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局那个谁,去年还在工地晒得跟炭似的,今年居然坐在雄安的空调房里敲代码,工资条比我多一个零。
“八局那个谁,去年还在工地晒得跟炭似的,今年居然坐在雄安的空调房里敲代码,工资条比我多一个零。
”群里这条消息,把半夜刷手机的一帮人直接炸醒。
晒图的是一张项目管理系统后台,配字:智能停车场,进度95%,奖金已到账。
没人再聊提桶跑路,全在问一句——“他到底学了啥?
”
答案不复杂:PMP证书+Python脚本,再蹭上新区“数字孪生”示范项目的东风。
听起来像爽文,可数据就摆在那儿——2024年首批专项债里,63%的钱流进“新基建”,传统路桥只剩17%。
甲方爸爸换口味,施工员再只会放线打灰,简历关都过不去。
行业裁员也同步进行。
去年甲级设计院被AI审图系统砍掉12%的人,机器4小时干完过去一周的活儿,老板连加班盒饭都省了。
可另一边,懂Autodesk Forma的工程师,薪资直接+35%,猎头电话接到手软。
一句话:不会用AI的,被AI替;会用AI的,替AI数钱。
最缺人的岗叫“智慧工地项目经理”,要求写得直白——会飞无人机、能看懂数字孪生、最好还能给物联网设备写两行脚本。
全国缺口120万,学历卡得不死,卡的是“真干过”。
中国交建最近招的那个项目,头轮面试就让候选人现场用BIM模型排一遍施工流水,答不上直接送客。
想上车,有三条道儿最稳:
1. 市政“平急两用”项目。
北京、成都、长沙都在抢建应急场地,政府出钱,工期短,回款快,会写施工组织设计就能冲,学历是次要的。
2. 出海做新能源。
中东的光伏、东南亚的数据中心,中国总包拿七成份额,缺的是懂FIDIC条款、能跟老外扯皮的现场经理,年薪开美元。
3. 把一建证书升级成“智能建造”新证。
江苏已经试点:招投标直接加分,等于给证书再打一层镀金,考下来就多条护城河。
技能包也给你拆好了:老本行经验别丢,再捡俩数字化工具——BIM+GIS融一块,能把地下管网和地上建筑一起建模;Python就学三招:读Excel、画横道图、自动算材料量,够用到退休。
半年,每天1小时,足够把简历从“传统”洗成“智能”。
武汉那家国企招“市政设施数字运维工程师”,开价25万,只要你会操作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
说白了,就是给下水道做肠镜,把视频拖进AI软件,自动生成病害报告。
以前老师傅凭耳朵听漏,现在让摄像头和算法说话,经验值瞬间数字化,老板认账,工资就翻倍。
窗口期就两三年。
等2026年政策红利吃完,岗位门槛会卷到硕士起步。
现在冲的人,拼的不是智商,是手速——谁先能把混凝土经验翻译成模型语言,谁先拿到下一波门票。
最后提醒一句:别指望公司发善心送你去培训,预算都砍到差旅头上了。
B站、GitHub、行业联盟的白皮书,足够凑出一门课。
每天少刷半小时短视频,半年后你也能在群里晒后台,让别人半夜睡不着。
学得咋样了?
评论区交作业,我随机抽两份简历帮改,改到HR一眼给面试为止。
来源:推心置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