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研发费居然比不过推广费?这说法最近传得那叫一个邪乎,不少人拿着这事吐槽小米 “只会吆喝不搞技术”。可真当翻完 2025 年的中报数据,我直接看愣了 —— 研发 144.75 亿,营销 149.78 亿,俩数就差 5 个小目标,几乎算持平!这传言到底咋来的?
小米研发费居然比不过推广费?这说法最近传得那叫一个邪乎,不少人拿着这事吐槽小米 “只会吆喝不搞技术”。可真当翻完 2025 年的中报数据,我直接看愣了 —— 研发 144.75 亿,营销 149.78 亿,俩数就差 5 个小目标,几乎算持平!这传言到底咋来的?难道大家都没好好看财报吗?今天咱就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的真相到底藏着啥门道。
最近刷手机,总能刷到吐槽小米汽车的帖子,核心论调就一个:“小米把钱全砸广告上了,研发压根没上心”。还有人拿这跟比亚迪比,说人家研发是营销的两倍多,小米纯属 “营销驱动”。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有点犯嘀咕,毕竟小米的发布会办得确实热闹,各种推广也常见。可咱凡事得讲证据啊,财报这东西总不能骗人吧?
先把三家车企的核心数据摆出来,谁高谁低一眼就能看明白。小米集团 2025 年中报写得清清楚楚:研发支出花了 144.75 亿元,销售及推广开支是 149.78 亿元。你算算,两者就差 5.03 亿,连零头都算不上,这不就是基本持平的水平嘛!而且这俩数占小米 2272.49 亿总收入的比例都很低,属于 “不偏科” 的均衡投入。再看特斯拉,同期研发约 218 亿人民币,销售费 190 亿,也是研发略高一点,差距同样不大。真正 “研发碾压营销” 的是比亚迪,296 亿研发对 124 亿销售,研发直接是营销的两倍还多,这才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路子。
为啥会有这么大差异?说白了,企业所处的阶段和盘子大小完全不一样啊!小米哪是单纯的车企啊?手机、家电、智能硬件、芯片、系统…… 简直是个 “科技杂货铺”,产品线比纯车企复杂十倍都不止。这 144.75 亿研发费,得分给手机的影像技术、家电的智能互联、汽车的自动驾驶,哪儿都得花钱。就拿汽车来说,小米才刚进场没多久,很多人对 “小米造汽车” 还抱着怀疑态度,不花点钱做推广,让大家知道这车到底咋样,谁会愿意买单啊?
这其实就是新业务拓展的正常操作。想想特斯拉早期,不也靠马斯克的个人 IP 和各种营销事件打开市场吗?等用户认知和市场份额稳住了,才慢慢把钱往研发上倾斜。有网友说得特在理:“比亚迪是十几年的老炮儿了,技术底子厚,自然能重仓研发;小米汽车才刚起步,不吆喝两声谁知道你啊?” 还有人补充:“小米研发要养手机、汽车好几个团队,能跟营销打平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说说汽车行业的特性,那研发可不是一般的 “烧钱”。智能驾驶的算法迭代、电池技术的突破、电控系统的优化、车载芯片的研发…… 每一项都得砸钱砸人砸时间。小米作为车企 “新人”,一边要顾着集团其他业务的研发,一边还得在汽车领域疯狂补课,能做到研发和营销旗鼓相当,真不算落后。而且从研发强度(研发费用除以收入)来看,小米已经跟国内主流车企站在差不多的线上,根本没有网传的 “重营销轻研发” 那么夸张。
有意思的是,评论区里两类声音吵得挺凶。理性的网友会说:“看数据得看全,小米 2200 多亿的收入,研发营销各占百分之六左右,很合理”“二季度研发同比涨了 41.2%,还招了两万多研发人员,这叫不重视?” 但也有网友陷入 “脑补误区”,张嘴就来 “推广费里肯定有回扣”“全靠 KOL 刷热度”,完全不顾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种人啊,我真想问一句:“你倒是拿出证据来啊?光靠猜就能定罪了?”
其实看待企业的费用结构,不能死盯着单一数字不放,得结合它的业务布局和发展阶段。小米现在的 “研发营销持平”,是集团多业务运营加上汽车新业务拓荒的必然结果;比亚迪的 “研发碾压营销”,是十几年技术积累后的水到渠成。随着小米汽车的技术慢慢成熟,大家对它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未来研发投入的比例肯定会往上走。毕竟小米一直喊着 “技术为本”,真要是只靠营销,早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了。
所以下次再听到 “小米研发不如营销” 的说法,咱别跟着瞎起哄。先去翻翻财报,看看真实数据到底是啥样。很多时候,传言就像哈哈镜,把事实扭曲得面目全非,只有数据才是最客观的判官。对咱们消费者来说,企业愿意在研发上花钱,能造出更好的产品;愿意在营销上投入,能让我们更快了解好产品,这本来就是双赢的事。只要钱花得明明白白,研发营销齐头并进,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普通人,你说对不?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