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平衡训练:前庭系统就像是人体的“平衡指挥官”,负责掌管平衡和空间感知。平衡木训练能很好地刺激这个“指挥官”。孩子刚开始在平衡木上行走时,摇摇晃晃,走不了几步就掉下来,这是因为神经信号整合得不好。但随着不断训练,身体能更准确地接收和处理平衡信息,神经信号整合效率提高了,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也会跟着减少。我在调整平衡木的高度和宽度时,哪怕只是几毫米的差异,对孩子训练效果的影响都特别大。稍微把高度调高一点,孩子会更紧张,平衡能力提升得也就更快。 家长自查清单:观察孩子走路是否经常摔跤,上下楼梯是否常扶墙。治疗师建议:如果孩子有这些情况,建议做个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估。了解了前庭平衡训练的作用,接下来看看本体觉强化训练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改变。本体觉强化:本体觉能让我们清楚知道自己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动作。攀爬架训练可以强化这种感觉。孩子攀爬时,要计划好先迈哪只手、哪只脚,这能锻炼动作计划能力。长期训练下来,孩子的肌肉会记住正确的动作模式,身体协调性变好,注意力也会更集中。我发现攀爬架的难易程度很关键,太简单孩子没挑战,太难又容易放弃,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调整。 家长自查清单:看看孩子系鞋带、扣扣子是否困难。治疗师建议:若有困难,考虑进行本体觉相关评估。本体觉强化训练有这么多好处,那触觉脱敏训练又有怎样的作用呢?触觉脱敏:触觉是我们最早发展的感觉之一。有些ADHD孩子触觉敏感,会抗拒肢体接触。触觉球游戏能让孩子逐渐适应不同的触觉刺激。孩子在玩触觉球时,能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情绪稳定了,注意力自然更容易集中。我在安排触觉球游戏时,会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调整球的材质和刺激强度。 家长自查清单:观察孩子是否拒绝穿毛衣等材质粗糙的衣服。治疗师建议:若有抗拒,可进行触觉功能评估。摘要:前庭平衡训练:前庭系统就像是人体的“平衡指挥官”,负责掌管平衡和空间感知。平衡木训练能很好地刺激这个“指挥官”。孩子刚开始在平衡木上行走时,摇摇晃晃,走不了几步就掉下来,这是因为神经信号整合得不好。但随着不断训练,身体能更准确地接收和处理平衡信息,神经信号整合
知道了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机制,那怎么判断孩子是否适合这种训练呢?其实要先看孩子是否有典型的感统失调表现。比如前庭敏感的孩子,可能晕车、恐高,在游乐场玩旋转类项目会特别难受。触觉防御的孩子,抗拒穿衣、洗漱,不喜欢别人碰他。我会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等工具进行评估。先让家长填问卷,了解孩子日常表现,再结合孩子实际测试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每个孩子情况不同,方案也不一样,就像量体裁衣一样。- 家长自查清单:记录孩子坐车、穿衣服时的反应。- 治疗师建议:如果发现孩子有明显异常,及时带孩子来做评估。判断好孩子是否适合训练后,接下来看看它和其他治疗方式怎么协同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要是和其他治疗方式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和行为矫正结合时,可以设计阶梯式训练目标,比如孩子完成5次平衡木行走,就可以兑换游戏时间。这样能让孩子更有动力,也能把训练目标融入日常生活。和药物治疗联用,能缩短起效时间。药物能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神经信号整合,两者一起作用,孩子恢复得更快。- 家长自查清单:观察孩子在奖励机制下训练的积极性。- 治疗师建议:可以和医生沟通,制定药物和训练结合的方案。协同治疗策略有这么多优势,那实际案例中效果如何呢?
给大家分享两个实际案例。案例一:有个孩子每周进行3次感觉统合训练,持续了12周。训练前,注意力持续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训练后能达到20分钟以上。案例二:另一个孩子同样的训练频率和周期,训练前写作业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走神,训练后能专注完成作业,注意力持续时间从15分钟提升到了25分钟。通过这两个案例,能更直观地看到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呢?
早期筛查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家庭可以观察三个要点:一是孩子日常动作协调性,二是对不同材质衣物的接受度,三是坐车、玩旋转项目的反应。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应及时找专业机构评估。当孩子出现明显的感统失调表现,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时,就是专业机构介入的时机。感觉统合训练可能会给ADHD孩子带来改变,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的成长。
来源:游研星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