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怎么种?来看应对晚播挑战,山东农户这样种小麦能保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20:59 2

摘要:2025年9月中下旬起,山东持续阴雨给秋粮收获腾茬与小麦适期播种带来阻碍。为帮农户解决秋种难题,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多方专家会商,制定技术方案助力小麦种植,为明年夏粮稳产打基础。

2025年9月中下旬起,山东持续阴雨给秋粮收获腾茬与小麦适期播种带来阻碍。为帮农户解决秋种难题,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多方专家会商,制定技术方案助力小麦种植,为明年夏粮稳产打基础。

今年全省小麦晚播已成定局,不过秋季连续降雨对秋种并非全是坏事。农田土壤湿涝虽影响适时播种与机械作业,但充足的土壤底墒能为今冬明春小麦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农户无需过度担忧,晚播不代表减产,过往已有晚播增产的案例,只要选对方法、精心管理,依然有望获得好收成。种植时要围绕土壤墒情展开,墒情不佳就不急于整地播种,避免粗耕烂种,同时注重散墒、整地、精管与技术集成,通过适墒抢播、增密补晚、适当浅播、按需增肥和以促为主的方式,保障出苗率、种子根、群体量与安全越冬,实现一播出全苗、壮根促分蘖和抗逆防冻害的目标。

当前土壤水分饱和,部分低洼地块还有积水,快速排湿散墒是首要任务。农户可抓紧疏浚排水、用机械抽水或开沟沥水,尽早排除明水与耕层滞水;土壤过湿的地块,及时清理地表及车辙轧沟里的秸秆,保留田间站立的秸秆以利于散墒;根据土壤质地和保水渗水性能,观察田间明水、土壤水分饱和、地表露白及适耕情况,把握秋播时机;适宜地块通过耕翻、深松或浅旋加速散墒,作业前关注天气,防止耕翻后雨水灌垡。

今年玉米秸秆潮湿且留茬高,还田难度大,但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需妥善处理。对于堆积影响排湿散墒、打不碎影响扎根出苗、埋不深影响地力培肥和菌源大增加病害风险的问题,可采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至5~8厘米并均匀抛撒,结合深耕翻掩埋,作业时降低速度保证粉碎质量;不深耕翻的地块,用“旋耕+掺混”方式将粉碎秸秆与表层土壤均匀掺混;根据秸秆还田量,合理施用尿素和秸秆腐熟菌剂加速腐解;有条件的地区,将秸秆打捆或人工离田,用于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燃料化或原料化利用。

秋粮收获后,土壤湿黏、农时紧迫且有车辙轧沟的地块,整地需讲究方法。具备条件的地方鼓励深耕翻,耕深不低于25厘米,打破犁底层、消除车辙影响、实现高质量秸秆还田、促进根系下扎、提高耕地肥力并减少病虫草害;也可先浅旋松土排湿散墒,再进行1~2次旋耕和耙耱,混埋秸秆、打碎坷垃、平整苗床,旋耕深度不低于15厘米;晾墒慢、播期紧的地块或山区丘陵农机作业困难地块,可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小麦晚播情况下,品种选择和播量控制很关键。应优先挑选根系发达、成穗率高、群体构建快的品种以适应晚播和冬前积温不足的情况;播量根据时间调整,霜降前每亩播20~25斤,霜降至立冬每晚播一天增加1斤,立冬后每晚播一天增加1.5斤,一般不超过45斤;用含三氟吡啶胺、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噻虫嗪等成分的复配药剂,搭配芸苔素内酯、吲哚乙酸、黄腐酸钾等产品拌种或包衣,杜绝“白籽下地”。

今年土壤养分流失多,晚播小麦根弱苗小,底肥选择和施用需科学。晚播小麦要先壮根再促苗,优先增加磷肥底施量,促进根系发育、分蘖增长并增强抗寒能力;前期降雨多、积水时间长导致土壤养分淋溶多,需根据秸秆还田量调整氮磷钾配方和施用量,适当增施尿素平衡碳氮比,秸秆未还田的地块适当增施钾肥;基肥中可混掺肥效60天以上的缓控释氮肥,搭配有机肥和适宜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

“七分种、三分管”,晚播小麦更要提高播种质量。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降到70%~80%,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时,抓住适墒窗口期及时抢播,能早一天是一天、能多种一亩是一亩;优先使用高性能复式条播机,实现耕种播耙一机进地、一体作业,保证一播全苗、苗齐苗匀;今年播种晚、墒情足,播种深度控制在3厘米左右,砂壤土保水性差可播到4厘米左右,促进早萌发、早出苗。播前播后双镇压能粉碎坷垃、沉实土壤、蓄水保墒和抵御冻害,实施时需根据情况调整镇压装置,播后适度轻压防土壤板结,不实施双镇压的地块可在土壤封冻前或小麦返青时镇压。

小麦出苗后到越冬前的管理,对明年收成影响重大。农户要及早检查地块,对缺苗断垄处补种;利用土壤墒情优势,在播后苗前进行封闭除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冬前划锄和合理镇压,增温保墒、抗逆防冻,必要时浇灌越冬水,确保麦苗安全越冬。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