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再见,他是病人她是医生,他一言不发,第二天眼眶却是红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2 09:36 1

摘要:2019年苏州的深秋,总裹着一层化不开的湿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门诊楼的走廊里,消毒水的味道混着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怪异地黏在白大褂上——林晚低头扯了扯袖口,把刚写完的病历本合上,指尖在“下一位患者”的名字上顿了顿:江屿,男,32岁,主诉反复腹痛伴乏力三

第一章 诊室里的沉默:潮湿的秋与旧影

2019年苏州的深秋,总裹着一层化不开的湿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门诊楼的走廊里,消毒水的味道混着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怪异地黏在白大褂上——林晚低头扯了扯袖口,把刚写完的病历本合上,指尖在“下一位患者”的名字上顿了顿:江屿,男,32岁,主诉反复腹痛伴乏力三月余。

“32岁”这三个字让她心跳漏了半拍。她想起十年前,江屿在苏大篮球场投篮时,球衣背后印的就是“32”,那时他总说“这数字跟我有缘,以后要靠它闯天下”。

“请32号江屿到三号诊室就诊。”扩音器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打断了她的走神。

门被推开的瞬间,风裹着雨丝钻进来,林晚抬头,正好撞进一双熟悉又陌生的眼睛里。

是江屿。

他比记忆里瘦了太多,肩膀窄了一圈,洗得发白的灰色连帽卫衣套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头发很长,遮住了大半额头,只露出下颌线——还是当年的形状,却多了层青色的胡茬,像是好几天没刮。他手里攥着一个皱巴巴的帆布包,包带磨得发亮,站在诊室门口,像个走错地方的学生,僵了足足三秒。

林晚的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听诊器,冰凉的金属硌得掌心发疼。她强迫自己扯出一个职业性的微笑,声音平稳得近乎刻板:“请坐,哪里不舒服?”

江屿没说话,只是顺着椅子慢慢坐下,后背贴紧椅背,双手放在膝盖上,指尖抠着牛仔裤的接缝处——那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十年前他第一次见林晚父母,也是这样抠着裤子,耳朵尖发红。

诊室里的挂钟滴答响,窗外的雨敲在玻璃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林晚等着他开口,却只看到他喉结滚了滚,最后还是把目光落在了地面的瓷砖缝里,声音沙哑得像蒙了层砂纸:“肚子痛,三个月了,没力气。”

“具体位置?钝痛还是绞痛?饭前饭后有没有区别?”林晚拿起笔,低头在病历本上记录,刻意避开他的目光。她怕自己多看一眼,就会想起当年他在老巷子里给她买糖粥时,声音里带着的甜。

“脐周,钝痛,饭后更痛,有时候恶心……体重掉了十几斤。”江屿的回答很简短,每个字都像从喉咙里挤出来的。他说话时没抬头,林晚却能看到他额角的碎发被冷汗浸湿,贴在皮肤上。

“之前做过检查吗?吃过什么药?”

“没做过检查,吃了点胃药,不管用。”他终于抬了下头,目光扫过林晚胸前的名牌,“林医生”三个字被他念得很轻,像是怕念重了会碎。

林晚的心像被细针戳了一下,钝钝地疼。十年前他总叫她“晚晚”,连生气时都舍不得叫全名,现在却隔着“医生”的称呼,生分地像陌生人。

“先做检查吧,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还有胃镜——你这情况,得排除一下胃肠道问题。”她快速开着检查单,笔尖划过纸页时,手控制不住地微颤。她想起当年江屿胃不好,她总在宿舍给他熬小米粥,他说“晚晚熬的粥,比胃药管用”。

江屿接过检查单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手。他像触电似的缩回手,检查单被攥得发皱,边角都卷了起来。“谢谢。”他站起身,没再看她,转身走出诊室,门在他身后轻轻关上,像一声叹息。

