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唐末那会儿的乱局,黄巢这名字一提起来,就让人想起那句著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他从一个落榜的盐贩子,摇身一变为推翻唐朝统治的叛军头子,闹得整个中原鸡飞狗跳。
说起唐末那会儿的乱局,黄巢这名字一提起来,就让人想起那句著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他从一个落榜的盐贩子,摇身一变为推翻唐朝统治的叛军头子,闹得整个中原鸡飞狗跳。
结果呢,884年夏天,他败走泰山下的狼虎谷,被部下林言一刀砍了脑袋,首级送上长安。唐僖宗这皇帝,本来是逃到四川成都躲灾,好不容易回来,就借着这个机会,摆出胜利者的架势,亲自审了黄巢的那些姬妾。
那些女人,本来多是勋贵人家的闺女,被黄巢军掳去侍寝,现在落入官军手里,等待的不是怜悯,而是皇帝一时的怒火。处置她们的过程,简单说就是问罪、发怒、下令砍头,全程透着唐朝末年的腐朽和残忍。
黄巢这人,出生在曹州冤句一个卖私盐的家里,那时候唐朝表面风光,实际早烂透了,宦官把持朝政,藩镇割据,地方上税重灾多,老百姓日子苦哈哈的。黄巢家靠走私盐发家,钱是赚了点儿,可社会地位低,考科举想当官?门儿都没有。
他小时候就显露出点儿才华,五岁能作诗,吟的还是赏菊那首,里面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长大后,他埋头苦读,头悬梁锥刺股,考了四次乡试,全落榜。第四次后,他在长安街头闲逛,写了那首著名的《不第后赋菊》,里面“我花开后百花杀”这句,几年后真成了一句预言。
科举没戏,黄巢只好回家接手老本行,继续贩盐。唐朝中后期,旱涝灾祸连年,乾符元年也就是875年,王仙芝在长垣起事,反抗官府苛捐杂税。黄巢一看,这不就是机会吗?官府欺人太甚,他扔下盐车,带着亲戚子侄,聚了上千人,投奔王仙芝。
起初他只是个小头目,负责管粮草啥的,但脑子活络,很快就升到副手位置。乾符二年,他们转战山东河南,王仙芝想投降被官府招安,黄巢一气之下扇了他一耳光,两人分道扬镳。王仙芝带几千人走了,黄巢独树一帜,继续拉队伍。从那以后,黄巢的起义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乾符四年,他们攻下郓州、沂州,杀掉节度使薛崇。七月,又合兵攻宋州,意图切断官军补给线。乾符五年,王仙芝在黄梅战死,黄巢全盘接手,队伍膨胀到几十万。
广明元年也就是880年,他们渡淮河,占洛阳,东都守将溃不成军。十一月,直扑长安,唐僖宗吓得带着宦官田令孜和亲信,仓皇西逃,先到梁州,再转成都。黄巢军长驱直入,十二月破城,建大齐国,自称皇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他还搞了个新鲜事儿,废除世袭贵族,官员得轮换,这在封建社会里算得上石破天惊的改革。可惜,军队管不住,士兵到处抢掠,长安从繁华帝都变成鬼城,百姓怨声载道。
黄巢政权站不住脚,僖宗在成都喘口气,调集藩镇兵马反扑。李克用从河东带沙陀骑兵南下,朱温从淮南调军西进。广明二年,朱温见风使舵,率部降唐,僖宗大喜,封他左金吾卫大将军,还改名全忠。这下黄巢雪上加霜,军心涣散。
中和二年,他们退到山东,广明三年又反攻关中,占了长安第二回。但李克用追得紧,沙陀铁骑来势汹汹,黄巢只能东撤。中和四年夏天,退到泰山狼虎谷,部下林言为求自保,夜里砍了他的头,献给时溥。时溥是武宁节度使,赶紧派人送首级和黄巢家眷、姬妾回京。
这段十年起义,波及半个中国,死人无数,唐朝元气大伤,黄巢虽败犹荣,成了后世农民起义的标志性人物。但说白了,他的手下也烧杀抢掠不少,负面事儿没少干。
黄巢脑袋一落地,整个起义军就散了架。884年七月,时溥的使者把首级和三十多个姬妾押到长安,唐僖宗刚从成都回来,城里张灯结彩,摆出庆功的架势。他御大玄楼,亲自接见献俘队伍。
这帮姬妾,本来多是唐朝勋贵人家的女儿,起义军攻城时被掳进黄巢后宫,侍寝几年,现在双手被绑,灰头土脸地跪在楼下。僖宗一看这阵势,心想这是个泄愤的好机会,就让人传话问她们:你们这些勋贵子女,世受国恩,怎么跟着贼人作乱?
