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的短剧圈,像杨紫艺这样能演“坏妈妈”的演员,早就成了剧组争抢的香饽饽,横店甚至有剧组开出一天五千元的高价找“爹”类演员,“缺爹少娘”的现象,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凌晨六点的郑州片场,杨紫艺刚结束一部短剧的拍摄,脸上还带着“坏妈妈”的妆容,就抱着行李往另一处片场赶。
机位早已架好,工作人员递过新戏的服装,她换好衣服就直接开机,这样连轴转的日子,她已经过了三年。
在如今的短剧圈,像杨紫艺这样能演“坏妈妈”的演员,早就成了剧组争抢的香饽饽,横店甚至有剧组开出一天五千元的高价找“爹”类演员,“缺爹少娘”的现象,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杨紫艺不是科班出身,早年拍过小电影、做过销售,还干过直播,最大的心愿不过是找份月薪五千的稳定工作。
2023年,朋友催她回郑州,说“短剧火了”,她本来想慢慢搞清楚什么是短剧,再决定要不要入行,但后来发现根本没这个时间,把资料发到通告群后,不少剧组的邀约主动找了过来。
连着拍了十来天“妈妈”类角色,她的收入就破了万,这让她意外续上了曾经的演艺梦。
十年前她三十岁时,卡在“比不过小姑娘、演妈妈又太嫩”的尴尬年纪,没想到四十岁再进片场,反而成了“妈妈专业户”,上百部短剧中,八成角色都是“坏妈妈”“恶婆婆”。
杨紫艺的经历不是个例,在郑州的短剧片场,像她这样抓住机会的中老年演员还有不少,朱健就是其中一位。
70岁的朱健退休前在铁路文工团工作,主持、唱歌、小品样样拿手,郑州短剧火起来后,被熟人喊来试试,一进圈就接戏到手软。
他普通话不算标准,三四声总容易混淆,但这一点也没影响剧组找他,三年拍了两百多部短剧,成了片场里“爸爸”“爷爷”的熟脸。
有次老伙伴刷抖音看到他,还吓了一跳,说“朱老师居然成‘腕儿’了”。
今年夏天三伏天,横店“缺爹”的消息上了热搜,朱健收到的邀约太多,怕身体扛不住,只好强迫自己少接些戏,还定了“三不接”的规矩:古装戏不接、室外戏不接、大夜戏不接。
为什么短剧圈偏偏缺“霸总爹”和“坏妈妈”?郑州大地影视的制片人张黎说得明白,自从去年《闪婚老板是豪门》爆火后,中老年爱情题材一下子火了,加上短剧数量越拍越多,几乎每部戏里都要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角色。
更关键的是,这两类角色别看是配角,却是全剧的“情绪发动机”,“坏妈妈”要吵架、薅头发,“霸总爹”要撑场面、定调子,几句台词、一个动作就能把爽点拉满。
老实讲,这种角色不需要太复杂的演技,反而给了很多素人演员机会,像做了十年品酒师的马歌,就是去剧组探班时被导演看中,因为穿西装的样子够“霸总”,直接被拉去拍戏,半年就演了六十多部,连剧本都不用试,导演只甩下“首富爹”三个字,他就知道该怎么演。
不过,看似抢手的角色背后,这些演员也有自己的难处。
朱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拍25天,拍到头昏眼花才反应过来“熬过头了”;和他常搭戏的王丽萍,六十多岁演了四百多部短剧,三百五十部都是“坏奶奶”,累到在片场晕倒两次,现在拍戏都要随身带速效救心丸。
杨紫艺的压力更现实,前夫留下四五十万债务,她拍短剧赚的钱,大部分都用来还债,2024年六月还清十六万网贷时,她才松了口气,可手里还有九张信用卡没还完。
有次她生病去打点滴,吊瓶没打完就被剧组催,无奈之下,她用胶带把吊瓶绑在头盔上,骑着电动车往片场冲。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演员大多不看自己演的短剧,朱健连一部完整的都没看过,还是别人发截图给他,他才知道自己“播出了”。
他直言不讳,觉得短剧内容“太脱离现实,容易让人有虚幻感”;王丽萍也说,短剧拍的无非是“大妈吵架”,她想试试演“好奶奶”,却被导演拒绝,说“不瞪眼就不用你”。
如此看来,短剧圈的“缺爹少娘”,表面是演员不够,本质是题材太集中,大家都扎堆拍家庭戏,都需要“霸总爹”“坏妈妈”来制造冲突,自然会出现供给缺口。
毫无疑问,短剧给了杨紫艺、朱健这些人新的机会,让他们在中年或晚年,找到一份能赚钱又能满足兴趣的工作。
但长远来看,总依赖这两类角色撑场面,不仅会让演员陷入固化,也会让观众审美疲劳。
或许等行业慢慢成熟,能有更多元的题材出现,那时“缺爹少娘”的现象会减少,这些演员也能有机会演些不一样的角色,不用再只靠“吵架”“瞪眼”留在片场。
而像杨紫艺期待的“还清债务、演一部像样的大女主戏”,也能从愿望变成现实。
来源:史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