林晚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她抬手按了按太阳穴,却摸到手心全是汗。桌上的病历本摊开着,“江屿”两个字的笔画,和记忆里他在课本上写的名字,慢慢重合——那时他的字张扬有力,现在病历本上的名字,却写得歪歪扭扭,透着股疲惫。

“林医生,下一位患者来了。”护士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林晚赶紧收起情绪,把病历本合上,重新露出专业的表情:“让他进来吧。”

接下来的问诊很顺利,患者是个老太太,絮絮叨叨地说自己的腰痛,林晚耐心地听着,开了检查单,叮嘱她注意事项。可走神的间隙,江屿的影子总在眼前晃——他消瘦的肩膀,沙哑的声音,还有那双不敢与她对视的眼睛,像一团雾,绕在她心里散不开。

中午午休时,林晚去食堂吃饭,刚拿起筷子,就看到窗边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江屿。他面前放着一碗阳春面,没怎么动,筷子搁在碗沿上,眼神盯着窗外的雨,不知道在想什么。

林晚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检查做了吗?”她站在桌旁,声音比在诊室里柔和了些。

江屿猛地抬头,看到是她,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低下头,“做了血常规和肝肾功能,B超要等下午,胃镜约到明天了。”

“胃镜前要空腹,晚上十点后别吃东西,也别喝水。”林晚提醒他,像对待普通患者一样,却又忍不住多问了一句,“有人陪你吗?胃镜做完可能会不舒服。”

江屿的手指在碗沿上划了一圈,“不用,我自己可以。”他的声音很轻,带着点拒绝的意味。

林晚没再说话,点了点头,转身走回自己的座位。她看着江屿的背影,想起十年前他们在学校食堂吃饭,他总把碗里的肉夹给她,说“晚晚要多吃点,才能长高高”。那时候的他们,坐在一起就能笑出声,现在却连多说一句话都觉得尴尬。

下午上班时,林晚去检验科拿报告,正好碰到给江屿做血常规的医生。“林医生,你那个患者江屿,血红蛋白有点低,中度贫血,得注意营养。”医生递过报告,“肝肾功能倒没什么大问题,B超结果还没出来。”

林晚接过报告,看着“血红蛋白92g/L”的数值,心里沉了沉。中度贫血,加上体重下降、腹痛,情况比她预想的要复杂。她拿着报告回到诊室,放在抽屉里,想着等江屿明天做完胃镜,一起给他看。

下班时,雨还没停。林晚撑着伞走出医院,刚走到公交站,就看到江屿站在不远处的树下,没打伞,雨水顺着他的头发往下滴,打湿了他的卫衣。他手里拿着一张纸,像是B超报告,低头看着,肩膀微微发抖。

林晚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把伞递到他头顶。“B超结果出来了?”

江屿抬头,看到是她,愣了一下,然后把报告递给她。“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有点胃炎。”

林晚接过报告,仔细看了看,确实如他所说,只有轻度慢性胃炎,没有器质性病变。“那就好,等明天胃镜结果出来,看看是不是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的问题。”她把伞往他那边挪了挪,“下雨怎么不打伞?会感冒的。”

“忘了带。”江屿的声音很轻,目光落在她的伞上——那是一把蓝色的伞,和十年前他送给她的那把一模一样。

林晚的心又被揪了一下。当年她生日,江屿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给她买了这把蓝色的伞,说“以后下雨,我就用它给你遮雨”。后来他们分开,她把伞留在了宿舍,没想到十年后,她又买了一把一模一样的。

“伞你拿着吧,明天做胃镜用得上。”林晚把伞塞到他手里,转身就走,怕自己再待下去,会忍不住问他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江屿拿着伞,站在雨中,看着林晚的背影消失在公交站的人群里,眼眶慢慢红了。他低头看着手里的伞,蓝色的伞面,上面印着小小的樱花图案,和当年那把一模一样。他想起十年前,林晚拿着伞,蹦蹦跳跳地跟在他身后,说“江屿,我们以后要一起撑这把伞,直到老”。

