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卫艺工作管理规章制度(2025年修订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1 08:25 1

摘要: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五育并举” 育人要求,推动体育、卫生、艺术工作与德育、智育、劳育深度融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政策,

学校体卫艺工作管理规章制度

(2025年修订版)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五育并举” 育人要求,推动体育、卫生、艺术工作与德育、智育、劳育深度融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政策,结合本校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部分 体育工作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与核心目标

以 “强健体魄、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为核心,构建 “课堂教学 + 课外活动 + 竞赛体系” 三位一体的体育育人模式。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 “终身运动” 理念,掌握 2 项及以上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养成每日锻炼习惯,培育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筑牢基础。

二、组织管理架构与职责

1.建立校长负责制的体育工作管理体系,成立 “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校长任主任,教学副校长任副主任,教务科、学生发展中心、后勤保障处负责人及体育教研组长为核心委员,吸纳 2 名班主任代表、1 名家长代表参与。委员会每月召开 1 次工作例会,每学期开展 1 次专项督导评估,确保体育工作落地。

2.明确协同管理责任:年级组长统筹本年级体育活动(如年级联赛组织);班主任负责督促学生按时参与体育课、大课间及课外锻炼,配合完成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竞赛组织;医务室承担体育活动医疗监护(如运动损伤预防指导、突发健康问题处置);后勤保障处负责运动场地(如操场、篮球场)、器材(如单双杠、球类)的日常养护与安全检修,每月 1 次全面排查。

3.强化体育教研组建设:固定每周二为集体备课日,聚焦 “分层教学设计”“运动安全防控” 等主题;每月开展 1 次教学研讨(如公开课评议、新课标解读),每学期组织 2 次校级体育教学展示(如青年教师汇报课、优秀课例观摩);建立 “师徒结对” 培养机制,由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提升教学与赛事组织能力。

4.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把 “体育课开足率”“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体育活动参与度” 作为教务科、班主任及体育教师的年度考核指标;每学年评选 “体育工作先进班级”“优秀体育指导教师”“阳光运动小达人”,予以表彰奖励。

三、课程教学规范与实施

1.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计划:1-2 年级每周 4 课时,3-6 年级每周 3 课时,任何部门、个人不得擅自缩减体育课时或挪用课时用于非体育教学活动。遇雨雪等恶劣天气,以 “室内体育健康知识课”(如运动安全、奥运文化)或 “趣味体能游戏”(如坐姿传球、室内跳绳)替代户外课程,确保教学连续性。

2.推行 “分层分类” 教学模式:依据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与运动基础,划分 “基础组”(侧重体能提升与基础技能)、“提高组”(强化专项技能训练)、“特长组”(培养竞赛型人才),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为身体特殊(如慢性病、运动障碍)学生建立 “一生一档” 健康管理档案,设计适应性运动项目(如轻度拉伸、坐姿体能训练)。

3.规范教学流程管理:体育教师需提前 10 分钟到达教学场地,检查器材安全性(如篮球架稳固性、跳绳磨损情况)与场地平整度,消除安全隐患;课堂教学需包含 “准备活动 — 核心练习 — 放松恢复” 三环节,其中准备活动不少于 8 分钟(含关节活动、动态拉伸),放松恢复活动不少于 5 分钟(含静态拉伸、呼吸调节),避免运动损伤。

4.聚焦运动技能培养:低年级以 “兴趣引导 + 基础能力” 为主,通过游戏化教学(如追逐跑、接力赛)培养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中年级以 “技能夯实” 为重点,系统教学跳绳、踢毽、篮球运球等基础技能;高年级以 “专项提升” 为目标,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专项技术训练,确保每名学生掌握 “跑跳投 + 1 项球类” 技能。

5.优化教学评价体系:采用 “过程性评价(40%)+ 终结性评价(60%)” 综合模式,过程性评价含课堂参与度、运动习惯(如课后锻炼打卡)、团队协作表现;终结性评价含基础技能测试(如 50 米跑、跳绳)、体质健康测试(如身高体重、肺活量),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评优参考。

四、体育活动组织与安全保障

1.落实 “每天校内体育活动 1 小时” 要求:上午设置 30 分钟大课间,采用 “三操一活动” 模式(广播体操强基础、武术操传文化、自编操显特色,搭配跳绳、趣味游戏等班级特色活动);下午课后服务时段安排 25 分钟课外体育锻炼,以 “班级自主活动 + 年级专项训练” 结合,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打造 “一班一品” 体育文化:各班级结合学生兴趣与场地条件,确定特色体育项目(如 1 年级跳绳、2 年级踢毽、3-4 年级篮球、5-6 年级足球),通过 “课前热身练、课后自主练、每月评比展”,形成班级体育特色;学校定期展示班级特色成果(如运动会开幕式班级展示),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3.构建多层次体育竞赛体系:每学期开展 1 次年级体育联赛(如 3-4 年级跳绳联赛、5-6 年级班级篮球联赛);每学年举办 1 届全校田径运动会(设短跑、跳远、跳高、集体接力等项目)与 1 届球类锦标赛(含篮球、足球、乒乓球);鼓励班级开展 “微竞赛”(如课间 1 分钟跳绳赛、课后踢毽挑战赛),支持优秀学生参与区、市级小学生体育赛事,提升竞技水平。

