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馆子时,老板“最烦”顾客点这5道菜,费事不赚钱,大厨不爱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8 00:06 3

摘要:老板嫌它慢,厨师嫌它累,顾客嫌它贵,三方拉锯,最后上桌的是改良版“快炒肉片”,酸甜靠酱,酥脆靠回锅,吃一口就知道不是那回事。

“锅包肉等半小时,上桌凉一半。

这句吐槽在抖音获赞38万,评论区齐刷“同款受害者”。

有人纳闷:明明馆子越开越多,为啥嘴馋的几道菜反而越来越难吃到靠谱的?

答案不复杂,就两个字:费工。

老板嫌它慢,厨师嫌它累,顾客嫌它贵,三方拉锯,最后上桌的是改良版“快炒肉片”,酸甜靠酱,酥脆靠回锅,吃一口就知道不是那回事。

2023年中国饭店协会把账算明白了:

人工成本涨12%,食材涨8%,锅包肉、雪棉豆沙、松鼠鳜鱼、酥黄菜、干煸豆角这五道“劳模菜”,平均毛利只剩13%,赔本赚吆喝都算不上。

厨房里最真实的一幕是:

86%的厨师把雪棉豆沙列为“最不想见”,打发蛋清得守在旁边,火候差五秒就塌成煎饼;

松鼠鳜鱼28分钟出一条,同期能炒三盘蒜蓉油麦菜;

干煸豆角更尴尬,灶台前站十分钟,客人拍桌子“怎么还不上”,老板只能限量,卖完拉倒。

于是连锁品牌先投降,43%的门店把锅包肉换成预制半成品,炸一遍、浇汁就出,口感投诉飙升四成。

消费者用订单投票:美团上五道菜销量下滑27%,差评却涨15%,关键词清一色“等太久”“不如以前”。

有趣的是,短视频里它们反而更火,搜索量涨35%。

很多人专门去打卡,到店才发现“主厨推荐”四个小字后面,价格悄悄上浮50%,想退单又拉不下脸,只能边肉疼边拍照。

高端馆子的解法更直接:干脆把费工菜做成招牌,每天限量十份,想吃先预约,顺便直播片鱼、打发蛋清,流量和溢价一起捞。

中端店则玩起“冷吃版”“慕斯版”,提前预造型,味道像不像另说,起码三分钟能上桌,差评率立刻好看。

最魔幻的是智能炒菜机器人也掺和一脚,专盯酥黄菜这种标准工序,锅温、转速、投料秒级精准,炒出来颜色金黄,可老厨师撇撇嘴:“没锅气,像食堂大锅饭。

说到底,大家不是不知道正宗好吃,只是“好吃”越来越贵、越来越慢。

快节奏的午餐时段,等不起;精打细算的老板,赔不起;想靠手艺吃饭的师傅,熬不起。

有人预言:再过两年,想吃一口现炸现浇的锅包肉,得去私房菜馆提前订,价格直奔三位数。

也有人乐观:等机器人迭代到能复刻锅气,费工菜又能回到大众餐桌,只是那时“手工”俩字,大概要加钱。

你最近吃到过像样的锅包肉吗?

要是哪天它真成了“奢侈品”,你会买单还是干脆回家自己开灶?

来源:荔枝树上采果的农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