那时候的誓言,像雨中的泡泡,一戳就破。

第二章 胃镜室的等待:回忆与现实的碎片

第二天早上七点,林晚就到了医院。她换好白大褂,先去了胃镜室,跟护士交代:“今天上午有个叫江屿的患者,做无痛胃镜,你们多照顾点,他有点贫血。”

护士笑着点头:“放心吧林医生,我们知道。”

林晚回到诊室,刚打开电脑,就看到江屿站在门口。他换了件黑色的外套,头发吹得整齐了些,手里拿着昨天那把蓝色的伞,还有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瓶矿泉水。

“早。”他先开了口,声音比昨天清亮了些,却还是不敢看她的眼睛。

“早,空腹了吗?”林晚起身,拿过他的病历本。

“嗯,昨晚没吃东西,也没喝水。”江屿把塑料袋放在桌上,“伞还给你,谢谢你。”

“先放这儿吧,等你做完胃镜再拿。”林晚把病历本翻开,“跟我来,先去胃镜室登记。”

两人并肩走在走廊里,没说话。林晚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洗衣粉味道,和十年前一样——那时候他总用便宜的洗衣粉,味道很淡,却很干净。走廊里人不多,只有几个早起的患者和护士,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显得格外清晰。

到了胃镜室,护士给江屿做了术前评估,测了血压和心率。“血压有点低,心率也偏快,紧张吗?”护士笑着问。

江屿点了点头,手指攥紧了衣角。“有点。”

“没事,无痛胃镜不疼,睡一觉就好了。”护士安慰他,然后转头对林晚说,“林医生,他这情况,最好有人陪他,醒了之后可能会头晕。”

林晚看了看江屿,“我等你吧,正好我上午没门诊。”

江屿愣了一下,抬头看她,眼神里带着惊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不用,你忙你的,我自己可以。”

“没事,我也没什么事。”林晚避开他的目光,对护士说,“麻烦你了,有情况随时叫我。”

护士笑着点头:“好嘞。”

江屿被护士领进操作室,门关上的瞬间,他回头看了林晚一眼,眼神里带着点依赖,像个要打针的孩子。林晚的心软了一下,想起当年他打篮球崴了脚,去校医院打针,也是这样回头看她,说“晚晚,你别走开,我怕疼”。

林晚在外面的候诊区坐下,拿出手机,却没心思看。她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江屿也是这样,在医院里等着做检查——那时候他急性阑尾炎,疼得直冒冷汗,却还笑着跟她说“晚晚,没事,小手术,做完我请你吃糖粥”。

那时候的他们,真好啊。

林晚拿出抽屉里的旧钱包,里面夹着一张小小的照片。照片上是她和江屿在苏大樱花树下的合影,他搂着她的肩膀,她笑着靠在他怀里,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得让人想哭。这张照片,她带了十年,换了三个钱包,却从来没丢过。

“林医生,江屿醒了。”护士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

林晚赶紧把照片塞回钱包,站起身走进恢复室。江屿躺在病床上,脸色有点苍白,眼神还有点迷糊,看到她进来,嘴角慢慢勾起一个浅淡的笑。“林医生,我没事。”

“感觉怎么样?头晕吗?”林晚走过去,摸了摸他的额头,温度正常。

“不晕,就是有点恶心。”江屿坐起身,护士递过一杯温水,他喝了一口,“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有点胃黏膜糜烂。”

林晚接过护士递来的胃镜报告,仔细看了看,确实如江屿所说,没有恶性病变,只是需要长期调理。“那就好,不算严重,但要注意饮食,不能再熬夜,也不能喝酒了。”她把报告递给江屿,“我给你开点药,按时吃,一个月后来复查。”

江屿接过报告,攥在手里,“谢谢。”他顿了顿,又说,“林医生,你……这些年还好吗?”

这是他第一次问起她的近况,林晚心里泛起一阵酸涩。“挺好的,一直在这家医院上班,挺稳定的。”她避开他的目光,“你呢?这些年在做什么?”

