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粤港澳院士峰会是由广东院士联合会牵头打造,由院士领衔的高端科技人才盛会,以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高端引领、服务地方为原则,“决策咨询、技术对接、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五位一体,切实支撑企业创新发展、支撑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
随着11月18日2024粤港澳院士峰会·第二届北江职业创新大会在清远成功召开,2024粤港澳院士峰会暨广东院士联合会10周年学术年会落下帷幕。
粤港澳院士峰会是由广东院士联合会牵头打造,由院士领衔的高端科技人才盛会,以助力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高端引领、服务地方为原则,“决策咨询、技术对接、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五位一体,切实支撑企业创新发展、支撑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院士峰会是继《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方案》提出“协同港澳举办粤港澳院士峰会”工作要求后首次举办,也是院士峰会在主办地之外设置分会场,首次与北江职业创新大会联动,恰逢院士联合会成立10周年,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届院士峰会从11月15日广东院士联合会成立10周年合作发展大会拉开帷幕。李德仁、邬贺铨、刘人怀、何镜堂等130多位国内外院士出席大会,30多位高校书记/校长出席。来自科技部及两院机关,广东省直部门、各地市、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院士服务机构负责同志,国家级、省级学会、企业家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近千余名代表出席大会。
本届院士峰会重点围绕服务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切实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切实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切实服务港澳、体现“湾区”格局,策划开展了七大板块37场活动。其中,包括广东院士联合会成立10周年合作发展大会、2024粤港澳院士峰会暨广东院士联合会10周年学术年会全体大会、院士专家南沙行、院士专家校园行、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高质量发展咨询研讨会、产业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涵盖了前沿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生命健康、绿色低碳、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
11月15日,广东院士联合会成立10周年合作发展大会召开
在广东院士联合会成立10周年合作发展大会上,根据“百千万工程”和未来产业发展所需,院士联合会发布成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低空技术与经济专业委员会;新型储能绿色低碳专业委员会;生物制造专业委员会;人工智能技术专业委员会;前沿新材料专业委员会;未来电子信息专业委员会;未来生命健康专业委员会;深海深空深地专业委员会;量子科技专业委员会10个专业委员会计划。同时,以需求为导向遴选10个县区作为院士联合会重点结对对象。大会期间,举行县/区“双招双引”推介、与结对县区签署《助力“百千万工程”院县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双招双引”、战略决策咨询提供科技、人才、智力支撑。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的动员下,全省21个地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37位主要负责人代表出席合作发展大会,对接院士团队,进一步谋求院地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郭仁忠致辞时表示,凝聚院士专家力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广东院士联合会立会之初心使命。未来,联合会将秉承初心使命,努力办好办实院士峰会,进一步擦亮院士峰会的品牌,努力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强省和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24粤港澳院士峰会暨广东院士联合会10周年学术年会全体大会上,9位大会报告院士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前瞻性的视野,为与会者带来了关于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未来生命健康五大板块的科技前沿与未来趋势的精彩演讲。他们深厚的学术造诣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把握科技变革趋势,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瞄准国际产业科技发展前沿,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结合广东发展实际,前瞻谋划,培育未来产业重点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创会会长邬贺铨带来题为《开发数据要素赋能数字转型》的主题报告,邬贺铨表示,数字化转型从最早的信息化走到了数字化,再到现在进入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是现在数据的驱动。数据驱动数字转型关键是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关于如何促进数据的流通和管理?邬贺铨提出了“提供数据共享的数据空间”的概念。数据空间实际上是一种推进数据融合,又免除了数据所有方担心数据泄密不安全问题的方案。很多企业都有大量的数据,但是自己不会挖掘,如果把它交给互联网企业,担心数据泄密。那怎么挖掘呢?数据提供方或者拥有方可以建一个数据空间,请互联网企业到这里来,数据空间没有离开数据拥有方的所在地,互联网企业可以在数据空间里面用垂直企业的数据来进行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模型的计算得到的结果,还是由数据提供方所获得。