据资治通鉴记载,那领头的姬妾没服软,直接顶了回去,大意是贼寇凶狂,国家百万大军守不住京城,皇帝自己逃到巴蜀,现在反过来怪女人不抵抗,那些公卿将帅有啥用?
这话戳中僖宗痛处,他本来就窝囊,起义军一来就跑,躲在成都天天做噩梦,宦官抱着才能睡。现在被个女人当面怼,脸上挂不住,气得脸色铁青,当场下令把她们全押到东市砍头。尸体还不得收敛,就扔在大街上示众。这处置方式,说难听点儿,就是迁怒弱者,僖宗没本事打赢仗,就拿这些无辜女人出气。
唐朝后期,社会动荡,女人地位本就低,战乱中更惨,被掳为妾已是常态。黄巢称帝后,后宫扩大,姬妾数量从十几到三十多,够他折腾的。
但她们跟着黄巢,也没享啥福,军队败退时,颠沛流离,泰山一战,全军覆没,她们成了俘虏。僖宗的决定,表面是报复叛贼家属,实际是安抚人心,给藩镇将领和百姓看:看,我回来了,谁敢反,我杀他全家。
搁在当时,这招儿管用,长安百姓松口气,藩镇也老实了点儿。可从人道角度看,太残忍了,这些女人没参战,没杀人,就因为侍寝,就得陪葬。史书上还提,行刑时百姓同情,给她们酒喝,醉了再死,少受点儿罪。这细节透着民间人性的光辉,也衬出皇帝的冷血。
姬妾们人头落地,东市血迹刚干,唐僖宗就开始忙活重建。可长安城毁得七零八落,宫殿焚烧,百姓流离,财政空虚,他哪有心思深究那些女人?中和四年底,他就病了,可能是逃亡劳累加上操劳,十二月崩逝,年仅27岁。遗诏传弟李晔,即昭宗。
昭宗上台,本想亲政,杀宦官,收藩镇权,可田令孜这帮阉党不干,乾宁元年就挟皇帝巡游,搞得鸡飞狗跳。朱温这家伙,本是黄巢部将,降唐后野心膨胀,乾宁四年进京,弑昭宗,自立后梁,唐朝正式完蛋。
黄巢起义的余波,远不止砍几个姬妾那么简单。它加速了唐朝的分裂,五代十国从这儿开始,朱温篡位,后梁只站了16年,就被李存勖灭了。那些藩镇将领,像李克用、李茂贞,全靠镇压黄巢起家,之后反倒成了新皇帝的麻烦。
僖宗处置姬妾的事儿,在史书上占一小段,却反映出唐末的深层问题:皇帝无能,宦官专权,军队腐败,百姓起义。黄巢虽是贼首,但他的起义根子在土地兼并和税役沉重,要是唐朝早点改革,说不定就不会闹这么大。说到底,这段历史告诉咱们,乱世里没人是赢家。
黄巢想推翻旧秩序,结果自己也搭进去;僖宗想保江山,靠杀女人泄愤,换来几年假太平。那些姬妾呢?生前侍贼,死后陪葬,留下的只有史书一笔。唐朝灭亡后,五代更乱,女人地位更低,直到宋朝才稍有起色。但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来源:灵兽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