江屿的眼神暗了下去,沉默了几秒,才说:“没什么,做点小生意,混日子。”他说得很轻,像是在说别人的事。

林晚没再追问。她知道江屿的脾气,他不想说的事,再问也没用。“走吧,我带你去取药,顺便跟你说下用药注意事项。”

两人走出恢复室,并肩走在走廊里。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林晚看着两人的影子,慢慢靠近,又慢慢分开,像他们的人生一样。

取药时,药师详细地跟江屿说了用药方法,林晚站在旁边,补充道:“记得吃清淡点,小米粥、面条都可以,别吃辛辣的,也别吃太硬的东西。”

江屿点了点头,“我知道了,谢谢。”他接过药盒,放进帆布包里,然后拿起桌上的伞,“林医生,伞还给你,我先走了。”

“嗯,路上小心,有事给我打电话。”林晚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一张便签上,递给她。

江屿接过便签,小心翼翼地放进钱包里,然后转身走了。林晚看着他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走廊尽头,才转身回诊室。

回到诊室,林晚坐在椅子上,拿起那张便签,上面的手机号是她的私人号码,她很少给患者。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给江屿,或许是因为愧疚,或许是因为还没放下。

下午上班时,林晚的同事李姐凑过来,笑着问:“林医生,上午那个患者,跟你认识啊?我看你陪他做胃镜,还给他写私人号码。”

林晚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笑:“以前的同学,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

“哦,同学啊,长得挺帅的,就是太瘦了,看着有点可怜。”李姐叹了口气,“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太大了,饮食不规律,胃都不好。”

林晚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她想起江屿刚才的样子,心里有点担心。他一个人住,饮食肯定不规律,要是没人照顾,病情很容易反复。

下班后,林晚去超市买了点小米、面条和鸡蛋,然后按照江屿病历本上的地址,找到了他住的地方。那是一个老旧的小区,在苏州老城区,没有电梯,楼道里堆满了杂物,墙壁上有斑驳的霉点。

林晚按照门牌号,找到了三楼的302室,敲了敲门。

过了很久,门才被打开。江屿穿着睡衣,头发乱糟糟的,看到是她,眼神里满是惊讶。“林医生,你怎么来了?”

“路过,给你带了点东西,你胃不好,吃这些方便。”林晚把手里的袋子递给他。

江屿接过袋子,愣了一下,然后赶紧让她进来。“进来坐吧,地方有点小,别介意。”

林晚走进屋里,环顾了一下。房子很小,一室一厅,客厅里只有一张旧沙发和一个小茶几,茶几上放着早上的胃镜报告和药盒。卧室的门开着,能看到一张旧床,床头放着一个旧盒子,里面好像装着照片。

“坐吧,我给你倒杯水。”江屿走进厨房,拿出一个玻璃杯,倒了杯温水,递给她。

林晚接过水杯,“谢谢。”她看着江屿,“你一个人住?”

“嗯,爸妈都不在了,一个人住方便。”江屿坐在沙发上,双手放在膝盖上,显得很拘谨。

林晚的心沉了一下,“你爸妈……什么时候不在的?”

“我爸三年前走的,胃癌,我妈走得早,我小时候就不在了。”江屿的声音很轻,带着点哽咽,“我爸走后,我就一个人住了。”

林晚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安慰道:“别太难过,照顾好自己,你爸也会放心的。”

江屿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客厅里很静,只有窗外的雨敲在玻璃上的声音。林晚看着他,心里满是愧疚。她想起十年前,江屿跟她说过他妈妈不在了,却没说他爸爸身体不好。如果她那时候多关心他一点,或许他们就不会分开了。

“林医生,谢谢你来看我,还带了东西。”江屿打破了沉默,“时间不早了,你早点回去吧,路上不安全。”

林晚站起身,“好,那我先走了。你记得按时吃药,按时吃饭,有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

“嗯,我会的。”江屿送她到门口,看着她下楼,才关上门。

回到家,林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江屿说他爸爸是胃癌,心里有点担心——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不是癌症,但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发展成胃癌。她决定明天去医院查一下江屿爸爸的病历,看看有没有家族遗传史。