互联网企业尽管参与了数据挖掘贡献的技术,数据是不会拿走的,数据可用不可见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建议政府牵头来建设数据的基础平台,如算力平台、数据资源供给平台、数据流通的保障平台、数据安全保障平台以及数据融合服务平台,来营造数据要素的生态,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可以更好应用。南沙靠近港澳,实际上可以在境内设置一个数据保护区,这样成本较低,在保税区里面保证境内境外数据的隔离。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原校长、广东院士联合会咨委会常务副主任谢和平带来题为《在广东 院士再创业》的专题报告。谢和平分享了2018年卸任四川大学校长后,来到深圳大学重新申请项目、重新申请项目、重新建设实验室的“再创业”旅程。深圳的地面有取之不尽的海水,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氢矿。他带领团队另辟蹊径,首次提出了海水原位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思路与技术构想,率先形成了无淡化、不额外耗能的海水高效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原理与技术模型。并且带领团队自主攻关研制了国际首套400L H2/h的海水原位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原理样机,在深圳湾海水中稳定制氢超过3200h,无催化剂腐蚀和副反应。实现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规模化、长期稳定的技术突破。国际市场对该原理技术广泛关注,国际许多企业希望购买谢和平院士团队的制氢装置,但是要求提供技术图纸、操作参数和详细技术方案。谢和平表示,应该将这项原创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我们应率先中试、率先工程示范/产业化、率先形成产业链。为适应海洋不可控台风/波浪,谢和平院士团队建立了基于全新原理的拓展模型及调控系统,与东方电气集团联合设计了漂浮式海水制氢平台,并在福建省福清市兴化湾进行的1.2 Nm3/h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成功海试,打造了全球首个海上风电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示范工程。回顾“再创业”历程,谢和平感慨表示,院士更应带头留在创新主战场,敢于探索无人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更要弘扬科学精神,在学风作风方面起表率作用,更要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实现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陈和生作《南方先进光源》专题报告。他表示,散裂中子源是落户广东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大湾区建成的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8年8月建成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同时它的成功建设带动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广东。建议利用散裂中子源在广东东莞已经发展起来的基础,能够建设南方先进光源。南方先进光源是同步辐射光源,它是利用加速器产生的超强的X光,比一般医院里面的X光机、CT或者是实验室的X光机强度要几亿倍,几百亿倍。同步辐射光源是世界著名湾区的“标配”,是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科技产业必备的关键支撑平台。急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先进的同步辐射光源,与散裂中子源珠联璧合,成为国际最先进的公共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群。建议把南方先进光源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由粤深莞和港澳共同承担,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成为大湾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旗舰项目,探索共建共享的新机制。在充分调研大湾区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它的总体建设方案和首批光线站选择,完成了研究测试平台的建设和部分关键技术预研,已具备建设条件。高能所建设高能光源的队伍和技术提供了坚实基础。期望“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区域未来有望聚集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自由电子激光、南方先进光源等平台型大科学设施,支撑大湾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带来了主题报告《机器人未来技术研判》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汉带来了主题报告《机器人未来技术研判》。丁汉表示,机器人是制造业最皇冠顶端的明珠,未来机器人的走向一定会走向人机共融,机机共融,机和环境共融,尤其是人机共融更加重要。不是简单的机器替人,而是人和机器会进行共融。由于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飞速发展,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研究火起来了,个人认为未来长期的发展目标就是不断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自主性。机器人化智能制造可能是我们未来的新质生产力,人员密集型的行业里,包括3C行业、造船行业,很多未来有可能会实现机器人化智能制造,机器人高效可以并行作业,容易重构,最重要的机器人可以对各种传感器进行集成。医疗机器人未来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在我们国家一定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快速发展。但是医疗机器人门槛比较高,未来一定是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让机器人做。一些技巧需要精炼的让医生来做。将来在医疗机器人一定是人机共融,就是把一些简单的重复的让机器人来做,机器人定位高,不知疲倦,未来一定会走向人机共融。
