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和中亚国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辉映的法治文明。当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调整、文明多样性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强法治文明的交流互鉴,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深远。
中国和中亚国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辉映的法治文明。当下,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调整、文明多样性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强法治文明的交流互鉴,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深远。
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10月21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我国和中亚五国法学教育界、理论界、实务界的百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法治文明交流互鉴进行对话,共同构建区域法学教育共同体,携手推进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往交融、互学互鉴、彼此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武增,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钱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明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建新,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库纳耶夫大学、马克苏特·纳里克巴耶夫大学、塔吉克斯坦国立大学、塔吉克斯坦国立法律、商业与政治大学、塔什干威斯敏斯特国际大学、塔什干国立法律大学、吉尔吉斯国立大学、撒马尔罕大学、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法院和国际仲裁中心、塔吉克斯坦总统国家立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政法学院、新疆警察学院、深圳大学等中国和中亚地区的高校、机构负责人与会。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校长马怀德,副校长于飞、王洪松出席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潘曦主持开幕式。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潘曦主持
司法部副部长武增致辞
武增代表司法部对大会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司法部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她提出,推动法治领域合作迈上新台阶,要深化立法交流,完善对话合作机制;要加强执法司法合作,健全重点领域多边机制;要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支持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法律服务机构合作交流;要强化法治人才培养,支持中国与中亚国家法学教育交流合作。她希望与会各方能够携手共进,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钱锋致辞
钱锋代表中国法学会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此次盛会是携手弘扬“中国—中亚精神”的务实举措,更是共同为深化区域法治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搭建的又一重要平台。他提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要深化法治战略对接,夯实法治合作的制度基础;要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构筑开放包容的法治合作生态;要推动文明互鉴融合,为全球治理贡献中亚法治智慧。中国法学会愿与中亚各国同仁一道,推动法治文明的智慧转化为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明国致辞
陈明国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致辞。他指出,新疆认真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积极深化同中亚国家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打造立足中国新疆、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服务高地。大会以法治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必将为共同推进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与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注入强劲动力。未来,新疆将与中亚各国一道,深化法治共建、以法治共识筑牢合作的根基,加强学术交流、以法治互鉴凝聚价值认同,推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共育激活创新动能,共同谱写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法治新篇章。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致辞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大会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中亚国家法治文明交流走深走实。希望各高校以“中国—中亚法学教育联盟”为平台,整合学术资源,深化学术交流,共育高水平法治人才,为六国共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司法在解决国际争端和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希望各机制成员国以法治共识、法治合作破解全球治理难题,为探寻全球治理改革完善之道贡献中国—中亚力量。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在致辞中表示,今年5月举办的首届中国—中亚教育部长会议提出构建人才共育的高等教育合作新体系的共同目标,得到了中亚各国的积极响应。为推动中国—中亚法治与教育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希望各合作方今后要共育卓越法治人才,服务区域发展;共建法治互动平台,护航地区合作;共研智能治理工具,引领规则转型。
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副校长Омаров Бакытжан Бауржанович致辞
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副校长Омаров Бакытжан Бауржанович指出,学校与中国高校和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开展合作项目及国际研讨,不断深化彼此互信,携手构建统一的教育空间。今天的大会搭建了一个以法治为桥梁、以教育为根基的文明对话平台,更以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强化对共创未来的憧憬,增强各国人民包容理解,拉近各国合作关系,推动世界更加和平稳定。中国和中亚的大学将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培养遵纪守法、传播文化、爱好和平的新一代人才。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致辞
姜泽廷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向中亚各国法学与教育界同仁和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和法律实务部门的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迈出了中国—中亚国家有组织开展法治文明交流对话的第一步,未来中国同中亚各国将携手聚焦现实需求,迎接共同挑战、促进共同发展,将重点聚焦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解决国际商事纠纷、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等前沿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将法治文明的智慧转化为深化合作的基石,将交流互鉴的共识转化为共同发展的实践。