第二天早上,林晚一到医院,就去了病案室,查了江屿爸爸的病历。结果显示,江屿爸爸的胃癌是散发性的,没有家族遗传史,她才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一个月,江屿偶尔会给林晚打电话,问一些用药的问题,有时候也会跟她说他今天吃了什么,林晚总是耐心地听着,提醒他注意饮食。

一个月后,江屿来复查。他比上次胖了点,脸色也好多了,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盒糖粥。“林医生,复查完一起吃个饭吧,谢谢你这一个月的照顾。”

林晚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笑:“好啊。”

复查结果很好,江屿的胃炎好了很多,胃黏膜糜烂也基本愈合了。林晚给他开了点巩固的药,然后跟他一起去了医院附近的一家小饭馆。

“这家饭馆的糖粥很好吃,跟当年老巷子里的味道一样。”江屿给林晚盛了一碗糖粥,“你尝尝。”

林晚接过碗,喝了一口,甜而不腻,确实跟当年的味道一样。她想起十年前,江屿总带她去老巷子里吃糖粥,那时候他们总说,等以后有钱了,就开一家自己的糖粥店。

“好吃吗?”江屿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期待。

“好吃,跟当年的味道一样。”林晚笑了笑,“谢谢你。”

“应该是我谢谢你,这一个月多亏了你照顾。”江屿喝了一口糖粥,“林医生,我……有件事想跟你说。”

林晚看着他,“你说。”

江屿放下碗,双手放在桌上,显得很紧张。“十年前,我不是故意要跟你分开的。那时候我爸突然病重,家里欠了很多钱,我没办法,只能退学去南方打工。我怕你跟着我受苦,所以没告诉你真相,只是跟你说我要去南方创业。后来我在南方被骗了,赔光了所有的钱,更没脸见你了。直到我爸走后,我才回到苏州,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你。”

林晚看着他,眼眶慢慢红了。她想起十年前,她以为江屿是变心了,才跟她分开,那时候她哭了很久,甚至恨过他。现在她才知道,他是为了不连累她,才选择了独自承担。

“江屿,对不起,我那时候没相信你。”林晚的声音带着哽咽。

“不怪你,是我没跟你说清楚。”江屿看着她,“林医生,我们……还能做朋友吗?”

林晚笑了笑,“当然可以,我们本来就是朋友。”

那天的饭,他们吃了很久,聊了很多这些年的经历。林晚知道了江屿在南方的艰难,也知道了他回到苏州后的迷茫;江屿也知道了林晚这些年的努力,知道了她成为医生的不易。

离开饭馆时,夕阳正好,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江屿看着林晚,“林医生,以后有时间,我们再一起去老巷子里吃糖粥吧。”

林晚点了点头,“好啊。”

她知道,他们之间的误会解开了,虽然不能回到过去,但他们可以成为朋友,像当年一样,互相扶持,互相鼓励。

多年后再见,他们从恋人变成了医生和病人,又从医生和病人变成了朋友。这段经历,让他们都明白了,有些感情,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失,只会因为理解而更加珍贵。

第三章 老巷的糖粥:未说出口的牵挂

复查后的第三个周末,江屿给林晚打了电话,说要带她去老巷子里吃糖粥。林晚正好休息,便答应了。

约定的地点在苏大南门的老巷口,林晚到的时候,江屿已经在那里等着了。他穿了件米色的风衣,头发理得整齐,比第一次见面时精神了很多,手里还拿着一个纸袋,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来了?”江屿看到她,笑着迎上来,眼神比以前亮了些,“等你好久了。”

“抱歉,路上有点堵车。”林晚笑了笑,目光落在他手里的纸袋上,“这是什么?”

