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 5 月俩人打架,巴基斯坦用霹雳 - 15E 导弹把印度 “阵风” 给揍下来了,还碰巧让几枚导弹残骸落在了印度地盘上。
印巴空战那事儿刚过去半年,印度就彻底绷不住了!
今年 5 月俩人打架,巴基斯坦用霹雳 - 15E 导弹把印度 “阵风” 给揍下来了,还碰巧让几枚导弹残骸落在了印度地盘上。
这本来就是战场常有的事儿,可印度却跟捡到宝似的,急吼吼说要 “抄作业” 仿制。
结果刚动手,中外专家就泼了盆冷水:“就靠捡点残骸山寨,跟中国的技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根本填不平!”
一开始印度还嘴硬得很,死不承认自己输了。
空战结束后,为了遮 “阵风被打下来、飞行员还被抓了” 的丑,印度媒体一边把自家 S-400 吹成 “天下无敌的护盾”。
一边埋汰霹雳 - 15E 是 “低端货”,说 “连自毁装置都失灵,这技术根本拿不出手”。
结果转头就暴露了 ,印度军方偷偷调了工兵,花 3 天把散落的残骸全搜回来了,尤其是一枚只剩弹壳的霹雳 - 15E。
被他们搞军工的头头(DRDO,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当 “国宝”,连夜拉去实验室拆了。
真正让人看明白 “印度急了” 的,是后面的骚操作。
10月19号,有外媒曝光,DRDO 直接把自家 “阿斯特拉 - 2” 导弹的研发给停了,理由是要把从霹雳 - 15E 残骸里扒的技术塞进去。
其实明眼人都懂,印度急,是因为自己太弱了。
它自家造的 “阿斯特拉 - 1” 导弹,射程才 80 公里,连巴基斯坦 10 年前的老导弹都比不上。
原本计划的 “阿斯特拉 - 2”,就算拼上以色列、俄罗斯的零件,射程也才 160 公里,跟霹雳 - 15E 的 200 公里射程、5 倍音速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眼看巴基斯坦靠中国导弹占了上风,印度哪还坐得住?只能把希望放这堆破残骸上,急着抄作业赶进度。
印度还以为捡到 “标准答案” 了,结果拆开残骸才发现,自己连 “抄题” 的资格都没有。
当时现场照片早就拍得清清楚楚,那枚被印度当宝贝的霹雳 - 15E,最核心的雷达制导头(就是能锁定目标的关键部件),早就在自毁时炸成碎片了。
剩下的弹壳,不过是装燃料和发动机的 “空架子”,连推进剂的残渣都没剩多少 。
这就跟想抄别人数学题,结果只拿到个作业本封面,里面的公式、步骤全没有一样。
可印度不管这些,硬着头皮要 “硬抄”,DRDO 还对外吹,说要搞定霹雳 - 15E 的三大核心技术:小尺寸雷达头、高能量燃料、抗干扰系统。
但懂行的人一看就笑了,这三样全是印度的 “死穴”。
印度自家 “光辉” 战机的雷达,都是从以色列买零件拼的,连 28 纳米的芯片都造不出来,想做毫米级精度的小雷达头?简直是做梦!
燃料技术就更别提了,霹雳 - 15E 能飞那么远、那么快,靠的是高能量复合燃料,中国为了搞这个,在戈壁滩上试了上千次,花了 10 年才搞定。
可印度的导弹燃料,大多是从俄罗斯买的旧货(TP-09AD),能量比霹雳 - 15E 的低 30%,放两年就过期。
现在想靠残骸里那点残渣,逆向推配方?专家都直说了:“就算把残骸拆成分子,也仿不出来!”
印度这边急着抄作业,中外专家却纷纷出来泼冷水。
高端军工哪有抄作业的捷径?印度只看见霹雳 - 15E 厉害,没看见中国背后几十年的硬磕。
这话真没瞎说,中国空空导弹的路,是一步一个脚印啃出来的。
上世纪 90 年代,我们连简单的雷达制导头都造不好,就从最基础的材料开始搞,慢慢建了完整的芯片产业链。
为了突破燃料技术,科研人员在零下 30 度的戈壁里守试验台,一熬就是好几个月。
从最早仿苏联的霹雳 - 1,到自己搞出霹雳 - 12,再到现在的霹雳 - 15、霹雳 - 17,每一代导弹都要试射上百次、改无数回,才有今天的水平。
现在霹雳 - 17 的射程都超 400 公里了,可印度还在为仿 200 公里的霹雳 - 15E 头疼。
再看印度,这些年搞军工就没改了 “急功近利” 的毛病。
结语这次想靠捡残骸抄作业,本质还是想走捷径,可军工这事儿最忌 “浮躁”。
就算印度最后凑出个 “山寨版霹雳 - 15”,等它造出来,中国的新一代导弹早就上了,到时候还是落后一大截。
有军事专家说得更直接:“印度现在缺的不是一枚导弹残骸,是完整的工业底子和能沉下心的耐心。
技术差距是靠一天一天攒出来的,不是靠捡破烂山寨填起来的。
印度总想着抄作业赶进度,却忘了最基本的:没有扎实的本事,再怎么抢残骸、仿外形,也造不出真能打的好武器。
来源:科技创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