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闽江口南岸的官坞村外,临江群山中藏着一处奇景:主峰巍峨如观音盘膝,翠峦叠嶂似法衣披拂,右侧一峰圆润如白玉净瓶斜倚,前方矮丘宛若侍立童子,江水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每逢晨雾初开,烟波浩渺间山影倒映,俨然一幅观音端坐碧波之上的灵境,这便是世代相传的“观音坐海”形胜。
观音坐海:一穴藏珍的风水传奇
闽江口南岸的官坞村外,临江群山中藏着一处奇景:主峰巍峨如观音盘膝,翠峦叠嶂似法衣披拂,右侧一峰圆润如白玉净瓶斜倚,前方矮丘宛若侍立童子,江水自西向东环山而过。每逢晨雾初开,烟波浩渺间山影倒映,俨然一幅观音端坐碧波之上的灵境,这便是世代相传的“观音坐海”形胜。
清咸丰年间,官坞村陈氏家族人丁凋零,族长陈敬山遍访风水师以求迁葬吉壤。先后三位时师皆被“净瓶峰”所惑,或在瓶身凿穴,或在童子丘立坟。然下葬后家族运势未升反降,更遭渔船倾覆之祸。
光绪初年,江西三僚风水师曾明远云游至此。陈敬山抱最后希冀延请相地。曾明远循龙脉登临主峰极目:但见江水在此形成“三十里回龙水”,环抱主峰后蜿蜒东去,正合“源宜朝抱有情”的水法精要;净瓶峰与童子丘左右拱卫,明堂开阔而藏风聚气,完全符合“呼形喝象”中“形真”之旨——山体头身肢爪俱全,形态逼真无斧凿之痕。
“此局贵在‘藏’而非‘显’。”曾明远遥指主峰半山一处凹陷,“俗师只贪净瓶、童子之形,却未悟‘观音坐海’真穴实在主山。古诀云‘劝君下取阴中穴’,正指这观音腹下的藏真之处,而非外露配峰。”他详释道,此处“阴中穴”前迎朝江之水,后倚主山龙气,左得净瓶护财,右有童子守丁,暗合“山旺人丁水旺财”古训。
陈敬山依言迁葬祖茔,曾明远特嘱:“此穴全借山水灵犀涵养,断不可在周遭破土开石。”三年后,陈家不仅添了六名男丁,族中子弟更在福州创办鱼行,借闽江水路将生意扩展至沿海诸省。
后有外地风水师效颦,在观音主峰它侧凿穴,却因破坏“阴中”藏气之局,未几便遭山洪冲毁。此事愈使“观音坐海”声名远播,后人观此形胜,但见江波映山若莲台,净瓶童子相映成趣,方悟风水术中“以形定象,以象定名,以名寻穴”的玄奥——这尊江上观音的福泽,终究只赐予识得藏珍之妙的有缘人。
来源:沂蒙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