“给你带的,上次听你说喜欢吃苏式糕点,就去老字号买了点。”江屿把纸袋递给她,里面是桂花糕和绿豆糕,包装得很精致。

林晚接过纸袋,心里暖暖的。“谢谢你,我确实喜欢吃这个。”

“走吧,糖粥店就在前面。”江屿转身,沿着老巷往里走。

老巷还是当年的样子,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两边的老房子挂着红灯笼,偶尔有居民骑着自行车经过,叮铃铃的铃声在巷子里回荡。林晚跟在江屿身后,看着他的背影,想起十年前,他也是这样走在前面,牵着她的手,说“晚晚,你看这巷子多好看,以后我们就在这附近买房子”。

那时候的梦想,虽然没实现,却成了心里最温暖的回忆。

糖粥店还是当年的那家,店面不大,只有几张桌子,老板娘还是那个和蔼的阿姨。看到江屿,阿姨笑着打招呼:“小伙子,好久没来了,还记得阿姨的糖粥啊?”

“当然记得,阿姨的糖粥最好吃了。”江屿笑着点头,然后对林晚说,“阿姨,两碗糖粥,多放桂花。”

“好嘞,你们坐,马上就好。”阿姨转身进了厨房。

两人找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下,窗外是老巷的青石板路,偶尔有猫走过,懒洋洋的。林晚看着窗外,“没想到这店还在,我还以为早就关门了。”

“一直在,我回来后,偶尔会来吃一碗,就当是怀念以前。”江屿看着她,“你呢?这些年没来过吗?”

林晚摇了摇头,“毕业后就没怎么来这边了,怕想起以前的事。”

江屿没再说话,只是看着她,眼神里带着点愧疚。他知道,当年的分开,对林晚的伤害很大。

很快,糖粥端上来了,热气腾腾的,撒着满满的桂花,香气扑鼻。林晚拿起勺子,喝了一口,甜而不腻,还是当年的味道。“真好吃,跟以前一样。”

“嗯,阿姨的手艺没变。”江屿也喝了一口,“我回来后,每次吃这里的糖粥,都会想起你,想起我们以前一起来的样子。”

林晚的心跳漏了半拍,抬起头,正好撞进他的目光里。他的眼神很温柔,带着点怀念,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欢。林晚赶紧低下头,继续喝糖粥,掩饰自己的慌乱。

吃完糖粥,两人沿着老巷慢慢走。江屿跟她说起他在南方的经历:被骗光钱后,他睡过桥洞,捡过垃圾,后来在一家建材店打工,慢慢攒了点钱,开了家小建材店,生意刚有起色,他爸就病重了,他只能关掉店,回来照顾父亲。

“那时候觉得天都要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江屿的声音很轻,“我爸走后,我浑浑噩噩过了很久,每天就知道喝酒,直到肚子痛得受不了,才去医院,没想到会碰到你。”

林晚看着他,心里满是心疼。“都过去了,现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嗯,遇见你之后,我觉得生活有了点希望。”江屿看着她,“林医生,谢谢你。”

林晚笑了笑,“不用谢,我们是朋友。”

走到巷口时,江屿突然停下脚步,看着林晚,“林医生,我……”他想说什么,却又停住了,只是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这个给你。”

林晚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枚银色的戒指,款式很简单,上面刻着一个“晚”字。“这是……”

“当年我准备毕业时给你的,后来没来得及。”江屿的声音带着点哽咽,“我一直带在身上,现在把它还给你,就当是了却一个心愿。”

林晚看着戒指,眼眶慢慢红了。她想起十年前,江屿跟她说,要给她买一枚戒指,刻上她的名字,永远戴在手上。没想到十年后,他真的做到了,却只能以朋友的身份,把戒指还给她。

“江屿,谢谢你。”林晚把戒指放回盒子里,“我会好好保管的。”

“嗯。”江屿点了点头,“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回家吧。”

“不用了,我自己可以。”林晚笑了笑,“你也早点回去,记得按时吃药。”