中国—中亚法学教育联盟成立
作为大会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与会高校联合发起设立了“中国—中亚法学教育联盟”,秘书处设在位于乌鲁木齐的中国政法大学依法治疆研究院。联盟由中国政法大学发出倡议,并得到了相关高校的积极响应。联盟的成立,旨在打造多样法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机制,建立起中国与中亚各国法治文明深度交流、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架起区域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新桥梁,广泛深入开展法治文明交流和法学教育合作,促进区域法治规则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树立区域法学教育合作的新典范,推进法学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法学教育共同体。
张凌寒发布中国—中亚人工智能智理枢纽
中国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研究院院长张凌寒发布中国—中亚人工智能智理枢纽。此项成果是响应国家战略、深化上合组织人工智能应用合作的重要创新成果。此平台是一个集规则互鉴、跨境数据流通与法律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枢纽”,其推出的交互式世界地图、跨境合规云工作空间和知识社区沙龙,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精准合规支撑,推动区域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揭牌仪式
马怀德和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副校长Омаров Бакытжан Бауржанович为中国—哈萨克斯坦人工智能与国际法治文明中心揭牌。中心依托中国政法大学与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在法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就推动人工智能与法治领域协同发展持续开展深度对话。作为中哈两国在AI与法治领域的首个跨校合作实体,中心定位为“学术研究枢纽、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合作平台”,聚焦AI法律规制、伦理治理、实践应用三大方向,服务中哈双边需求及中亚区域治理。
马怀德和AIFC法院及IAC注册官兼首席执行官 Christopher Campbell-Holt OBE为中哈国际仲裁研究院和中国政法大学—阿斯塔纳法律人才实训与海外实践基地揭牌。中哈国际仲裁研究院是中国政法大学与阿斯塔纳国际仲裁中心共同设立的国际性仲裁研究机构,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仲裁交流与研究的平台,为区域仲裁事业的发展和提升本区域在国际仲裁中的地位贡献平台智慧。中国政法大学—阿斯塔纳法律人才实训与海外实践基地是中国政法大学与阿斯塔纳国际商事法庭和国际仲裁中心共同建设的专门为法学学生提供在商事法庭和仲裁中心实训与实践机会的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作主旨演讲
马怀德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面对关于法治建设的时代之问,必须坚持传承历史、交流互鉴、立足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学学术体系。这需要通过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结合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实践,要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化再造,实现外来法学学术资源的本土借鉴,强化当代法治实践的理论化提炼和对当前法治实践中复杂疑难问题的深入研究。
主旨发言环节由于飞主持。来自中国和中亚地区的13位高校代表围绕互鉴时代背景下的大学使命、中国—中亚法学教育联盟的建设与发展、构筑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基石、AI赋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主题做主旨发言。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联盟各高校应精诚协作、互利共赢,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上积极探索合作的新路径与新范式,持续不断产出高质量成果,同时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吸引更多院校和机构加入,汇聚更广泛的智慧与资源,共同将联盟打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能够持续产出创新思想与卓越人才的高端平台,使其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法学教育与法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引擎,为区域乃至全球的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下午,还分别举行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创新研讨会”和“中国—中亚一流国际营商环境与国际仲裁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分别聚焦“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中亚法治合作需求,深入研讨了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经验和创新路径;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法治合作、完善仲裁机制,为中国与中亚日益紧密的经贸往来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国际营商环境。
闭幕式由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主持。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蔡立东、塔吉克斯坦国立大学外事副校长Назаров Аваз Кувватович、中国政法大学依法治疆研究院院长李卫海作总结发言。他们一致表示,此次大会规格之高、影响之广、成果之丰,充分体现了“中国—中亚”法治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一是文明对话展现新的高度,大会不仅是一次法学界的盛会,更是一次文明对话的典范。二是务实合作搭建新的平台,“中国—中亚法学教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中亚”法治合作从理念共识走向了机制创新,从学术交流走向了系统合作。三是人才培养构筑新的模式,中国和中亚地区高校的强强联合,必将为区域法治人才培养注入强大动力。希望以召开本次大会为契机,依托中国—中亚法学教育联盟平台,秉持“中国—中亚精神”,使中国—中亚区域法治规则体系更加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成效更加显著,法治文明交流平台更加广阔,让法治文明的种子在丝路沃土上生根发芽。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政法大学已于今年5月底出访中亚国家,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区域法学教育协同合作等,与当地司法机构、实务部门和著名高校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10月13日—14日,学校组建了首支“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宣讲团”赴塔吉克斯坦宣讲,标注了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对话的新起点。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是弘扬“中国—中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务实之举,也是贯彻落实首届中国—中亚教育部长会议精神的重要成果。未来,中国—中亚必将书写更多法治文明美美与共的灿烂篇章,为繁荣法治文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会议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新疆日报》和新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现场进行了采访报道。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