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 4 位名人因肝癌离世!中国占全球近半,头部 3 异常别忽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1 15:17 1

摘要:最近刷到不少人讨论 “为啥身边得肝病的人越来越多”,想起这几年好几位我们熟悉的名人,都因为肝癌走得特别突然 。2021 年达叔吴孟达确诊肝癌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从查出来到离世才 3 个月,临走前每 4 小时打一次吗啡都止不住痛;同年赵英俊才 43 岁,正是事业

最近刷到不少人讨论 “为啥身边得肝病的人越来越多”,想起这几年好几位我们熟悉的名人,都因为肝癌走得特别突然 。2021 年达叔吴孟达确诊肝癌时,癌细胞已经扩散,从查出来到离世才 3 个月,临走前每 4 小时打一次吗啡都止不住痛;同年赵英俊才 43 岁,正是事业好的时候,也因为晚期肝癌走了;再往前,李兆基、臧天朔、师胜杰…… 这些名字咱们都不陌生,可他们都没逃过肝癌的魔掌。

为啥肝癌这么狠?让人揪心的是,世卫组织 2023 年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里说,2022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有 94 万,咱们中国就占了 42 万,差不多是全球的 45%!相当于每 2 个肝癌患者里,就有 1 个是中国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的李照主任直言:“大部分肝病,其实都是‘自己作出来的’”,这话听着扎心,但确实有道理,肝脏就像咱们身体里的 “全能工厂”,合成蛋白质、代谢营养、解毒排毒全靠它,可咱们一些日常习惯,却在一点点 “磨坏” 这个工厂。

很多人觉得 “我平时身体好好的,怎么会跟肝癌扯上关系?” 但肝癌不是突然找上门的,而是长期 “折腾” 肝脏的结果。李照主任说,咱们中国人肝癌高发,主要和 4 个不良习惯有关,每个都很常见:

1. 酒精:喝进去的是酒,伤的是

我们喝进去的酒,90% 都得靠肝脏代谢。酒精先在肝脏里变成乙醛,这个物质可是 “肝杀手”, 不仅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还会让肝细胞变性、坏死。如果每天喝超过 2 两白酒,或者 3 瓶啤酒,持续 5 年以上,肝脏就会从 “酒精性脂肪肝” 慢慢变成 “酒精性肝炎”,再发展成 “酒精性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得肝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 15 倍!我身边就有个朋友,常年应酬喝酒,35 岁查出酒精性肝硬化,医生说再喝下去,离肝癌就不远了,现在才开始戒酒,可惜之前的损伤已经不可逆了。

2. 乙肝:没打疫苗,等于给病毒 “开门”

你可能不知道,咱们国家是乙肝大国,现在都还有约 7000 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李照主任强调,中国肝癌患者里,有 60% 以上都有乙肝病史,乙肝病毒会长期潜伏在肝细胞里,慢慢破坏肝脏,就像一颗 “定时炸弹”,如果不控制,可能 10-20 年就会发展成肝硬化,进而诱发肝癌。很多人觉得 “身边有人得乙肝,一起吃饭会不会传染?” 其实日常接触不会,但如果没打乙肝疫苗,又通过血液、母婴传播感染了病毒,就危险了。现在新生儿都免费打乙肝疫苗,但不少成年人没接种过,建议去医院查一下 “乙肝五项”,如果没有抗体,赶紧补打,花不了多少钱,却能防住大风险。

3. 乱吃药或保健品:别把肝脏当 “垃圾桶”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不管是处方药、非处方药,还是咱们常吃的保健品,都得靠肝脏 “处理”。可有些人为了 “养生”,买一堆成分不明的保健品;还有人感冒、发烧时,自己随便加药量,觉得 “多吃点好得快”。北京地坛医院肝胆科马烈医生就遇到过一个患者:为了降血糖,吃了朋友推荐的 “偏方保健品”,结果吃了 3 个月,查出药物性肝损伤,肝功能衰竭,差点没救回来。其实很多保健品里可能添加了西药成分,却没标明,长期吃会让肝脏 “超负荷工作”,严重的会直接诱发肝衰竭,甚至肝癌。

