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蒋“处置”四位上将的狠辣手段就知道:不管吴石中将怎么说,牺牲的结局都不可能改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18:04 1

摘要:沈醉的《军统内幕》《我的特务生涯》《我这三十年》《人鬼之间》《战犯改造所见闻》五本回忆录,笔者都买齐了,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当作研究蒋系特务组织的重要资料,但是跟其他高级特务撰写的回忆录一对比,却发现沈醉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尤其是跟原军统(保密局)副局长、警

沈醉的《军统内幕》《我的特务生涯》《我这三十年》《人鬼之间》《战犯改造所见闻》五本回忆录,笔者都买齐了,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当作研究蒋系特务组织的重要资料,但是跟其他高级特务撰写的回忆录一对比,却发现沈醉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尤其是跟原军统(保密局)副局长、警察总署署长唐纵写的《蒋介石特工内幕》和原军统局行动处处长程一鸣写的《军统特务组织真相》有很多差异。

沈醉的文字功底很好,回忆录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但却未必完全真实准确。看沈醉回忆录,我们可能会误以为郑介民是被毛人凤和沈醉联手做局挤出了保密局,但是细看档案资料就会发现郑介民不是灰溜溜地丢管帽,而是晋升为“国防部次长”,稳稳地压“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一头。

后来蒋家父子组建了一个可以领导所有特务机关的“安全局”,郑介民又当了这个局的局长,不管是保密局还是保密局改成的“国防部情报局”,都在郑介民的管理之下。毛人凤1956年死后追赠二级上将遇阻,而郑介民在1954年就正式晋升二级上将,死后追赠的是一级上将。

“职业特务”郑介民能活着晋升二级上将,说明这个人不像沈醉写的那样既无能又贪婪,唐纵在日记中也对郑介民给予了很高评价:“郑介民虽身为军统局长,但与戴笠截然不同,他战略眼光精确长远,又具研究精神,著述甚丰,曾因此获得一枚积学奖章。

郑介民是黄埔二期生,还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过,他的同期同学中还有我们熟悉的吴景中,也就是《潜伏》里的吴敬中)、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就是《沉默的荣耀》中的“建丰同志”

当年国共双方都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派留学生,我方部分人员后来的级别高得惊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都能列出好几位惊天动地的人物来。

解密档案显示,就是这个“尼古拉”“建丰同志”,支持毛人凤调查吴石并与其父一起认为吴石必须判处死刑——最初负责“审判”的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原本是建议判处死缓或无期的。

说到郑介民上将和吴石中将,我们不能不想起另外三个上将,他们就是长时间被软禁或监控的孙立人、张少帅和小诸葛白崇禧。

张少帅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无需笔者赘述,但1951年正式晋升二级上将的孙立人和1935年4月首批授衔二级上将之一、1945年10月因冯玉祥退役而晋升一级上将的白崇禧,最后被老蒋整治得有多惨,可能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有人看《沉默的荣耀》,为吴石将军慷慨承认自己身份并从容就义感到遗憾,并认为吴石坚决不承认毛人凤的指控,就不用牺牲了——有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不好的地方,在于低估了老蒋的狠辣,我们看他“处置”上述四个上将的手段,就会发现即使吴石什么都不承认,只要被老蒋怀疑,而且毛人凤还拿出了一些“证据”,老蒋都必然痛下杀手——被他除掉的另外两个上将,根本就没有可杀之罪,当然也没有“通共之嫌”。

张少帅和孙上将结局还算不错,他们熬死了老蒋,又“送走”了小蒋,最后终于获得了表面上的自由(暗中监控还是有的,但不会干涉其正常生活),而白崇禧和郑介民却没能熬到老蒋咽气:郑介民死于1959年12月11日,一周前他的堂弟郑庭笈刚刚以第一批特赦人员的身份走出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白崇禧死于1966年,那时候小蒋已经以“国防部长”的身份,接管了老蒋的大部分权力。

沈醉1949年到1960年一直在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当然不知道郑介民是咋死的,但程一鸣一直作为郑介民的下属,对郑介民的死因是十分清楚的。

程一鸣回忆:“朝鲜战争结束后,‘国防部大陆工作处’撤销,郑介民调任‘中执委第’第二组主任,中二组派欧阳驹到香港任南方执行部主任委员,我任澳门派遣组组长。(本文黑体字,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程一鸣回忆录)”

