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暖光丨西安网评:“两元餐”烹出乡村治理好滋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2 09:55 1

摘要:炊烟还没散尽,西安蓝田县三官庙镇里峪湾村巷口,一辆红色电动车缓缓驶来,车后绑着几层保温箱,箱里装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伴着一声声“晌午饭来咧,赶紧拿碗!”,村里七十多位留守老人吃上了“2元一碗的热乎饭”,骑车的人是村党支部书记庞富强,每天,他要为村里七十多位留守老

炊烟还没散尽,西安蓝田县三官庙镇里峪湾村巷口,一辆红色电动车缓缓驶来,车后绑着几层保温箱,箱里装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伴着一声声“晌午饭来咧,赶紧拿碗!”,村里七十多位留守老人吃上了“2元一碗的热乎饭”,骑车的人是村党支部书记庞富强,每天,他要为村里七十多位留守老人送去他们的“2元午餐”。(光明网10月18日)

被村民亲切称为“强强书记”的庞富强,用“2元一碗,送饭到家”的暖心之举,不仅化解了留守老人的吃饭难题,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民生温度。那辆穿梭于村巷的电动车,承载的不仅是热腾腾的饭菜,更是新时代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与治理智慧。

从物质帮扶到尊严守护,折射出基层服务理念的深刻转变。“2元餐”解决的不仅是老人的吃饭问题,更关乎受助者的内心感受。为了让村里老人吃饱吃好,庞富强坚持每天挨家挨户送餐上门。2元的定价,将单向给予转变为平等互动,让老人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依然保有尊严与体面。正如他所说:“2元虽少,但能让老人觉得‘我是在买饭,不是被施舍’”,基层干部既要做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又要当好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在一餐一食、一问一答的平凡日常中厚植为民情怀,强化担当本色,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乡村振兴真正实现物质保障与人文关怀的协调统一。

从送饭上门到问需于民,体现出群众工作方法的务实创新。“2元餐”的送饭路,也是一条流动的民情收集线。庞富强每天骑行于村巷之间,递上饭菜的同时,也自然地了解到各家各户的真实情况。没有程序化的走访安排,却在“饭菜合不合口味”“这两天身体咋样”的日常对话中,掌握了最鲜活的一手信息。将调查研究融入真情服务,让常规工作延伸出感知民情的深层价值。这正如焦裕禄当年端着碗和兰考群众一起吃饭,从民声中听出风沙治理方向;也如廖俊波坐在农家板凳上喝大碗茶,在拉家常中摸清群众期盼。当干部主动融入百姓生活,身份的距离感消融了,“自己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政策与民意也在饭菜的热气中相互融合。

从温情服务到直播带货,展现出乡村发展路径的多元拓展。庞富强并未止步于送餐服务,而是顺势而为,将“2元餐”积累的群众信任与网络关注,引入本地农特产品的推广中。他借助日常送餐视频吸引的流量,在网络平台推介当地的土鸡蛋、蜂蜜等山货,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销量”,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从“蹭饭书记”董桂林,到“送饭书记”庞富强,基层干部在网络上的走红并非偶然。他们以真诚服务搭建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更以创新思维打开乡村振兴的富民门。通过服务与产业的互促共进,他们探索出增强乡村内生动力的有效路径,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人的振兴。“两元餐”,映照为民初心,彰显治理智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正需要更多这样带着温度、贴着地气的创新实践,让政策落地有声、让关怀深入人心,共同烹制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好滋味。

作者:罗洋洋

来源:西安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