目前,实现可兼容多种材料和3D几何形状的3D组装、制造技术,以及针对产品变形成型的编程,成了重大挑战。三维柔性电子器件因其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优势,在生物学、医学、治疗、传感/成像、能源、机器人、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均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力学引导的三维组装方法,利用先进材料及结构的力学原理,将器件构型由平面转为三维,是实现该类器件的关键途径之一。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黄永刚带来《基于力学导向的确定性三维组装技术》专题报告。黄永刚介绍了一种力学引导的组装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屈曲,利用半导体技术,让我们可简易地将预先制备好的图案化二维(2D)微/纳米级前驱体材料,转变为复杂的3D微/纳米结构。黄永刚表示,我们并不是做很多应用,而是做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使得将来别人能够用这个方法做各种各样的三维材料,从二维制备三维可以演变。像一张生日贺卡,把卡打开,三维结构就弹出来了,开始是二维的,打开以后是三维。就像手机的显示屏很真实,虽然真实但都是二维的、平的,我们团队可以把材料显示屏做成三维的,可以动的显示屏。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带来《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 的高熵能源与系统》专题报告。王中林分享了关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及高熵能源与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纳米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为纳米能源的未来创新提供了前瞻性思考。小巧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把人走路、说话、心跳,肌肉收缩等运动中由摩擦产生的能量收集起来,利用摩擦起电效应和静电感应效应的耦合把微小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在生物工程中,任何器件植入体内都需要有电源才能工作,我们熟悉的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心脏起搏器能不能实现自驱动?不需要患者重新做手术换电池。首次运用摩擦纳米发电机驱动的商用心脏起搏器,我们总共花费了11年的时间来制作这个心脏起搏器的自驱动。自驱动就是利用人体的活动或者呼吸所产生的微小能量来驱动一个心脏起搏器。目前我们已经做到呼吸一次满足驱动心脏起搏器运行三次的需求。另外还有智能水表,每家都有水表气表油表,一直还是靠电器来驱动。所以我们利用水流的能量做水流的传感器,对水质pH值浑浊度、流量、流速全面监测,每一家都有数据节点,每天可以发到云端上,我们有一张图所提供的数据是这个城市水质包括pH值、浑浊度等分布图,可以判断出哪个小区有什么水质问题,或者哪一家水质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带来《粤港澳大湾区电动船舶与低空经济》专题报告。陈立泉介绍,电动船舶和低空经济是锂/钠电池新蓝海。船舶使用的是重油,硫含量较汽车用油高出约700倍,一艘万箱船舶的硫化物排放量在常用工况下相当15万辆重型卡车。全球超90%国际货物都通过海运,国内外都加大航运脱碳力度,电动化是重要途径,但电动化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带来《粤港澳大湾区电动船舶与低空经济》专题报告
在未来生命健康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顾东风带来《科技创新赋能心血管疾病防治》专题报告。顾东风介绍,心血管病是我国首要死因,占45%以上。2021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约501万,其中心脏病259万、脑血管病228万。他强调,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疾病负担对我国防治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将现代科技的手段和方法应用到重大慢病防治领域。譬如最近大热的人工智能跟影像学结合,不但能够看动脉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还能看斑块是否容易破裂,容易破裂要强化治疗。核磁共振一般要检查20分钟-30分钟,发报告至少半天以上,运用人工智能,检测心脏病两三分钟报告就出来了,极大推进临床的诊疗。人工智能穿戴设备,我们中国在国际上是第一流的,测血糖测血压大家都熟悉,未来还要开发肾脏功能的指标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走路的,可以提前发现一些步态不稳的老年痴呆信号。内科及心脏内科的人工智能辅助的机器人初步在临床开展了使用,都极大提高了很多可以替代今后医务人员很多工作量。顾东风表示,数字健康、人工智能、现代生物、精准医学等现代科技助力心血管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同时呼吁政校研用产多方协同,共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以推动慢性病防治工作,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天科技学院院长魏奉思指出,大航天时代已经来了,在未来几年成千上万的卫星要进入空间,空间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空间科技战略的新高地。因此他提出了实施《数字空间智能航天卫星大脑新基建工程》建议。数字空间虽是一个新兴概念,但它与现代信息技术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魏奉思认为,将数字空间融入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以打造由天基卫星大脑、地基专业大脑和地基中枢大脑所构成的数字空间大脑体系为核心,带动航天、空间、信息等科技领域交叉融合发展,是夯实航天强国的数字化、智能化根基的新基建工程,这将有效地把航天卫星的硬实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断开辟万亿级空间数字经济新产业。“非常希望大湾区、广东省和国家能共建数字空间工程,在大湾区把空间数字化、智能化这面大旗举起来,不仅对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背后产业化的前景一定是巨大的。”魏奉思表示。