程一鸣在《军统特务组织真相》一书中披露,“文昌三郑”中只有进了战犯管理所的郑庭笈(原名庭锻,字竹斋,郑介民堂弟)得以善终,郑介民(原名庭炳,字耀全)和郑挺锋(又名庭烽,号耀台,郑介民亲)都被老蒋和小蒋弄死了。

程一鸣认为郑介民就是在日月潭吃了老将亲手递过的一块西瓜后死掉的:“郑只吃了一半,暗中将一半投入谭中,他们谈完话,郑即感到不舒服,遂赶回台北家里,将在日月潭的情况告诉老婆柯漱芳。当晚,柯漱芳被一群女朋友拖去看电影,半夜归来,发现郑介民死于卧室的地板上。事后,柯漱芳向其亲友大骂蒋介石害死了他的丈夫。

据程一鸣分析,老蒋之所以要除掉郑介民,一方面是要替小蒋拔掉“棘杖之刺”,另一方面也是郑介民跟魏德迈、马歇尔走得太近,这两个大佬甚至越过蒋家父子直接邀请郑介民访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老将,生怕老美再来一次“换马”。

郑介民死时只有六十二岁,他弟弟郑挺锋死时只有五十七岁,这位弟弟之死,完全是因为他背后骂了小蒋,骂的话程一鸣知道,小蒋当然不可能不知道:“郑介民死后,蒋经国派人劝在台中任副军长的郑挺锋,劝说郑挺锋到台北去见他,说是准备宣布郑挺锋任军长。郑挺锋气愤地说:‘我做了蒋经国老子的一辈子副军长,还要做蒋经国的军长?’拒绝去台北。一日,郑挺锋在台中的电影院看了电影归来,突然在家里也像他的哥哥郑介民一样死了。”

兄弟二人都死得那么“突然”,明眼人当然能看出是被人做了手脚,而白崇禧是怎么死的,在《沉默的荣耀》中表现得极为阴险狠毒的谷正文,后来写了一本回忆录,亲笔承认白崇禧就是被他毒死的。

白崇禧的死因,曾任白崇禧秘书的程思远在《白崇禧传》中记载,和白崇禧之子白先勇所编《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的说法并不一致,白先勇说“谷自称属于监控小组成员,文中捏造故事,谓受蒋介石命令用药酒毒害父亲,此纯属无稽之谈”,程思远则说“白曲身倒卧在地板上,已经停止呼吸多时,衬衫给撕成片片,遍体抓伤,这表明他死时很痛苦。死者身上现铜绿色,又证明不是出于自然的死亡。

白先勇为什么特意把谷正文的说法拿出来进行“驳斥”,是真辟谣还是要引起公众注意,读者诸君自然心中有数,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吴石中将否认了毛人凤的一切指控,而谷正文又拿不出铁证,老蒋会放过吴石吗?

严如平所著、中华书局出版的《蒋经国传》中有这样的叙述:“特务活动在1950年上半年最为猖獗和疯狂,据一则统计资料,在短短六个月中,特务机关处理‘地下活动’案达三百件,牵涉被捕者逾千人,仅1950年3月22日一次就枪杀了三百余人,第二天又枪杀了一批有“共嫌”的高级军官,其中中将六人,少将十三人。在‘政治肃清风暴’中,约有五万人被捕,被正式定罪的有一万人以上,被枪决的约四千人左右。而真正具有共产党员身份的,据中共台湾工委书记蔡乾的供词,全台湾不过九百人。”

读者诸君请注意,中华书局是我们的国企,所以这本是可以相信并引用的,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包括吴石牺牲在内,四千多人遇害,都是蒋家父子疯狂风暴的结果,只要有一点嫌疑,就是十死无生,就连没有“通共”嫌疑的一级上将白崇禧和二级上将郑介民都不能幸免,中将参谋次长吴石已经有了嫌疑,承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结局岂不是都不能改变?

老蒋一贯的做法是“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别说毛人凤谷正文手里还有一些间接证据,即使一点证据都没有,蔡孝乾叛变和朱枫被捕,都会让蒋家父子迫使蒋鼎文等人“严判”,读者诸君看了这四位上将赴台后的遭遇和结局,对蒋家父子又会作何评价?您认为吴石将军坚决否认一切指控还有用吗?

来源:半壶老酒半支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