4.筑牢体育活动安全防线:制定《体育活动安全应急预案》,明确运动损伤(如肌肉拉伤、骨折)、突发疾病(如中暑、哮喘)的处置流程(含报告、急救、送医、家校沟通);体育教师每次活动前需二次核查场地(如清除碎石、平整积水)与器材(如检查单杠螺丝、篮球气压);活动期间医务室安排专人在岗,配备急救箱(含止血带、碘伏、云南白药、冰袋);每学期开展 2 次运动安全主题教育(如 “跌倒防护技巧”“运动后恢复常识”),提升学生自救能力。

第二部分 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 “健康第一” 为根本遵循,构建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家校协同” 的学校卫生工作体系,通过普及健康知识、优化卫生环境、强化健康监测、严控传染病传播,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保障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健康基础。

二、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

1.成立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后勤副校长任副组长,医务室负责人为执行秘书,总务科、德育科、教务科负责人及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每月召开 1 次卫生工作专题例会,梳理问题、部署任务;每学期组织 2 次全校性卫生工作专项检查与整改,形成 “排查 — 反馈 — 整改 — 复查” 闭环。

2.明确部门协同职责:医务室牵头负责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学生健康监测(如体检、视力筛查)、传染病防控(如晨午检、消毒)及日常医疗服务(如小伤口处理);总务科负责校园公共区域(操场、楼道、厕所、绿化带)清洁消毒、食堂卫生监管、饮用水安全(直饮水机维护);德育科统筹卫生宣传活动(如卫生月、健康周);班主任具体落实班级卫生管理(如值日生安排)、学生卫生习惯培养(如洗手、读写姿势)及晨午检记录。

3.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将 “班级卫生评分”“学生健康达标率”“传染病防控成效” 纳入班主任年度考核;每学期评选 “卫生示范班级”(按周评比、月度公示)与 “健康小卫士”(每班 3-5 名,表彰卫生习惯优秀学生);对卫生工作落实不力的班级或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与评优资格挂钩。

三、健康教育与宣传

1.规范健康教育课程实施:1-6 年级每两周安排 1 课时专题健康教育课,课程内容涵盖五大模块:①个人卫生与生活习惯(七步洗手法、正确刷牙、着装整洁);②营养健康与膳食管理(合理搭配三餐、拒绝高糖零食、饮用白开水);③视力保护与健康用眼(“三个一” 读写姿势、控制电子产品使用、课间远眺);④传染病防控与应急处置(流感、诺如病毒、手足口病预防,呕吐物处理流程);⑤心理健康与情绪调适(认识情绪、同伴交往、压力缓解)。

2.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每月邀请校医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开展 1 次健康知识讲座(如 “春季防流感”“秋季护视力”);每学期组织 2 次卫生主题班会(如 “爱眼日”“世界洗手日” 专题活动);校园广播每日课间播报 1 则 “健康小贴士”(如 “今日饮水提醒”“坐姿矫正要点”);校园宣传栏每月更新 1 期卫生知识海报,图文结合普及健康常识。

3.推动家校协同健康教育:每学期向家长发放 2 次《家庭健康指导手册》(含家庭饮食建议、居家消毒方法、亲子运动方案);通过家长微信群推送健康科普内容(如 “儿童龋齿预防”“假期视力保护”);每学年举办 1 次 “健康家庭教育沙龙”,邀请专家与家长交流儿童健康管理经验,形成 “家校共育” 健康合力。

四、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1.实行 “分区负责、全员参与” 的卫生管理机制:①公共区域:总务科牵头,安排保洁人员每日清扫 2 次(早 7:00 前、午 12:30 后),重点区域(厕所、楼道扶手、门把手)每日消毒 1 次(用 84 消毒液稀释喷洒,浓度符合标准);②班级区域:班主任指导学生落实 “每日三扫两拖”(早自习前清扫课桌、午休后整理环境、放学后全面清洁,早中晚各拖拭地面 1 次),教室每日通风 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分别在早读前、午休后、放学后),课桌椅按 “前后间距 1 米、左右间距 0.5 米” 摆放,垃圾实行 “分类投放、日产日清”。

2.强化重点区域卫生监管:①食堂卫生: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每日晨检(排查发热、腹泻等症状),餐具每餐高温消毒(100℃煮沸 30 分钟),食材采购索证索票并留存 3 个月,每周开展 1 次食堂卫生自查;②饮用水安全:采用直饮水机供水,总务科每月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 1 次水质(出具检测报告),每周清洁 1 次饮水机滤芯,张贴 “水质检测合格” 标识,禁止学生饮用生水。

3.开展常态化卫生整治行动:每学期 3 月、9 月定为 “校园卫生月”,组织全校师生参与 “大扫除”(清理卫生死角,如楼梯拐角、绿化带杂物、教室窗台);每周五下午为 “班级卫生评比日”,由卫生领导小组成员按 “地面清洁、桌面整齐、通风达标、垃圾分类”4 项标准评分,结果在校园公示栏公示,连续 3 次评为 “优秀” 的班级授予 “卫生示范班级” 流动红旗。

