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毛泽东在20岁那年,也就是1913年,因为2个原因,不得不放弃每天在图书馆里的自学,再次回到正规的学校去继续读书求知,追求真理。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20岁那年,也就是1913年,因为2个原因,不得不放弃每天在图书馆里的自学,再次回到正规的学校去继续读书求知,追求真理。
这2个原因,有谁知道,具体是什么呢?
其实,1个就是没了吃饭的钱;另1个,就是没了睡觉的地。
原来,父亲在上一年的年底,除夕夜,一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得知他从湖南全省高等中学退学,每天自带干粮走路去省立图书馆自学,大为光火。
于是,就怒气冲冲的停了他的学费,不再每月给他寄钱。
所以,他就没了每天要吃饭的钱。
尤其是,当父亲知道他不仅从湖南全省高等中学退学,还在前面就已经从湖南警察学堂,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堂,公立高级学校等——
多个学校,先后退学,终于忍无可忍,不能再忍,也不想再忍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从湖南全省高等中学退学,就只能暂时寄居的长沙城里的湘乡会馆,结果现在又被遣散的湘乡籍士兵入住,原先寄居的地,也被人占了。
所以,他就每天没了睡觉的地。
就这么两件事,就这么一左一右,左右一夹击,毛泽东实在是受不了了,只能举单手“投降”,告饶,从长计议,再度进入正规的学校里去安静的读书。
当然,他报考的学校,必须要满足2个条件。
最终,挑来挑去,他挑中了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学校。
那么,当时已经20岁的毛泽东,为什么要挑这所学校呢?
因为这所学校,恰好满足了他要的2个条件。1个条件是不要钱,纯免费;另外1个条件,则要从毛泽东多年后回忆的原话里,寻找答案了。
“当时我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来判断学校的优劣,对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也没有明确的主见,一则警察学堂的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有限,校规也让人反感。我读了《御批通鉴辑览》以后,得出结论,还不如自学更好。”
其实,那个时候,毛泽东一心想要从书本中,寻求他对“人生”和“宇宙”充满困惑,且思索良久而不得的答案,已经决定将来要当一个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那时候的毛泽东,压根没想过,将来他要做一个职业革命家,而且最后还一不小心做成了新中国的开国者。
1913年春天,长沙的天气还很冷,人们外出都要穿上厚衣服,但,身着单衣的毛泽东却一点也不觉得冷,这不仅是因为他心中燃着一股炽热的火焰,还因为——
他成功考取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而且,还一不小心考了个第一名。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他从此每天有饭吃,每天有地住,每天有书读,尤其是每天有书读,更是他彼时最重要的生活大事,也是他心心念念日思夜想的头等大事。
但,他却没想到,命运的偶然,竟为他提前规划好了一路上的风景。
这风景,有湖南最为著名的千年学府城南书院,有学贯中西带着新思想归国的孔昭绶,更有着日后成为他恩师兼岳父大人的杨昌济,以及——
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张昆弟等,一大帮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同学友朋革命同志们。
1914年,就在毛泽东入学一年后,接上面通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被并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组建成了一个新的学校: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于是,毛泽东只好又从头读起,在1914年的秋天,与原第四师范的同学嗯,一起入学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了他整整4年的一师生涯。
18年后的1936年,43岁的毛泽东,在延安和斯诺分享他的一师生涯时,说:
“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
32年后的1950年,已经57岁的毛主席,曾深情回忆他在一师时的读书岁月:
“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
并欣然题写“第一师范”的校名,同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一师校训。
毛泽东在一师的读书生涯,很多文章都已经讲述过,我就不在这里再行啰嗦了,我现在兴趣的是,毛泽东在1918年从一师毕业后,一师后来怎么样了?
一师,今天怎么样了?
看一师的历史,就在毛泽东读书这4年中,就已经换了8任校长,从孔昭绶校长到张干校长,再到孔昭绶校长,最后是文徽典校长。
如果单从这个校长历史痕迹看,毛泽东入学的1914年秋天,孔昭绶校长已离职,当时的校长,已经是那个被毛泽东联合同学们,组织“驱张运动”的张干校长了。
而等毛泽东毕业的1918年,校长又换成了文徽典。
(下一篇,我们详细讲《毛泽东4年一师,7个校长的故事》,本篇在这里略过)
除了校长的轮换,我们再看一师学校的名称更迭,也是经历了从公立到省立,不下两轮的更迭替换。
最初是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等毛泽东入学时,换成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9月,毛泽东毕业离校,名称还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但,到了8年后的1926年8月,则变成了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范部。
随后,又在4个月后,再次换回到原来的名字,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不料,12年后的1938年1月,又改名字了。
改后的名字,成了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师范部。
然后,这个名字,用了三年,直到1941年1月,再次改回到原来的名字,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从此,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个名字,一直用到解放的那一年,也就是1949年8月,开始改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去掉了一个字:“立”,增加了一个“名誉校长”。
而这个名誉校长,就是一师原来的学生,与毛泽东曾经是同学的周世钊,后来,他还成了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副省长。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这个名字,从1949年8月开始,相对稳定,一直稳稳的用了59年,直到2008年11月,才再一次改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又是去掉一个字“省”,而且,把“学校”,改成“学院”。
这样,就由原来的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成本科院校。
同时,也在经过将近60年的时代变迁后,好像是终于把“省立”2个字,全部去掉了。
这是为什么呢?
有谁知道?
现在,今天,早在2018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被批准为湖南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紧接着,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又被列为湖南省本科第一批招生高校。
今天,现在,2025年,名字还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但,早已经今非昔比,学校扩建成了3个校区,东方红校区,城南书院校区,黄花校区。并且,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还在去年,获批了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正是这些红色基因的传承,今天的一师人,不仅在课堂上发奋读书,努力掌握科学知识,还在旅游度假时,勇救落水游客。
这件事,就发生在今年,2025年的8月8日下午,地点,海南万宁市东澳镇神州半岛一湾区海滩。
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大一在校生,刘瑞,在不熟练游泳的情况下,身着救生衣毅然跳海施救,成为于运飞父女3人的“生命方舟”。
参与救人的湖南一师大学生,刘瑞,面对记者采访,说道:
“看到他们四个人在那里呼喊救援,说没劲了,我就过去帮忙。因为我穿了救生衣,当时也没想那么多。我想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是会冲上去。”
一师光荣历史,革命传统,让越来越多的高考学子们,作为首选,涌入一师,喜欢一师,热爱一师,成为一师在新时代的最美代言人,最靓风景线。
参考资料: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官网 https://www.hnfnu.edu.cn/index.htm
2、毛泽东年谱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逄先知 出版时间 1993年12月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3、100张照片回顾毛泽东主席一生中的难忘瞬间! - 中国军网
4、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11-1920年)https://www.gov.cn/test/2009-11/10/content_1460574.htm
来源:夏说名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