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3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沙尘暴从蒙古南部刮起,席卷范围高达300多万平方公里,波及中国多个省份,甚至远达四川盆地。
大家都在忍着这“不请自来”的沙尘暴。
可明明是从蒙古往南刮的风沙,最后却又“神奇”地变成了中国的锅。
沙尘暴这个天灾,早已被一些国家玩成了“政治风暴”。
今年3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沙尘暴从蒙古南部刮起,席卷范围高达300多万平方公里,波及中国多个省份,甚至远达四川盆地。
这不仅是一次地理灾害,更成为了反华舆论的一场大戏。约8亿人因为这场风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起点却不是中国。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这次沙尘的源头清晰可见,确实是蒙古国。由于当地持续干旱、高温,加上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蒙古国76.9%的土地已经荒漠化。
三四块土地中就有三块是沙子。在几级强风的配合下,地表松散沙土被直接卷向高空,然后顺着高空气流南下,毫无意外地吹进了中国大陆、韩国乃至远至日本。
到了日媒嘴里,却变了样。
日本记者从不拍蒙古的沙丘和风暴,反倒纷纷奔赴中国内蒙古,在灰黄的天气中拍摄,再配上“工业污染”“生态破坏”“放牧过度”等熟悉的标签,营造出“沙尘暴源自中国”的印象。
配文中,三北防护林不见了,只剩下中国人的污名化。从画面到文案,精致地将自然灾害洗成“中国制造”的环境灾难。
一部分日本媒体甚至一本正经地建议中国应每年向邻国赔款,补偿沙尘暴造成的影响,评论区还跟出奇一致地点赞支持。这样的表演,看着就荒谬,但传播起来像极了“风评刺客”,一旦刷入国际舆论场,才真正可怕。
这种360度无死角的抹黑,早已不是新闻,而是“战术动作”。
中国近40年来,可以说是全球治沙领域的“扛把子”。
“三北防护林工程”从1978年启动,覆盖我国13个省区,占国土面积的45%。截止2024年,防护林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5.05%提高到了13.57%,而重点治理区如陕北,覆盖率更从0.9%冲上了34.8%。
整个工程累计投资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是全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之一。在日本媒体的叙述中,这些年中国做过的一切努力,统统被无视不计,反而用1999年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启动的所谓“绿化交流基金”来教育甚至要挟中国。
日本那点基金,25年撒出去的总额不过2.5亿人民币,还不够打桩修路预算的零头,就当自己是中国治沙的“金主爸爸”。
中国今天为治沙拼命种树,而昔日推毁中国森林的,正是日本。
仅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就从小兴安岭 掠夺了1.5亿立方米木材,破坏林地面积超过900万公顷,东北森林面积锐减600万公顷以上。许多林地耗费如今三代人才刚刚恢复元气,日本这是属健忘症的。
2021年,蒙古国总统亲自上阵,提出“10亿棵树”工程,立誓到2030年阻止土地沙化。然而,一场理想主义的“绿色梦”在现实面前逐渐破灭。
项目推进劲头不足,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以及低成活率等问题层出不穷。总人口不过几百万,财政捉襟见肘,你指望蒙古独自治沙?
中国看得明白,与其抱怨沙尘,不如直接“帮邻居扫地”。
东大牵头成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提供树苗、技术、科研、资金,还整批整批地送人去指导种植。不仅有援助,更有合作,目的就一个沙子别再往中国飘。
正当中蒙一手抓治理,一手抓合作时,日本开始“后院放火”。
一边高举绿化道旗帜,在蒙古做舆论输出;一边在国际场上贼喊捉贼,通过NGO、“独立媒体”和宣传渠道对中国在蒙古的援助进行污名化抹黑,什么“中资并吞草场”“图谋资源控制”等言论层出不穷。
目的不想让中国在蒙古“树威望”,更不想让中国治沙经验推广出海。
日本真正害怕的不是沙尘暴,而是中国的成功能引发地区政治格局的重塑。
你别看沙尘这事儿是自然灾害,但从国际话语权的角度看,就是一场结构性博弈。
中国愿意做实事,出树苗、出工程、拉着邻国一起干。日本始终玩的是话语权控制,你强我就骂你、你帮人我就拆你台,核心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稳住他们过去塑造的“东亚第一文明国”的人设。
日本长期是蒙古的第一援助国,投入巨大精力拉拢蒙古政治精英。
2005年起,日本是唯一获蒙古力挺入安理会常任国的东亚国家。这种屈从机制,现在却因为中国在治理沙尘上的实际影响力,开始产生动摇。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妖魔化中国的国家形象,把自然灾难、治沙努力、生态工程都浓缩成一句话,都是中国人素质低、破坏生态造成的灾难。
甚至于跑到我们境内的三北防护林区高价收购凋落物(比如落叶),试图动摇我们生态沙障的土壤厚度。2009年中国正式禁止出口森林凋谢物,才彻底掐断了这个看似高价交易实则挖根的方案。
这都不是环保问题了,而是舆论斗争和地缘政治的延申!
中国在干实事,日本在搞鬼点。
今天的沙尘暴背后,是治理与话语的竞争,是发展模式与同行者选择的分歧。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中蒙合作共同摆脱土地沙化的未来,而不是在舆论战场上,被人以“道义”羞辱。
别再被那些所谓“绿化资金”“道德批判”忽悠了,那背后藏着的,是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对区域秩序变化的恐惧,还有某些国家骨子里不愿看到中国说话算数的惯性傲慢。
未来中蒙如何联手治沙,这盘棋还要继续下。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中国绝不该背不属于我们的锅,更不会让舆论的沙尘堵上我们前行的路。
来源:智囊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