五、学生健康监测与管理

1.建立全方位健康监测机制:①年度体检:每年 9-10 月委托区妇幼保健院为全校学生开展 1 次健康体检,项目含身高、体重、视力、龋齿、血常规等,建立 “一生一档” 电子健康档案;②重点跟踪:对超重、肥胖、近视、龋齿学生建立专项跟踪档案,每学期回访 2 次(电话或线下沟通),向家长反馈改善建议(如近视学生调整用眼习惯、肥胖学生制定运动计划);③视力监测:每两周开展 1 次班级视力筛查(用标准视力表),记录学生裸眼视力与屈光情况,对连续两次视力下降的学生发放 “护眼提醒函”,并建议家长带学生就医检查。

2.规范晨午检与缺勤追踪:班主任每日落实 “两检一追”:①晨检(早读前):观察学生精神状态,测量发热学生体温(≥37.3℃需隔离),记录有无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②午检(午休后):复查晨检异常学生情况,补充排查新出现症状学生;③缺勤追踪:对缺勤学生,班主任需当日联系家长了解原因(如生病需明确病因),若为传染病需及时上报医务室,学生康复返校需持医院出具的 “康复证明”,经校医核查后准入班。

3.加强特殊健康学生管理:对患有哮喘、癫痫、食物过敏(如海鲜、坚果)、运动障碍等慢性病或特殊健康状况的学生,由医务室统一建立 “特殊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疾病类型、禁忌事项(如过敏学生禁食食物、哮喘学生避免剧烈运动)、应急联系人及电话;档案内容同步告知体育教师、班主任、食堂工作人员,避免因不知情引发意外(如食堂为过敏学生提供专属餐食、体育教师调整特殊学生运动项目)。

六、传染病防控管理

1.制定科学防控预案:针对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水痘等小学常见传染病,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 “发现 — 报告 — 处置 — 复课” 全流程:发现疑似病例,班主任立即上报医务室与德育科;医务室初步判断后,上报校长及区教育局体卫科;对病例所在班级实施隔离管控,暂停集体活动;学生康复后需持 “复课证明” 返校。

2.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①流行季防控:冬春季(流感高发期)、夏秋季(手足口病高发期),校园公共区域(教室、楼道、厕所)每日消毒 2 次(上午课间、下午放学后),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每 2 小时消毒 1 次;②通风管理:所有教室、功能室每日通风不少于 3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避免密闭环境传播病毒;③宣传引导:传染病流行季,通过校园广播、家长群每日推送防控知识(如 “诺如病毒预防:勤洗手、吃熟食”),提升师生与家长防控意识。

3.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每学期开展 1 次传染病防控应急演练(如模拟发现诺如病毒病例后的隔离、消毒、上报流程),提升教职工处置能力;医务室储备充足防控物资(如口罩、消毒液、呕吐物应急处置包);发现聚集性病例(同一班级 3 天内出现 3 例及以上同类症状学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溯源调查与管控措施,严防疫情扩散。

第三部分 艺术工作管理制度

(未完)

重磅消息来袭!

《学校工作制度汇编》(升级版)新鲜出炉!隆重推出!

它绝对是一部史诗级巨作!

它绝对称得上学校工作材料的“天花板”

妥妥地“王炸”

《学校工作制度汇编》(升级版)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质量上乘、新颖独特、易于编辑、直接可用。全部都是word文档,均是2025最新版!汇编共10项608篇,主要内容包括:

一、学校行政管理制度(45篇)

包括:党政议事规则、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行政领导工作制度、教师管理工作制度、教师工作考核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版块的内容。

二、学校党建管理制度(60篇)

包括:党组织工作制度、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党风廉政工作制度和信访维稳工作制度等版块的内容。

三、学校师德管理制度(10篇)

包括师德建设工作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制度和负面清单等版块的内容。

四、学校德育管理制度(138篇)

包括:德育常规管理制度、五项管理制度、法治教育制度、家校共育制度、心理健康制度、近视防控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卫生纪律制度、控辍保学制度、传染病防控制度、特殊学生群体制度和学生校服管理制度等版块的内容。

五.学校教学管理制度(115篇)

包括: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教学量化考核制度、教科研工作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校本研修工作制度、教师培训工作制度、集体备课工作制度、区域联盟工作制度、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等版块的内容。

六、学校群团管理制度(18篇)

包括学校工会工作制度、妇委会工作制度、教代会工作制度、共青团工作制度、少先队工作制度和关工委工作制度等版块的内容。

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87篇)

包括: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反恐防爆安全制度、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校舍安全制度、校园安全保卫制度和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等版块的内容。

八.学校后勤管理制度(47篇)

包括:学校后勤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和门卫管理制度等版块的内容

九.学校功能室管理制度(14篇)

包括:学校功能室、实验室、劳技室、信息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图书室等管理制度或安全制度。

十、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工作制度(58篇)

包括:学校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卫生室管理制度等。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惊艳!是不是很期待!

真的是:

一套规章制度、半部学校档案

一朝拥有、从此无忧!

来源:学校工作材料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