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在凌晨三点改PPT的你,和一千多年前在轮台风雪中夜行的封常清,其实走的是同一条路?
封常清是谁?一个“逆袭者”的现代镜像:不就是今天的王一博吗?
周忠应
你有没有想过——
那个在凌晨三点改PPT的你,和一千多年前在轮台风雪中夜行的封常清,其实走的是同一条路?
风沙没变,只是从“平沙莽莽黄入天”变成了KPI报表上的红色箭头;
战马没变,只是从“五花连钱旋作冰”换成了地铁末班车上冻僵的肩膀;
敌人没变,只是从“匈奴草黄马正肥”化作了房租、裁员、35岁危机和父母那句“你什么时候回家?”
岑参的《走马川行》,从来不是一首边塞诗,而是一面照向现代人灵魂的镜子。
今天,我们不再出征西域,却日日出征生活。
而真正的胜利,不是凯旋,是在风头如刀的世界里,依然没让自己结冰。
一、雪海边的碎石,砸中了谁的焦虑?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笔下的走马川,不是风景,是战场。风如刀,沙如雨,碎石如命运砸向每一个前行者。这不是浪漫的边塞诗,而是一场关于“不确定性的生存实录”。
2025年,我们没有匈奴,却有裁员潮;没有金甲夜不脱,却有凌晨三点的钉钉消息;没有“幕中草檄砚水凝”,却有PPT做到凌晨、咖啡凉透的打工人。
现代人,何尝不是在“走马川”上出征?
封常清奉命西征,是为国;我们奔赴职场、房贷、学区房,是为家。但两者都面临同一个命题:在极端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内心的秩序与信念?
二、封常清是谁?一个“逆袭者”的现代镜像
很多人不知道,封常清并非世家子弟。他出身寒微,幼年丧父,靠自学成才,从边疆小吏一路逆袭为安西节度使。岑参写这首诗,不只是送别,更是致敬一个“草根英雄”。
这不就是今天的王一博吗?
别急着划走。王一博,14岁孤身赴韩当练习生,在异国语言不通、训练严苛、前途未卜的“现代走马川”上,咬牙坚持七年。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只有一双磨破的舞鞋和凌晨四点的镜子。他不是天生巨星,而是“半夜军行戈相拨”的现代封常清。
他的“出征”,没有战马,只有地铁末班车;没有烟尘飞,只有直播间里千万双眼睛的凝视。
2023年,王一博在《无名》中饰演地下工作者,沉默、隐忍、在刀尖上行走。网友说:“他演的不是角色,是他自己。”——那个在流量风暴中保持清醒,在喧嚣时代里守住本心的年轻人。
封常清出征西域,王一博“出征”娱乐圈,我们出征格子间。本质上,都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三、风头如刀面如割:现代人的“情感冻伤”
岑参写:“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战马奔跑出汗,汗未干即结冰——这是极致的矛盾:热与冷同时存在。
这不正是当代人的情感状态吗?
我们一边在朋友圈晒“岁月静好”,一边在深夜崩溃到无法呼吸;一边给父母报喜“一切都好”,一边在出租屋里吃着泡面改简历;一边说“不想结婚”,一边在相亲软件上滑到手指抽筋。
我们的情感,正在经历一场“冰火双重冻伤”。
更痛的是“离别”与“思乡”的变形。古人离乡是地理距离,我们离乡是心理距离。多少北漂、沪漂,春节回老家三天,发现父母老了,自己却连一句“我想你们”都说不出口。不是不爱,是怕一开口,眼泪就背叛了“坚强”的人设。
杜甫若在今天,大概会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打工人俱欢颜。”
但他也会苦笑:连“欢颜”的资格,都要靠KPI兑换。
四、砚水凝了,但心不能冷
“幕中草檄砚水凝”——连墨汁都冻住了,可军令不能停。
这句诗藏着最狠的生存哲学:环境可以冻结一切,但行动不能停。
2025年,全球经济震荡,AI取代人工,35岁危机如影随形。很多人陷入“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动”的泥潭。但你看那些真正突围的人,不是天赋异禀,而是在砚水凝固时,仍用体温化墨写字。
比如张颂文。46岁才因《狂飙》爆红,此前二十年,他住地下室、跑龙套、被拒无数次。他在采访中说:“我不是大器晚成,我只是没放弃。”
他的“走马川”,是二十年无人问津的演艺路;他的“西征”,是对表演信仰的坚守。
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不是才华,而是“在风沙中继续前行”的韧性。
五、我们为何需要“封常清式”的英雄?
岑参写此诗,不仅为送别,更为制造信念。
他知道,边塞苦寒,军心易溃。所以他用诗句告诉士兵:你们的敌人闻风丧胆,胜利已在西门等候。
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信念制造机”。
社交媒体充斥着“摆烂”“躺平”“人间不值得”,但真正治愈我们的,不是逃避,而是看见有人还在战斗。
谷爱凌在冬奥前夜高烧39度,仍坚持训练;刘畊宏在50岁带全网跳操,对抗中年危机;董宇辉从新东方老师转型直播顶流,靠的是“知识+真诚”的长期主义。
他们不是超人,只是拒绝被风沙掩埋的普通人。
六、车师西门伫献捷:胜利属于“继续走的人”
诗的结尾,岑参笃定:“车师西门伫献捷。”
他不是预言,而是选择相信。
这正是现代人最缺的——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希望。
2025年,世界充满黑天鹅:战争、气候危机、技术颠覆、人际关系原子化。但人类文明从未因风沙停止前行。丝绸之路是走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星辰大海是闯出来的,不是躺出来的。
你的“走马川”,或许是创业失败、婚姻破裂、亲人离世、健康亮红灯。但只要还在走,就还没输。
写在最后:做自己的“封大夫”
岑参的诗,表面写战争,内核写人的精神韧性。
封常清出征,不是为了成为英雄,而是为了完成使命。我们出征,也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者,而是为了对得起那个在风沙中没倒下的自己。
风沙不会因你流泪而停,但你可以因风沙而更强。
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无惧风雪,而是明知风雪如刀,仍策马前行。
你的“走马川”不在西域,而在每个清晨睁眼后,选择继续生活的勇气。
砚水会凝,但心火不灭——那是我们对抗荒诞世界的最后堡垒。
2025年,愿你我皆如封常清:
金甲可脱,信念不卸;风头如刀,面不改色;走马川上,终见捷报。
来源:大栗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