“大国协议”;西欧国家则担心和平变成“变相承认入侵”;而国际社会看着这些反复横跳的表态,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场战争的终点,远远没到。
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就指出,在当前缺乏互信的气氛下,任何高层峰会都只是表面文章,真正能推动和平的,是具体的、低调的、持续的外交工作。没有路线图、没有底线共识,再多的会也只是握手寒暄。
“特普会”的取消不只是一次会面的推迟,它清清楚楚地揭示了:俄乌战争和平进程的基础远未打牢。双方在最核心的问题上寸步不让,哪怕面对面坐下来,也只是各说各话。
鲁比奥与拉夫罗夫可能还会继续打电话,但除非有人愿意做出真正的让步,或者战场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否则,这场外交拉锯战还将继续下去。
匈牙利这场没见成的会面,映出当前国际政治的真实生态:话可以多说,姿态可以摆满,但真正决定和平的,是妥协与现实。而这两样东西,目前看,谁都不愿意拿出来。国际社会想要看到实质进展,恐怕还得等很久。
来源:奇女子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