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50州掀“没有国王”抗议,反特朗普强硬政策,两党态度对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11:37 1

摘要:2025年10月18号这天,美国整个热闹了全部50个州都有大批民众涌上街头,搞了场“不要国王”的抗议,目标很明确,就是对特朗普总统的强硬政策表达不满。

2025年10月18号这天,美国整个热闹了全部50个州都有大批民众涌上街头,搞了场“不要国王”的抗议,目标很明确,就是对特朗普总统的强硬政策表达不满。

能让全美国所有州的人同时凑一块儿抗议,这规模在美国现代史上都算少见的,组织者估摸着得有几百万人参加,光洛杉矶一地就预计来了10万人,你想想这阵仗得多大。

抗议的范围也广,从东边的纽约一直延伸到西边的洛杉矶,中间那些小城市没落下,连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的住所附近都有人聚集。

华盛顿国会大厦旁边,几千个抗议者举着美国国旗喊“这就是民主的样子”,还有人扯着嗓子喊“特朗普必须下台”,情绪挺激动的。

洛杉矶那边更有意思,直接放飞了个巨大的特朗普卡通气球,气球上的特朗普还穿着纸尿裤,这讽刺意味简直拉满了。

69岁的退休阿姨科琳・霍夫曼在纽约游行走的时候说,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有生之年能见证祖国的民主走向消亡,觉得现在正处在危机里,这个政权又残酷又独裁,自己实在没法安心坐在家里啥都不做。

这位阿姨的话挺戳人的,普通人对政治可能不怎么敏感,但真到了觉得自己熟悉的生活、认同的价值观要被改变时,谁都忍不住想站出来说句话。

大家这么大规模上街,也不是一时兴起,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宫后,干的不少事都让人心存抵触。

比如公开攻击媒体,说人家是“假新闻”;还起诉政治对手,搞司法调查那套;移民政策也收得特别紧,强化边境管控、驱逐非法移民,这些强硬手段早就有人反对了。

更巧的是,抗议爆发的时候,美国政府因为立法僵局已经停摆三周了,特朗普政府还解雇了几千名联邦工作人员。

这些员工本来好好上班拿工资,突然没了工作,社保医保都受影响,换谁心里都不痛快,这事儿也算给抗议添了把火。

这场抗议不是零散的小打小闹,背后有组织在牵头,进步组织“不可分割项目”联合了300多个草根团体,组成联盟发起了这次活动,他们说目的就是捍卫民主原则。

这个“不可分割项目”其实2017年就成立了,一开始就是为了对抗特朗普的政策,之前也组织过不少类似的抗议,算是有经验的“老玩家”了。

除了草根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也出了力。

他们给游行里担任法警的几万人提供了法律培训,教大家遇到警方执法时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利;还搞了降级培训,教大家怎么避免和其他人起冲突。

联盟的首席政治和宣传官迪尔德丽・席费林说,抗议者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是一个平等的国家”。

如此看来,这场抗议从组织到保障都挺周全的,不是临时凑数的。

民主党高层也明着支持这事,参议员查克・舒默、伯尼・桑德斯,还有众议员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尔特斯,这些人都站出来说话了。

舒默还在X上发了文,说“在这个无王日,别让特朗普和共和党人吓住,别保持沉默,大声说出来,用你的声音行使言论自由权”。

本来民主党和共和党就不对付,这次特朗普成了抗议目标,民主党肯定不会缺席,不过他们的支持也确实给了抗议者不少底气。

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共和党这边的态度跟民主党完全是两个极端。

特朗普本人对这事反应挺平淡的,10月17号接受访问的时候就轻描淡写地说“他们说我是国王,我不是国王”,没正面回应大家为啥抗议,也没提自己的政策有没有问题。

但他的高级代理人态度就强硬多了,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直接把抗议日叫做“仇恨美国集会”,还说抗议者是由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反法西斯行动”支持者、无政府主义者和极左翼民主党的亲哈马斯派组成的。

很显然,共和党这是想把抗议的性质往坏了定,把抗议者说成是“破坏分子”,不过这种说法能不能让人信服,估计美国人自己心里都有杆秤。

这场美国本土的抗议,还意外在欧洲引起了点小反响,西班牙的马拉加和瑞典的马尔默都出现了小规模的抗议活动。

马拉加那边大概有500人参与,举着“支持美国民主”“反对独裁”的标语,当地媒体《马拉加日报》说,这些人里多是美国侨民,还有些关注美国政治的欧洲人。

马尔默的抗议规模更小,也就300人左右,当地的左翼政党也出来支持了。

本来是美国国内的政治事件,没想到欧洲也有人跟着声援,不过跟美国本土几百万的规模比,欧洲这两场只能算“小打小闹”,更像是一种态度表达,算不上真正的联动。

之前2020年“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时候,欧洲不少国家都有大规模呼应,跟这次比差远了,也能看出来这次“不要国王”抗议的关注点主要在“民主”上,跟种族平等议题的传播度不太一样。

这事到底能有啥影响?美利坚大学教授达纳・费舍尔出来说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这次行动日的要点,是给所有因为特朗普政府及其政策感到迫害或焦虑的人,创造一种集体认同感。

还说“这不会改变特朗普的政策,但这可能会让反对特朗普的各级民选官员更加胆大”。

专家这话挺实在的,一次抗议想立马改变政府政策确实不现实,但至少能让那些反对特朗普的人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后面这些人说不定会更敢站出来说话。

而且现在美国政治两极分化本来就严重,这场抗议说不定还会影响后续的选举。

要是反对特朗普的人因为这次抗议更积极投票,民主党说不定能多拿点支持;但反过来,共和党支持者看到这么多人反对特朗普,可能会更抱团,进一步把美国社会往两边拉。

另外,之前被解雇的联邦员工,要是生活问题一直没解决,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维权行动,这事的后续影响还没结束。

毫无疑问,这场“不要国王”的抗议,算是美国近期政治矛盾的一次大爆发。

从全50州的参与规模,到纸尿裤气球的讽刺,再到两党完全对立的态度,都能看出来美国社会的分歧有多深。

虽然短期来看,这场抗议没法直接改变特朗普的政策,但它至少让外界看到了美国内部的不同声音,也给那些不满的人搭了个表达的平台。

至于后续会怎么发展,是慢慢平息还是引发更多动作,还得接着看美国政治的走向。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