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农特精彩亮相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盛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05:02 1

摘要:10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主办方是农业农村部,规模大、展馆多,主题区一格接一格——精品品牌、绿色有机、地标产品、智慧农业、乡村帮扶和农业科技这些都摆在显眼位置。主办方把重点放在粮油、果蔬、畜禽、水产这种主线产品

武威这次带去的东西,卖了点钱也谈成了几单。

10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主办方是农业农村部,规模大、展馆多,主题区一格接一格——精品品牌、绿色有机、地标产品、智慧农业、乡村帮扶和农业科技这些都摆在显眼位置。主办方把重点放在粮油、果蔬、畜禽、水产这种主线产品上,目的很明显:让产地的东西能被更多人看见、买走,顺带推动品牌建设和消费升级。武威的摊位安在“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展区,和其他甘肃展商挨得近,看着就有一股地方味儿。

说到数字,武威这次现场直销约3.9万元,现场促成了12项合作意向,意向金额合计178万元。数据摆那儿,说明有人当场下单,也有人是当场拿货走人。这两种买卖都挺真实:有直接付款的,说明产品当下能刺激消费;有签意向的,说明买家想走下一步,但这还得靠后续跟进把框架变成合同。

武威这次组织了11家企业参展,带了五十多种产品,涵盖绿色、有机、地标这些标签。摊位上的东西不光堆着看,很多企业做了试吃、演示和样品发放。展品列一圈:凉州的“冰淇淋萝卜”、甜糯玉米,民勤的蜜瓜和人参果,古浪的羊羔肉和手工挂面,天祝的藜麦,还有白牦牛肉等。人一多,现场就热闹起来,试吃的人发出“不错”“挺清甜”的声音,采购商则低头拍照、记参数、问价格,交流很直接。

市里还组织了“甘味入津”的推介会,并把线下活动和线上直播连起来。像汇利泽白牦牛食品产业有限公司在推介会上重点介绍了天祝白牦牛肉,做了产品演示、口感说明。现场坐着媒体、买家和门店零售代表,大家互加了联系方式,后面再谈合作的机会就靠这些名片。线上直播把远在外地的潜在客户拉进来看,主播边试吃边答疑,后台有留言也有零星下单,曝光比单靠展台要广。

摊位布置和后勤准备其实挺耗工夫。参展企业提前把样品送到会场,陈列按产地和品类分区,易拉宝、宣传册和样品包装都做成统一风格,方便买家识别。展会期间,每家企业都安排了固定时间坐摊接待,做产品演示、口感测试。产销对接区的工作人员则负责把有意向的买家和企业负责人牵线,记录下意向单。签下的12项合作意向,多数是框架性协议,细化了规格、数量和供货时间,但后边还要走商务谈判、质检、物流这些流程才能真正见效。

这类展会把从产地到市场的几点问题暴露得很清楚。场内买家的问题大多很现实:有人对天祝白牦牛肉关心屠宰标准和冷链运输,有人问民勤蜜瓜、甜糯玉米的保鲜期和生鲜渠道怎么做,零售商则盯着手工挂面的地域特色,想把它放进超市的地方食品货架。可以看出来,买家不是随口夸两句就行,他们要的是供应稳定、品质可控、流通成本明确的东西。

展会也显露出几处短板。遇到大批量询价时,有些企业应对慢,价格、交货周期和包装规格说不明白,结果采购商当场没法拍板。有的产品拿着地标或绿色认证,但展台上讲故事的环节没把认证信息和产地供应能力讲清楚,买家尝了样品觉得味道不错,接着就问规模化生产和稳定供给,这些问题现场答复多是“会后补材料”,可实际工作量和时间都不小,跟进不到位就容易扯皮。现场承诺补资料是常态,但后续系统推进更关键。

线上直播在晚间带来了一波实时流量,效果比白天展台上的“遇见式营销”来得直接。直播里不光试吃,还有厨艺示范、原料说明,观众提问即时就有回应。直播里有人问“这东西能不能发外省、发海外”,主播和企业代表就把运输流程、冷链要求和报关手续简要讲了一下。直播的互动性强,观众的疑问能当场被拆解,这点比单纯发资料更有说服力。对企业来说,直播是把线下展销和线上流量接起来的有效尝试,但要想把流量转成交付能力,后台库存、配送和客服都得准备好。

从细节说,展会上有几处小插曲挺有意思。买家对“冰淇淋萝卜”这个名字好奇,试吃后才知道它口感脆、甜度高;有零售商现场把样品放进自家冷柜里,试图看实际陈列效果;媒体采访“甘味”概念时,问到如何把地域味道标准化,连带着技术研发、品牌打造和产地标准都得一起考虑。这些情况说明,展会不仅是把产品摆出来,更是把产品放进市场规则里让人们检验。

接下来要做的事还挺多:把意向变成合同,完善冷链体系和包装,落实稳定供货的生产计划,和渠道方商定上架时间和促销方案。说白了,展会是开了个好头,但真正把市场打通、建立长期通路需要细致的运营。一个实用的做法是为每个主要品项准备一页式信息表,写清认证、规格、保鲜期、最小起订量、包装规格和冷链要求,方便采购商在现场或会后快速判断能不能对接。

从参展企业的角度看,几个要点很现实:回应大单询价要快,价格和供货周期得能立马拿出框架;认证和产地故事要能讲清楚,不是光靠标签,还得有数据和可追溯体系;直播要有配套的库存、物流和客服支持,否则流量来了但交付不过去,口碑会受影响。对地方来说,长期让“甘味”走出去,得在生产端推进标准化、在流通端完善冷链、在市场端做好品牌传播,这几件事得一起上手。

晚间收摊时,展馆灯光逐渐暗下去,但几个展台旁还围着人,有的在继续谈合同细节,有的在交换资料,还有人在看直播后台的留言。买卖本来就是一场细活,展会只是把问题和机会都摆在了明面上,后面的交接和落实,才是真正能看出成色的地方。

来源:枫林染秋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