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妇产科学名词经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妇产科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审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于2025年3月正式公布。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
妇产科学名词经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妇产科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审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于2025年3月正式公布。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
2019年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托,组建了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妇产科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承担了妇产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任务,于2019年4月在北京召开启动会,按计划如期完成了《妇产科学名词》的编写和审定工作。并于2024年2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网站及有关媒体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妇产科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进一步修订完善,上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公布。
妇产科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妇科症状、体征及检查,妇科感染性疾病,妇科肿瘤或瘤样病变,生殖器损伤疾病,妇科急慢性腹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生殖器发育异常,妊娠生理,妊娠诊断,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胎儿附属物异常,正常分娩,异常分娩,分娩并发症,产褥期与产褥期疾病 20 部分,共 1219 条名词。每条名词都提供了注释。名词条目可通过“术语在线”网站(www.termonline.cn)及“术语在线”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免费查询,名词出版物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部分妇产科学名词预览
妇产科学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定义: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变化及生育调控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由产科学和妇科学组成。
妇科学
gynecology
定义:研究女性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产科学
obstetrics
定义:研究女性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全过程中孕产妇、胚胎及胎儿所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对病理改变进行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围产医学
perinatology
定义:研究围产期孕妇、胎儿和早期新生儿的监护及其病理改变的预防、诊断和处理的一门交叉学科。
母胎医学
maternal fetal medicine
定义:为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在产科学、影像学、遗传学、发育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整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阴道微生态
vaginal microecology
定义:由阴道微生物群、宿主的内分泌系统、阴道解剖结构及阴道局部免疫系统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正常阴道微生物群种类繁多,以乳杆菌为主,这些微生物与宿主阴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动态的生态平衡。
外阴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um of vulva
定义:一种与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6/11型引起的生殖器乳头状良性增生性病变。表现为散在或呈簇状增生的粉色或灰白色小乳头样突起,也可融合成片状或块状,好发于易受损的性交部位,如会阴后联合、小阴唇及前庭部。
宫颈病变
cervical lesion
定义:在子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子宫肌瘤
uterine myoma,uterine fibroid
又称: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
定义: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组成,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腹部包块、压迫症状、疼痛、不孕等。
异位妊娠
ectopic pregnancy
又称:宫外孕。
定义:受精卵种植并发育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T
定义: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的疾病。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异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主要症状为下腹痛与痛经、不孕及性交不适。
早孕反应
morning sickness
定义:妊娠女性在停经6周左右开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症状。包括畏寒、头晕、厌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多在停经12周左右自行消失。
产前检查
prenatal care
定义:通过对孕妇及胎儿的监护,达到及早发现母胎异常情况的孕妇检查。规范的产前检查能够及早防治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及时发现胎儿异常,评估孕妇及胎儿的安危,确定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保障母胎安全。内容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健康教育指导。
来源:术语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