“好。”江屿看着她,直到她坐上公交车,才转身离开。

林晚坐在公交车上,手里拿着那个小盒子,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江屿还喜欢她,她也知道,自己对江屿还有感情。可现实的差距,让她不敢再往前走——她是医院的骨干医生,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而江屿现在一无所有,还在慢慢恢复中。她怕再次受到伤害,也怕连累他。

回到家,林晚把戒指放在抽屉里,和那张樱花树下的合影放在一起。她看着照片,想起当年的美好,心里有点迷茫。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再给江屿一次机会,也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接下来的日子,江屿还是会偶尔给林晚打电话,有时候会约她出来吃饭,林晚偶尔会答应,大多数时候会以工作忙为由拒绝。她知道自己在逃避,却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有一天,林晚值夜班,突然接到急诊电话,说有个患者急性胃出血,需要紧急手术。林晚赶紧赶到急诊室,看到患者时,她愣住了——是江屿。

江屿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嘴角还带着血迹,看到林晚,他笑了笑,“林医生,又麻烦你了。”

“怎么回事?不是让你按时吃饭,别喝酒吗?”林晚的声音带着点责备,心里却满是担心。

“对不起,昨天朋友聚会,忍不住喝了点,回来后就胃痛,然后就吐了血。”江屿的声音很虚弱。

林晚没再说话,赶紧给他做检查,结果显示是急性胃出血,需要紧急手术。“你别担心,手术很简单,很快就好。”林晚安慰他,然后安排护士准备手术。

手术很顺利,江屿的胃出血止住了。术后,林晚一直在病房守着他,直到他醒过来。

“林医生,谢谢你。”江屿看着她,眼神里带着点依赖,“我是不是很没用,总是让你担心。”

“别这么说,你只是还没恢复好。”林晚摸了摸他的额头,“好好休息,以后别再喝酒了,也别再乱吃东西了。”

“嗯,我听你的。”江屿点了点头,“林医生,我……其实这些年,我一直没忘记你。我知道我现在一无所有,配不上你,但我会努力的,我会找份稳定的工作,好好照顾你,你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

林晚看着他,眼眶慢慢红了。她知道,江屿是真心的,这些年他也不容易。她想起当年的美好,想起这几个月的相处,心里的防线慢慢松动了。

“江屿,给你自己一点时间,也给我一点时间。”林晚的声音带着哽咽,“等你彻底恢复好,找到稳定的工作,我们再谈未来,好吗?”

江屿点了点头,眼里满是希望,“好,我等你,多久都等。”

林晚笑了笑,“好好休息吧,我还要去忙别的事。”

走出病房,林晚靠在墙上,长长地舒了口气。她知道,自己终于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但她愿意给江屿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她想起老巷子里的糖粥,想起那枚刻着“晚”字的戒指,想起江屿温柔的眼神,心里满是期待。她相信,只要他们一起努力,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四章 冬去春来:慢慢靠近的温暖

江屿术后恢复得很快,半个月就出院了。出院那天,林晚去接他,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桶。“给你熬的小米粥,刚熬好的,你趁热喝。”

江屿接过保温桶,心里暖暖的。“谢谢你,林医生。”

“别总叫我林医生了,叫我晚晚吧。”林晚笑了笑,“我们是朋友,不用这么生分。”

江屿愣了一下,然后笑着点头,“晚晚。”

这是十年后,他第一次叫她“晚晚”,声音里带着点颤抖,却满是温柔。林晚的心跳漏了半拍,脸上泛起红晕。

两人一起走出医院,江屿看着林晚,“晚晚,我找了份工作,在一家建材公司做销售,明天就去上班。”

“真的?太好了。”林晚很高兴,“好好干,慢慢来,别太累了。”

“嗯,我会的。”江屿看着她,“等我稳定下来,就带你去看房子,我们……一起买套房子,就像当年说的那样,在老巷附近。”

林晚笑了笑,没说话,心里却满是期待。

江屿上班后,很努力,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会加班到很晚。他总会在下班后给林晚打电话,跟她说今天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事,林晚总是耐心地听着,提醒他按时吃饭,注意休息。