峰会期间,广东院士联合会坚守科学底色,坚持为科学、为科学家服务,由专业领域院士领衔牵头,定讨论议题、定报告嘉宾,开展了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聚集诱导发光、未来智联系统、储能与动力电池材料等多场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未来产业正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全球经济产业竞争最激烈的战略必争之地。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同一起跑线,发展未来产业是抢抓未来发展主动权、构筑非对称优势的战略“先手棋”。通过大会报告和系列前沿技术与产业发挥在那研讨,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引导广东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以期形成符合广东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广东院士联合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组织实施“伙伴计划”,为院士专家搭建伙伴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拓展支撑院士专家创新创业“朋友圈”,不断提升产业推动力。10年来,广东院士联合会梳理对接了320项院士团队创新创业成果产业化资源需求,通过成果展、推介对接会、路演等形式,累计协助61个院士团队151项创新成果项目对接政府争取政策、对接产业争取投资,注册实体企业57家。同时,面向923家企事业单位征集人才、技术需求,经评估后实地深度调研企业483家,组织院士专家企业行120场,推动55组院士团队与企业精准对接。
本届院士峰会举办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对接交流会、产业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暨院士专家专利成果发布会等专题活动,以及经过前期精准调研匹配,在广东院士联合会成立10周年合作发展大会上与企业共建产业科技创新学术委员会、与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共同推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措施等行动,搭建共享合作平台,促进院士专家的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提高合作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浪费,加强了科技资源配置优化。
11月15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对接交流会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表示,广东院士联合会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它既可为企业吸纳高新技术“架桥”,也可为院士施展聪明才智“铺路”。凭借独特的智力优势和宽广的视角,把科技成果带到企业,促进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应用。
院士专家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实战经验,能够准确把握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协助地方政府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合理规划产业结构,避免盲目跟风与重复建设。广东院士联合会坚持以地方政府部门需求为导向,凝聚院士专家智慧力量服务地方科学决策,咨政能力不断提升。10年来,联合会共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咨询活动58场,组织动员400人次院士领衔或参与战略咨询,报送决策咨询建议125份。
2024粤港澳院士峰会·第二届北江职业创新大会院士专家恳谈会
本届粤港澳院士峰会策划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白云区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仪式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恳谈会、从化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研讨会、清远市院士专家恳谈会等4场院士专家咨询活动,1场院士专家南沙调研行,以需求为导向,组织专业对口的院士专家献计献策,以科技和人才为“百千万工程”赋能增智,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广州市白云区委书记何镜清表示,联合会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专业能力、国际视野,为地方政府重大战略谋划、重大问题研究、重大政策决策等提供了大量“金点子”,以高水平决策咨询服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
11月16日,789湾区科创之夜专题活动举行
2024粤港澳院士峰会汇聚了来自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超500人,大会5个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的报告嘉宾里面,院士与青年科学家比例约为1:3。此番用意,旨在为青年科学家搭台子、摆凳子,充分支持青年科学家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携手探索科学前沿,共攀学术高峰。此外,大会特设789湾区科创之夜专题活动,为青年科学家与青年企业家搭建一个跨界交流的互动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活力与创业热情,共同探索湾区未来发展的新路径。芬兰科学与人文院院士、深圳沧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锐志,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双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崔曙光,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戴盟机器人联合创始人与首席科学家王煜等青年科创代表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难”与“能”、湾区科创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进行了分享交流,碰撞创新思维火花。
