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耍人?隐私沙盒搞6年说停就停,是保护隐私还是保谷歌赚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2 17:59 1

摘要:从2019年喊着“重塑广告隐私”的豪言壮语,到2025年悄咪咪下架所有功能,这剧情比电视剧还跌宕——完美诠释了啥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家人们,还记得谷歌那套吹了六年的“隐私沙盒”吗?

10月17号正式官宣“享年六岁”,堪称互联网版“开局即巅峰,结局全靠蒙”。

从2019年喊着“重塑广告隐私”的豪言壮语,到2025年悄咪咪下架所有功能,这剧情比电视剧还跌宕——完美诠释了啥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故事得从2019年说起,那时候的互联网广告圈,全靠第三方Cookie “裸奔追踪”:你刚刷完旅游攻略,购物APP立马推机票;才看了婴儿用品,母婴广告能追你三条街。

各国监管一看这不行啊,GDPR、CCPA 轮番上阵“开罚单”,苹果更是直接掀桌子,Safari浏览器一刀切屏蔽Cookie,堪称“隐私圈卷王”。

谷歌这下慌了:Chrome是全球最大浏览器,广告收入更是命脉,真学苹果砍Cookie,岂不是自断财路?

于是脑瓜子一转,想出个“中间商赚差价”的损招——隐私沙盒,听着特高大上,说白了就是“数据留你本地,广告我来匹配”。

Chrome帮你打标签(比如 “爱吃火锅”“爱买球鞋”),只把模糊标签给广告商,不暴露具体行踪;你看了双鞋没买?浏览器偷偷记着,下次帮你“暗箱竞价”推广告,但广告商不知道是你,美其名曰“密封实验箱”,实则想既保隐私名声,又赚广告银子。

可这“沙盒”刚搭好,就成了“拖延症重症病房”,2021年说2022年上线,临了喊“行业没准备好”延到2023年;2023年又说“要收集反馈”推到2024年下半年。

每年一句“再等等”,活脱脱像个总说“下次一定 的鸽子精,这期间各种技术改的改、砍的砍:Topics API越改越简单,Protected Audiences改了好几次名字,Private Aggregation永远在“测试中”,最后凑成一堆“拼不出整机的零件”。

为啥搞成这样?说白了就是谷歌自己“既要又要还要”,一边是“全球最大广告卖家”,一边是“浏览器守门人”,既想定隐私规矩,又怕赚得少了,这就像让火锅店老板定“健康饮食标准”,能真不让你吃辣吗?

市场直接用数据打脸:Index Exchange测试发现,用沙盒的广告收入跌了33%;Criteo更狠,说要是全换沙盒,媒体收入能崩60%,旧Cookie再“脏”但好用,新沙盒再“香”不赚钱,谁愿当冤大头?

更坑的是生态玩家,谷歌画了个“共建标准”的饼,结果让别人掏真金白银,中型公司对接沙盒要花1000万美元,谷歌补贴500万还带附加条件,业内人吐槽“不是为了钱,谁愿押几千个开发日陪跑”。

到2024年,大家彻底躺平,谷歌自己都承认“大公司没人用,测试开不起来”。

连监管爸爸都懒得管了,英国CMA最早跳出来,怕谷歌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逼着签监管承诺,结果越看越头大:这沙盒根本不是简单工具,而是横跨浏览器、系统、广告平台的“巨无霸工程”,监管难度堪比“给大象穿针线”。

2024年谷歌说“不改 Cookie 了”,CMA直接摊牌:“那我管个寂寞”,当场解除监管承诺,主打一个“及时止损”。

10月17号那天,谷歌副总裁轻描淡写一句“采用率低,停了”,宣告六年折腾落幕。

最讽刺的是,这本来该是“开放互联网的共识试验”,最后成了谷歌的“独角戏散场”,现在好了,沙盒一倒,Meta、亚马逊、TikTok的“围墙花园”更嚣张了,数据不往外流,全在自己家黑箱里转,广告费也只在圈子里消化。

谷歌想当“隐私标兵”又舍不得钱,想拉大家共建又只让别人买单,拖延六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后留下个“数据更碎片,黑箱更泛滥”的烂摊子。

只能说,互联网的“隐私改革”,可能真要先过“利益关”这道坎啊!

来源:昕昕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