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转变如此剧烈,以至于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都忍不住惊叹:“变革的推动者德国,谁能想到呢?”
曾经,德国是欧洲的“节俭主妇”,精打细算,严守财政纪律。
如今,德国却成了打开钱袋子的“疯狂投资者”。
这一转变如此剧烈,以至于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都忍不住惊叹:“变革的推动者德国,谁能想到呢?”
10月中旬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间隙,拉加德毫不吝啬地对德国的新政策表示赞赏:
“财政政策将在未来数年发挥更具支持性的作用。”她特别指出:“对于那些打算增加国防投资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尤其是德国”。
德国总理默茨上台不到百日,就展现出了与其前任截然不同的执政风格。
“德国回来了”,他不仅在口头上这样宣布,更用实际行动证明,尤其是通过打开财政水龙头的方式。
默茨领导的政府大幅增加了国防预算,根据2026财年预算案,德国国防预算将增至827亿欧元,与2025年相比大幅增加32%。
这一增长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德国“时代转折”战略的一部分。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于2025年3月22日签署了《基本法》修正案,放宽了“债务刹车”条款限制,允许政府大规模举债投资国防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修宪案在德国联邦议院以513票赞成、207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为默茨政府加强军备、振兴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财政基础。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多次强调,加强国防是为了应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的新安全现实,并履行德国对北约的承诺。
伴随着预算增加的是大规模的军备采购。
德国政府计划购买“欧洲战斗机”、“拳师犬”装甲车和“帕提亚”步兵战车,预估耗费数百亿欧元。
德国还考虑购买数百辆“豹-2”主战坦克,以及更多防空装备和无人机。
2025年10月,德国政府正准备再次订购15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A战斗机,价值约25亿欧元(29亿美元)。
这批新飞机将补充2022年正式订购的35架F-35A,目的是取代德国空军老旧的“龙卷风”战斗机队。
与此同时,德国并未放弃欧洲自己的战斗机项目。
就在宣布追加F-35订单的前几天,柏林刚刚确认订购20架额外的“欧洲战斗机”,将德国的总承诺数量提高到160多架。
10月21日,德国又与GDELS公司签署了价值超过35亿欧元(40亿美元)的合同,购买274辆“山猫2型”装甲侦察车,每辆造价高达1470万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杨解朴分析称:
德国政府大幅增加军费,是希望以此带动国内经济增长,但其中的风险不可小觑。
默茨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地增加开支,是因为德国经济确实需要一剂强心针。
曾经是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如今却陷入了困境。
数据显示,德国已经连续两年GDP负增长。
2025年第二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甚至环比下降了0.1%。
更令人担忧的是,德国6月工业产出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3.6%,降至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荷兰国际集团全球宏观主管Carsten Brzeski甚至下调了二季度德国经济增长预期,预计二季度德国GDP将收缩0.1%。
面对这一困境,默茨政府不仅增加了国防预算,还启动了一项1000亿欧元(116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以帮助确保国防、能源和关键原材料等战略领域的安全。
根据德国经济部的声明,政府将为该基金初步注资至少100亿欧元,目标是撬动最多10倍规模的私人资本。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指出:
“设立基金的这个政策导向肯定是对的,德国各界也有共识要加大投资。
优先投资的能源、防务等领域,既是德国优先要发展的领域,也和新一届德国政府强调的战略自主一脉相承。”
默茨政府能够推行这些大规模投资计划,关键在于改变了德国长期引以为傲的“债务刹车”机制。
所谓“债务刹车”,是德国政府为防范债务过快增长而制定的一项财政规定,于2009年写入《基本法》。
该规定要求联邦政府每年结构性新增债务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0.35%。
这一规定曾被视为德国财政纪律的象征,但在新形势下,却成了阻碍投资的绊脚石。
2025年3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修订《基本法》的草案,允许放宽政府债务上限,为国防等大规模支出提供资金支持。
根据新规定,当国防开支以及部分安全政策支出超过一定数额时,将不再计入《基本法》规定的债务限制。
草案还提出,通过债务融资设立总额5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用于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该基金将被认定为额外债务,不计入现行债务上限,使用期限为12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所执行所长胡春春解释说:
“过去几年,德国商界、智库等各界人士都强调要加大投资,上一任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就曾提出要设立数十亿欧元的‘德国基金’……
但是严格的‘债务刹车’限制下,这个计划最后都不了了之。”
尽管默茨政府雄心勃勃,但打造“欧洲最强军队”的目标面临多重挑战。
杨解朴指出,德国在军事与制度方面存在显著短板。
“长期以来,德国是武备松弛,无论在人力还是装备领域,距离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军队还很远。即使投入巨资,这种差距也难以迅速弥合。”
此外,德国军事人员从年龄结构和数量上,距离计划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在采购和工业体系方面,德国也比较滞后。
杨解朴认为:“德国官僚化比较严重,供应链的瓶颈和制造能力不足,也会削弱推进‘最强军队’计划的执行效率。”
此外,欧洲在防务产业方面,整体产能有限,尚未形成规模化制造能力。
更重要的是,德国国内一直存在着战后反思的潮流。很多民众反对德国进行军事扩张。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默茨仍然坚持其加强国防的政策。
他在3月份曾表示,德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加强国防力量。
基社盟领导人、巴伐利亚州州长索德尔也呼应了这一观点:“在安全方面,现在没有限制,德国国防军需要的一切物资都将被购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加德对德国的赞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拉加德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表示,德国正在进行重大的军事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些投资“刚刚开始产生影响,但将在未来三年内以非常重要的方式展开”。
她特别强调,“德国正在利用其资产负债表和借贷能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在同一场讨论会上对德国赞不绝口,连声说:“好样的,好样的,好样的。”
她认为,德国正在证明失衡是可以解决的,这是一个意愿问题,而且主要是政治意愿。
拉加德还特别提到默茨关于建立泛欧证券交易所的倡议。
“当我听到德国总理说‘我们欧洲需要一个单一的股票市场,一个单一的监管’时,这意义重大,”拉加德说。
不过,她也坦言:“现在,这将如何实现,如何进行,如何运作,我不知道。”
德国位于莱茵河畔的联邦国防部大楼这些天灯火通明,官员们加班加点审核雪片般的军备采购合同。
这个曾经因二战历史而对军事扩张格外谨慎的国家,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国防。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的赞扬声萦绕在柏林上空,但质疑声也同样存在:
这种依靠巨额债务推动的军事和基础设施投资,真的能带领德国乃至欧洲走出困境吗?
默茨的豪赌结果如何,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节俭的德国已经成为了历史。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