4. 脂肪肝:“不疼不痒” 的病,也会变肝癌

现在体检时,10 个人里有 3 个会查出脂肪肝,很多人觉得 “脂肪肝不用治,少吃点就行”,可马烈医生说,这是大错特错,轻度脂肪肝如果不干预,5 年内会有 15% 发展成脂肪性肝炎,10 年内有 3% 会变成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得肝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 20 倍!尤其是现在年轻人,天天熬夜吃外卖,喝含糖饮料,久坐不运动,脂肪肝越来越多。我同事小王才 28 岁,体重 180 斤,查出中度脂肪肝,医生让他减重、运动,他没当回事,半年后复查,已经发展成脂肪性肝炎了,现在才开始控制饮食、每天跑步,后悔当初没重视。

马烈医生说,肝癌被称为 “沉默的杀手”,早期几乎没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疼痛、黄疸,往往已经是晚期,这也是肝癌死亡率排第二的原因(仅次于肺癌),晚期肝癌 5 年生存率还不到 10%。但其实肝癌来临前,头部会先出现 3 个异常,只是很多人误以为是 “小毛病”,错过了最佳时机:

1. 脸色晦暗:不是 “没气色”,可能是肝脏在求救

很多人早上起来觉得脸色差、没光泽,以为是没睡好,其实如果长期脸色晦暗,甚至有点发灰、发黄,可能是 “肝病面容”。马烈医生解释,肝脏能代谢体内的激素和黑色素,一旦肝功能受损,雌激素代谢不畅,会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更多黑色素,堆积在脸上,就会出现脸色晦暗、黑眼圈加重的情况。临床数据显示,约 20% 的肝癌患者早期会有这个症状,如果你同时伴有乏力、没胃口,别光想着用护肤品调理,赶紧去查肝功能。

2. 牙龈出血:不是 “上火”,可能是凝血功能出问题

早上刷牙牙龈出血,很多人觉得是 “上火” 或者牙周炎,可如果频繁出血,甚至咬苹果、吃饭时都出血,得警惕肝脏的问题。因为肝脏能合成凝血因子,一旦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功能就会下降,不仅牙龈会出血,皮肤还可能出现瘀斑、瘀点。马烈医生遇到过一个患者,牙龈出血半年,一直以为是牙周病,直到出现腹痛去检查,才发现是肝癌晚期,凝血功能已经严重异常,错过了手术机会。

3. 眼睛发黄:不是 “熬夜熬的”,可能是胆红素升高

如果发现眼白(巩膜)发黄,甚至皮肤也发黄,别以为是 “没休息好”,这是 “黄疸” 的典型症状,也是肝癌的重要信号。马烈医生说,肝脏能代谢胆红素,一旦肝细胞受损,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会堆积在血液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进而让眼白、皮肤发黄,严重时尿液也会变黄(像浓茶色)。如果出现黄疸,说明肝脏损伤已经比较严重,可能已经发展到肝癌中晚期,必须立刻就医。

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的《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24 版)》中明确指出,以下 3 种食物会增加肝癌风险,建议尽早从餐桌上撤掉,尤其是肝癌高危人群:

1. 酒精:一口都别多喝

前面已经说过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这里再强调一次:没有 “安全的饮酒量”,只要喝酒,就会损伤肝脏。《共识》里提到,每天喝 1 两白酒,持续 10 年以上,肝癌风险会增加 50%;如果每天喝超过 3 两白酒,肝癌风险会翻 10 倍。很多人觉得 “红酒、啤酒度数低,喝多点没事”,其实不管什么酒,含有的酒精都会伤肝,建议能不喝就不喝,实在推不掉,也别超过 “每天 1 两白酒” 的量,并且别空腹喝。