2024粤港澳院士峰会得到了港澳特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港澳特区政府明确继续担任指导单位。
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广东院士联合会的成长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地走深走实,已经超越了广东地界,成为大湾区一支重要的科创力量,为大湾区在创科和人才领域的交流合作增加了广度和深度。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视频表示,广东院士联合会积极推动香港特区和广东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交流合作。期待继续凝聚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们的力量,与香港携手为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以及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书面贺词表示,期望与广东院士联合会加强合作,一如既往支持院士专家到澳门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创业,共同努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一流湾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贺词表示,广东院士联合会为推动大湾区内的创新要素流动及人才汇聚作出了贡献。
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副组长王春新、京港人才交流中心总裁高昌林、紫荆杂志社总编辑李海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国学术院院长黄平,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总裁徐海山,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科技厅厅长陈祖荣等港澳代表出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团结香港基金、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在内,60多个单位向广东院士联合会10周年学术年会致贺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卢国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等高校领导代表出席大会系列活动。
本次大会,广东院士联合会在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的支持下,以香港所需,协同中国电池工业协会、香港立法会邱达根议员办事处、国家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香港新质生产力论坛-储能与动力电池材料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共同探讨香港以创科发展拥抱粤港澳大湾区,以新质生产力贡献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促进香港与内地产学研各界深度参与全球创新合作,推进“全球产业链+区域产业链+国内产业链”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全球储能及动力电池材料产业的高效、稳健与可持续发展。
2024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希望两院院士当好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青少年的整体科学素养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定性因素,青少年必将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主力军。十年来,广东院士联合会累计组织130人次院士走进全省144所大中小学校以科普报告、座谈交流等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直接受众超过12万人次,间接受众(直播)超过350万人次。
11月16日,广州天省实验学校黄旭华班揭牌仪式暨《我的父亲黄旭华》专题
11月16日,在活动分会场广州天省学校,举办了黄旭华班揭牌仪式暨《我的父亲黄旭华》专题报告会。黄旭华之女,武汉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外宣栏目编导黄峻女士向同学们讲述了黄旭华为国家利益隐姓埋名,潜心技术攻关30余年的故事,让黄老所诠释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传承下去。她激励学生们:“希望大家能用好学校提供的学习平台,为自己的理想奋勇拼搏,传承科学家精神。”广州天省实验学校校长彭建平表示,“我们将以‘黄旭华班’的设立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与实施途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走进清远市博爱中学开展科普讲座
除了在广州天省学校开展科普励志讲座外,11月18日-19日,广东院士联合会在分会场清远市举办了2024院士专家入百企进百校(清远行)活动。30多位院士专家智聚凤城清远,入企助创新、进校做科普,为“百千万工程”增智赋能。其中,包括童庆禧、都有为、朱位秋、张统一、陈光、谢先德、王兆凯在内的15位院士专家走进清远市21所中学,以座谈交流、科普报告、励志报告等形式近距离交流,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提升青年学子科学素养、拓宽科学思维,引导青少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芬兰科学与人文院院士、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陈锐志表示,广东院士联合会组织院士专家到中小学去科普讲座,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我觉得这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动。
通讯员:袁仕联
编辑:邱惠颖
审核:郑茂典
统筹:宋文芳
监制:魏晓文
责编/贾婧媛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