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可以预测?张文宏院士:符合3个特征的人,更易患痴呆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1 04:31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01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刘退休三年,最近家人发现他变了。

以前爱看报、下棋,最近却一整天呆坐在沙发上,报纸看不进去,棋谱也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出门买菜,竟然忘了回家的路。起初大家以为是年纪大了,记性差点正常,直到社区医院的医生建议他做个记忆力筛查,结果显示:轻度认知障碍,也就是老年痴呆的“前兆”。

医生的一句话让全家人警醒:“不是老了就一定会痴呆,但痴呆,真的可以提前预测。”那问题来了:老年痴呆能不能提前发现?哪些人更容易患病?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我们从张文宏院士等多位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中找到了答案。

张文宏院士曾在一次国际老年医学论坛上指出,老年痴呆虽然难以根治,但早期干预非常关键。尤其是以下三类人群,患病风险更高,更需要警惕。

一、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患者

别以为老年痴呆只是“脑子”的事,其实很多慢性病都会悄悄影响大脑

研究发现,高血压会导致脑部微血管硬化,影响供血供氧;糖尿病则增加脑部胰岛素抵抗,从而损害神经元;而脂肪肝则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加速脑部退行性变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期一项研究显示,超过65%的老年痴呆患者伴有至少一种慢性基础疾病。这类人群如果不加控制,认知功能下降将会加速。

二、长期抑郁、焦虑的人

情绪不好,不只是影响心情,还可能动摇大脑的“根基”。

长期抑郁或焦虑会导致脑内神经递质紊乱,尤其是海马体区域(掌管记忆的关键部位)会出现萎缩。2024年《中华神经科杂志》的一项统计显示,抑郁症患者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近两倍

如果一个人长期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缓慢,尤其是出现“记不住事”的情况,绝不能简单归咎于“心情不好”。

三、社交圈缩小、活动减少的人

你可能没想到:不爱出门,也会“变傻”。

不少人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下来,社交圈也随之缩小。可医学研究表明,大脑就像肌肉,用进废退。如果长期缺乏社交刺激、语言交流和身体活动,大脑的活跃度会大幅下降,认知功能也容易退化。

研究发现,那些每天坚持散步、聊天、参加社区活动的老人,患痴呆的概率明显低于整天宅家不动的人。

很多人误以为,记性不好就是老年痴呆,其实两者差别很大。普通健忘:你忘了钥匙放哪了,但提醒一下就能想起。老年痴呆的早期:你不仅忘了钥匙在哪,甚至忘了你今天有没有出过门。

张文宏院士曾提醒,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但以下几种表现,值得引起注意:

经常忘记刚发生的事,反复提问;

常常迷路,走熟悉的路也找不到方向;

情绪波动大,容易焦虑、烦躁或冷漠;

说话变少,词不达意,开始避免交流;

开始丢三落四,账单、水电忘记缴。

如果家中老人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进行认知功能筛查,目前医院常用的MCI量表、简易智能测验(MMSE)等工具,能较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早期痴呆风险。

张文宏在多次公开讲座中强调:“我们不能阻止衰老,但可以延缓痴呆。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根治方法,但早发现、早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延缓10年以上的发作。以下几种方式,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1. 控制三高,保护“脑血管”

大脑离不开血液供养,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都是“堵脑”的帮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是保脑的第一步。

2. 坚持运动,激活神经回路

哪怕只是每天快走30分钟,也能显著提升脑部血流量,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分泌。中老年人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骑车等。

3. 多用脑,激活思维

记日记、学新技能、下棋、唱歌、读书……这些简单的“脑力活动”,都能激活大脑神经网络。多项研究表明,坚持用脑的人,罹患痴呆的风险更低,即便发病,也更慢。

4. 保持社交,远离孤独

人是群居动物,社交能刺激语言、记忆、情绪等多种脑区协同工作。哪怕只是每天和邻居聊几句天、参加社区活动,也能有效延缓大脑退化过程。

很多人觉得老年痴呆是命运,来了就只能任它摆布。但张文宏院士的话给了我们希望:“大脑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顽强,只要你愿意行动,它就不会轻易‘退休’。

老年痴呆不是一夜之间到来的,它有征兆、有过程、有机会逆转。只要我们提前警觉,管住慢病,管好情绪,管住生活节奏,就能为自己和家人留住一个清醒的晚年。

请记住:不怕老,只怕晚。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我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现状分析》. 国家卫健委官网. 2024.
[2] 《张文宏院士:慢病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中国科协. 2025.
[3] 《中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筛查指南(2023年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