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种三天,冻死一半”,这不是吓唬,是刚在群里看到的血淋淋照片——苏北老周10月5号抢播的蚕豆,叶子全卷成黑针,一捏碎成渣。
“早种三天,冻死一半”,这不是吓唬,是刚在群里看到的血淋淋照片——苏北老周10月5号抢播的蚕豆,叶子全卷成黑针,一捏碎成渣。
全国农技中心10月刚发的预警还热乎:蚜虫越冬基数比去年多两成,早播就是给虫子包年套房。
我蹲在地头扒拉土,5厘米深处烫手,23℃,明显还在夏天频道。
按老祖宗口诀“蚕豆要挨霜”,可今年老天爷把冬天调成了“前暖后冷”模式,11月中旬可能一夜跳水到-5℃。
老周就是信了“早播早熟卖高价”,结果种子刚冒白尖就遇30℃小阳春,苗蹿得又细又软,寒潮一来直接躺平。
现在能救命的是“中蚕6号”。
农科院9月才放出来的新品种,-8℃都能扛,晚播十天照样活九成。
我昨天在示范基地看见,人家10月25号才下种,苗矮胖矮胖,紫茎站着像小萝卜,根上挂满粉白根瘤。
技术员说,这品种自带“防冻buff”,配合新出的精准播种系统,土壤温度连续五天稳定在16℃才弹窗提醒,比老经验准太多。
别急,种子也别直接倒地里。
今年新流程是:先给种子穿“防弹衣”——咯菌腈杀菌+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晾干再裹一层胶冻样芽孢杆菌,固氮效率直接飙40%。
南方垄高15厘米,北方压到5厘米深,像给种子盖不同厚度的羽绒被。
最香的是订单,百果园放出话:11月10号前按标准播下去,明年收果价每斤多给0.45元,一亩地白捡三百块。
我算了笔账:晚播十天,少打一次蚜虫药,省15块;防冻剂不用,再省20块;订单溢价多卖300块,里外里一亩地多收335块。
老周现在天天蹲在田埂上抽烟,看着隔壁按新法子种的田,苗齐刷刷冒头,他憋出一句:“抢早不如抢巧,听劝吃饱饭。
”
霜降还没到,真正的好戏在后面——谁能把蚕豆种在“霜口”上,谁就把钱袋子拴在了自己腰上。
来源:博学多才的芒果8saV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