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都什么事啊。刚刷完微博,气得我直接把手机扔沙发上了,现在又捡起来,不行,这口气不发出来真睡不着。
这都什么事啊。刚刷完微博,气得我直接把手机扔沙发上了,现在又捡起来,不行,这口气不发出来真睡不着。
你说那个陈建斌,怎么突然又被拿出来“公开处刑”了。
就因为吴越老师在《沉默的荣耀》里演得好,然后一堆人就开始翻旧账,说陈建斌演技“真实”啊、“本色出演”啊,甚至还把当年的《乔家大院》搬出来。
我真是服了,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怎么一有点风吹草动,就非得拉一个垫背的。
我承认,他当年在某个综艺节目里,那个表现确实有点让人下不来台,甚至有点尴尬。
但谁还没个发挥失常的时候啊,谁能保证自己时时刻刻都是完美的。
人家吴越老师演得好,那是吴越老师的实力,跟陈建斌什么关系。
非要把这两件事捆绑在一起,还搞出什么“对比伤害”来,我觉得真没必要。
而且,说句公道话,陈建斌这些年演的戏也不少,很多角色都挺深入人心的。
比如2010年,他在电视剧《三国》里演的曹操,那可真是一绝。
当年这部剧在安徽卫视首播的时候,我记得收视率就非常高,很多历史迷都对他的演绎赞不绝口。
他把曹操的枭雄气概和内心的复杂挣扎,演得淋漓尽致,那可不是谁都能驾驭的。
还有2011年的《甄嬛传》,他演的雍正皇帝,那种不怒自威、城府极深的感觉,谁看了不说一声“绝了”。
这部剧当年不仅在国内火遍大江南北,在海外也掀起了收视狂潮。
那可都是实打实的成绩,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演出来的。
难道因为一个综艺节目里,一些“真性情”的举动,就把人家这么多年的努力和成绩全盘否定吗。
这不公平,也太武断了。
而且,演技这东西,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受。
但如果非要用一个人的“黑历史”,去否定他所有的光辉时刻,我觉得这个逻辑有问题。
就好像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一次错,就否认他一辈子所有的善良。
那些把陈建斌贴上“本色出演”标签的人,难道真的看过他所有的作品吗。
我看未必吧,大多都是跟风凑热闹,捡着几个片段就开始发挥。
当年《甄嬛传》火的时候,谁不是天天跟着喊“四郎”,那时候怎么不说人家“本色出演”了。
现在吴越老师出一部好剧,陈建斌就得被拉出来“鞭尸”,这流量密码是不是也太好使了点。
很多演员在某个阶段,可能都会尝试不同的表演方式或者面对不同的情境。
这很正常,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难道就因为他们不是“完美人设”,就得被反复咀嚼,成为网友的“谈资”吗。
我觉得,大家在评价一个演员的时候,还是应该更全面一点。
不能只盯着一个点不放,也不能人云亦云。
演员也是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看的是他们的作品,是他们通过角色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至于他们在戏外,是“真实”还是“本色”,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我倒是觉得,那些拿着放大镜,专门盯着别人缺点不放的人,可能才是最需要反思的。
你不能因为吴越老师演得好,就非得去踩一脚陈建斌。
这两件事本身就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更不应该成为一个“非此即彼”的对立面。
有这功夫,不如多去看看吴越老师的新剧,多去支持一些好的作品。
也多给那些曾经带给我们优秀作品的演员,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而不是逮着一点“槽点”,就恨不得扒个底朝天,把人家的老底都翻出来。
这样真的有意思吗。
难道我们看剧,就为了找个茬,然后痛快地“吐槽”一番吗。
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反正我看完这些评论,是真替陈建斌感到有点冤屈。
他这些年,也没少贡献好作品,怎么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这流量反噬,也太猛烈了吧。
所以,真的就没人替他多说两句吗。
来源:魔都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