周末的时候,江屿会约林晚出来,有时候去老巷子里吃糖粥,有时候去苏大校园里散步,有时候去看电影。他们像普通情侣一样,牵手、拥抱,却没有正式确认关系——林晚还在犹豫,江屿也没催她,只是默默地照顾她,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改变。

有一次,林晚值夜班,感冒了,声音沙哑。江屿知道后,连夜熬了姜汤,送到医院。“晚晚,快喝点姜汤,暖暖身子,别再加重了。”

林晚接过姜汤,喝了一口,甜而不辣,正好合她的口味。“谢谢你,这么晚了还跑过来。”

“没事,你生病了,我不放心。”江屿摸了摸她的额头,“还好没发烧,你要是不舒服,就跟领导请假,别硬撑。”

“我知道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明天还要上班。”林晚笑了笑。

江屿点了点头,“那我走了,有事给我打电话。”

看着江屿的背影消失在医院走廊里,林晚心里暖暖的。她知道,江屿是真的在乎她,愿意为她付出。

春节的时候,林晚带江屿回了家。她父母一开始有点反对,觉得江屿现在条件不好,怕林晚跟着他受苦。但看到江屿很有礼貌,对林晚也很好,而且很努力,慢慢就接受了他。

“江屿,我们家晚晚从小就娇生惯养,你以后要好好照顾她,不能让她受委屈。”林晚的妈妈拉着江屿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阿姨,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晚晚,不会让她受一点委屈。”江屿认真地说。

林晚看着他们,心里满是幸福。她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虽然来得晚了点,但很珍贵。

春节过后,江屿的工作越来越顺利,业绩也越来越好,很快就升了销售主管,工资也涨了不少。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带林晚去看房子,最终在老巷附近买了一套两居室,虽然不大,但很温馨。

装修房子的时候,江屿什么都听林晚的,按照她喜欢的风格装修。林晚喜欢樱花,江屿就在客厅的墙上挂了一幅樱花图,在阳台种了几盆樱花树。

房子装修好的那天,江屿拉着林晚的手,走进屋里,“晚晚,这就是我们的家,以后我们就在这里,一起生活,一起变老。”

林晚看着屋里的一切,眼眶慢慢红了。“江屿,谢谢你,谢谢你一直没放弃我。”

“傻瓜,我怎么会放弃你。”江屿把她搂进怀里,“晚晚,我爱你,我们结婚吧。”

林晚点了点头,“好,我们结婚。”

他们的婚礼很简单,只邀请了亲朋好友。婚礼当天,江屿给林晚戴上了那枚刻着“晚”字的戒指,“晚晚,这枚戒指,我等了十年,终于给你戴上了。以后,我会用一辈子来守护你。”

林晚看着江屿,眼里满是泪水,却笑得很幸福。“江屿,我也爱你,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

婚后的生活很幸福,江屿很体贴,每天下班都会回家给林晚做饭,周末会陪她去老巷子里吃糖粥,去苏大校园里散步。林晚也很温柔,会在江屿加班晚归时,给他留一盏灯,熬一碗热粥。

有时候,林晚看着江屿,会想起第一次在诊室见到他的样子——沉默、消瘦、眼神里满是疲惫。她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他,也很庆幸,他们都没有放弃彼此。

有一天,林晚和江屿在老巷子里吃糖粥,老板娘笑着说:“你们俩真好,像当年一样,看着就般配。”

林晚和江屿相视一笑,眼里满是幸福。他们知道,这段经历,虽然充满了坎坷和遗憾,却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更加懂得爱的意义。

多年后再见,他是病人,她是医生,他一言不发,第二天眼眶却是红的。这段相遇,像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们重新走到一起,用爱和理解,治愈了彼此的伤口,也温暖了彼此的人生。

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会一起面对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们相信,只要彼此相爱,彼此扶持,就没有什么能打败他们。他们会在这座充满回忆的城市里,一起慢慢变老,一起守护着属于他们的幸福。

来源:高贵海燕XZW8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