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阜阳市科普大篷车驶入颍上县第十一初级中学,启动为期一周的科普活动。此次活动是学校构建沉浸式科普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校园互动+校外研学”相结合的形式,让科技知识走出课本,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
近日,阜阳市科普大篷车驶入颍上县第十一初级中学,启动为期一周的科普活动。此次活动是学校构建沉浸式科普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校园互动+校外研学”相结合的形式,让科技知识走出课本,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
在校园内,科普大篷车周围聚集了众多学生。“电磁感应”“光学迷宫”“VR太空漫游”等20余个互动展项依次排列,将抽象的物理、天文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教师姚鹏飞在现场讲解示范,引导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姜昌鸿通过VR设备沉浸式体验火星环境后表示:“以往课本上的火星感觉很遥远,现在仿佛亲临其境,体验非常深刻。”
活动还将科学课堂延伸至校外。教师顾磊磊带领50名学生前往合肥开展研学:首站参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实验室,观察低温液氮实验,聆听科研人员讲解;随后在校史馆学习“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许多学生深受鼓舞。
在安徽创新馆,学生们围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模型、月壤样本等展项积极提问,深入了解前沿科技应用;安徽科技馆的“力与运动”“生命奥秘”“太空探索”展厅,则成为学生探索科学原理的实践平台——通过机械传动、人体模型和模拟飞行等互动项目,学生们直观感受科技魅力。
学生刘佳琪在研学日记中写道:“走进实验室,看到科研人员的专注,我明白了科学需要耐心与坚持。我希望未来能成为工程师,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通过“沉浸体验+互动学习”模式,打破课堂与社会的壁垒,有效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学校负责人武军表示,学校将持续丰富科普形式,推动科学教育深入校园,助力学生树立创新梦想。(袁亮 王婷婷)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