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年她六岁,住在山沟里,爸妈早就不在一起了,奶奶病得躺床上起不来,她一个人烧火做饭,锅里常剩半碗粥,每天走三公里去上学,中午肚子饿得叫,全班都能听见,同学笑,老师也不问,她低着头,手抖得连笔都拿不稳。
那年她六岁,住在山沟里,爸妈早就不在一起了,奶奶病得躺床上起不来,她一个人烧火做饭,锅里常剩半碗粥,每天走三公里去上学,中午肚子饿得叫,全班都能听见,同学笑,老师也不问,她低着头,手抖得连笔都拿不稳。
同桌张小雅先发现她,有天塞给她两颗芋头,没开口,就轻轻放在她课桌角,第二天是红薯,第三天是饼干,后来鸡蛋也悄悄出现,没人问她为啥吃不上饭,也没人说可怜你,张小雅只是每天多带一点,像分零食那样,自然。
真正改变她的,是隔壁的陈阿姨,那天中午,陈阿姨在门口喊,来我家吃饭吧,女孩愣在那儿,没动,陈阿姨没问她父母去哪儿了,也没问谁管她,只说,多一双筷子的事,不麻烦,从那天起,女孩每天去陈阿姨家吃饭,饭菜不多,但热乎,干净,总有一碗汤。
村里人都觉得不对劲,大伯出钱给奶奶看病,伯娘却骂女孩拖累家,亲戚们聚一块,总爱比谁家孩子成绩好,谁家有钱,可陈阿姨不是亲戚,也没义务管她,她就是看孩子太瘦,顺手多煮点饭,没人登记,没人备案,连村长都不知道这事。
女孩慢慢长高了,上课也能专心了,没考上名牌大学,也没成名人,长大后在城里做财务,工作踏实,日子简单,从不说小时候有多难,也不提现在有多好,唯一留着的,是陈阿姨写的两张纸条,一张写着读书是你改命的路,另一张写着勤快懂事的孩子到哪都招人喜欢。
现在不少人帮孩子,用手机捐钱,直播送书,可很少有人像陈阿姨那样,每天端出一碗热饭,她不觉得自己在做好事,也不盼着谁说谢谢,就是看见孩子饿了,顺手多煮一份,没喊口号,没摆镜头,连张照片都没拍过。
2006年,女孩回乡参加张小雅的婚礼,在厨房里看见陈阿姨,头发染了,身子也胖了些,正笑着搅一锅鸡汤,她没哭,也没说谢谢,走过去,抱住陈阿姨,像小时候那样,那碗汤,三十年前暖了她的胃,三十年后,还暖着她的心。
她没给陈阿姨买金镯子,也没上电视讲感恩的故事,她就只是像那碗汤一样,不吭声,可人忘不掉,街坊说她好相处,同事说她靠得住,她自己知道,是有人在她最冷的时候,给了她一口热饭。
来源:辅导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