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颖莎又夺冠”上热搜那一刻,有人刷到一条冷评论:别高兴太早,下一批小孩已经追到她脚后跟了。
“孙颖莎又夺冠”上热搜那一刻,有人刷到一条冷评论:别高兴太早,下一批小孩已经追到她脚后跟了。
点进去一看,蒯曼世界第三,陈熠刚把平野美宇打到摔拍,15岁的纵歌曼在世青赛一串三日本主力——国乒的“换代”不是传闻,是正在进行时的直播。
先说蒯曼。
布达佩斯球星挑战赛,她连过早田希娜、申裕斌,决赛局点直接反手拧拉一条直线,把解说打到沉默三秒。
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给这句“拧拉”盖章:女子反手新模板。
排名从年初的十名开外蹦到第三,只用了九个月,比当年孙颖莎蹿得还快。
更狠的是,她拧完不庆祝,面无表情往回走,像刚下楼倒完垃圾——这画面被剪成动图,在贴吧疯转,配文:00后连嚣张都懒得嚣张。
陈熠那边,教练组八月份给她配了“双保险”:原主管徐辉管日常,郭焱专盯战术。
亚锦赛对上平野美宇,1比3落后,郭焱只说一句“你就当她不会反手”,第五局开始陈熠专撕对方反手位,连下三城。
技术统计出来,她反手快撕成功率81%,比年初整整高了一档。
球迷调侃:以前叫她“陈慢慢”,现在得改“陈撕撕”。
老将没退,只是换姿势。
陈梦自己放话:巴黎前“减量保质”,比赛打一半留一半,把体力锁在奥运。
王艺迪更直接,9月飞德国,签约德甲柏林俱乐部,成了现役主力里第一个“留洋”的。
国内球迷一开始骂“出走”,结果她第一轮就削了德国一姐,单局只让对手拿3分,弹幕瞬间变“真香”。
钱天一干脆把拍子往桌上一放,去二队带小孩练双打,第一天训练,她拿手机给队员回放伊藤美诚的套路,边放边吐槽:“这球我当年要是会接,早拿世界冠军了。
”
教练组算盘打得精:2024开始“动态报名”,大赛固定1老+1新。
沙特大满贯已定孙颖莎配蒯曼打女双,一个稳一个狠,网友笑称“莎曼组合”听起来像奶茶,喝完上头。
内部消息,德班世乒赛如果蒯曼单打进前四,直接锁奥运P卡,不用再“熬资历”。
日本乒媒酸溜溜地发报告:中国25岁以下后备储量是我们的2.3倍,技术迭代快1.5个奥运周期。
翻译成人话——人家小孩还在打怪升级,我们这边已经满级神装。
更扎心的是,日本搞“断代培养”,一把梭哈15岁张本美和;国乒偏不,老中新三层梯田式推进,要稳有稳,要快有快,想赌命都没缝隙。
所以,别只盯着热搜那个冠军奖杯。
后台数据里,一场内部对抗赛,孙颖莎3比2蒯曼,小分只赢4分;王曼昱被陈熠逼到第五局,最后靠经验偷了个发球。
镜头扫过,看台上的李隼掐着秒表记回合数,嘴里念叨:“超过7板,年轻人就敢跟你硬怼。
”——这话被现场志愿者录下来,发在抖音,点赞50万,评论第一条:原来国乒也怕后生可畏。
下一次国际赛,谁夺冠都不稀奇。
真正的彩蛋是颁奖后球员通道里,蒯曼叫住孙颖莎:“莎姐,你那招假动作怎么发的?
”孙颖莎把毛巾往脖子上一挂,笑着回:“等你抢我第一那天再教。
”镜头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无限想象空间:国乒的江湖,连“传位”都自带剧本,比冠军好看多了。
来源:自在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