2. 霉变食物:黄曲霉素是 “一级致癌物”,加热也杀不死

家里的大米、花生、玉米、坚果如果放久了,容易长霉,很多人觉得 “把霉点剜掉就能吃”,其实这是最危险的做法,霉变食物里含有黄曲霉素,1993 年世卫组织就把它列为 “一级致癌物”,它的毒性是砒霜的 68 倍,而且普通烹饪根本杀不死它,只要吃一点,就会损伤肝细胞,长期摄入会诱发肝癌。《共识》里提到,经常吃霉变食物的人,肝癌风险比普通人高 3-5 倍。建议家里食材别囤太多,发现有霉点,哪怕只是一小点,也赶紧扔掉,别心疼。

3. 高脂高热量食物:吃多了会让肝脏 “长脂肪”

炸鸡、薯片、含糖饮料、奶油蛋糕这些高脂高热量食物,吃起来过瘾,却会让肝脏 “不堪重负”。肝脏能代谢脂肪,可如果每天吃的脂肪、糖太多,肝脏代谢不完,就会堆积在肝细胞里,形成脂肪肝。《共识》数据显示,每天吃超过 1 包薯片(约 50 克),或者喝 2 杯含糖饮料(约 500 毫升),脂肪肝风险会增加 20%;如果同时缺乏运动,脂肪肝发展成肝癌的速度会更快。建议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油炸、甜腻食物,每周至少运动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帮助肝脏 “减负”。

很多人觉得 “我没症状,不用查肝癌”,可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闫杰说,早期肝癌,也就是病灶直径<3cm 的小肝癌几乎没症状,但只要及时发现,通过微创射频消融术或外科手术切除,5 年生存率能达到 80% 以上,很多患者术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可如果发展到晚期,5 年生存率还不到 10%。所以,肝癌早发现的关键,就是定期筛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

1. 先搞清楚:你是不是肝癌高风险人群?

闫杰医生明确,以下 5 类人属于肝癌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半年筛查一次:

① 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

② 肝硬化患者,不管是酒精性、脂肪性还是病毒性肝硬化都是高风险。

③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患过肝癌。

④ 长期喝酒,每天超过 1 两白酒,持续 5 年以上的人。

⑤ 重度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异常,伴有肝纤维化。

2. 筛查只需要 2 项:彩超 + 甲胎蛋白,花不了多少钱

很多人觉得筛查肝癌要做很多检查,又贵又麻烦,其实根本不用,闫杰医生说,肝癌筛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就是 “肝脏彩超 + 甲胎蛋白检测”,两项加起来才 200 元左右,半小时就能完成。

肝脏彩超:能看清肝脏有没有结节、肿块,哪怕是直径 1cm 的小肝癌,也能发现;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 “标志物”,约 70% 的肝癌患者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正常参考值<25ng/ml,如果甲胎蛋白超过 400ng/ml,结合彩超发现结节,基本就能确诊肝癌。

如果彩超或甲胎蛋白有异常,医生会建议进一步做增强 CT 或核磁共振,明确结节的性质,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我邻居张叔是乙肝携带者,坚持每半年查一次,去年查出一个 2cm 的小肝癌,手术切除后,现在恢复得很好,还能正常上班。

最后想说的话

这几年身边得肝病的人越来越多,不是因为肝癌 “变凶了”,而是很多人把肝脏的 “隐忍” 当成了 “没事”,肝脏没有痛觉神经,早期损伤不会喊 “疼”,可等它真的 “受不了” 时,往往已经晚了。其实肝病的预防和早发现,真的不难:少喝一口酒,少吃一口霉变食物,多走一步路,定期做一次筛查,就能大大降低肝癌风险。

肝脏是咱们身体里最 “任劳任怨” 的器官,别等它出问题了才后悔。从今天开始,把那些伤肝的习惯改了,尤其是高风险人群,赶紧去安排一次肝癌筛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才是对家人最好的交代。

参考资料:

[1].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 年全球癌症报告》

[2].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24 版)》[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来源:楊医生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