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个你打架我付账的现实版“包养合同”,而这个包得明码标价,每年33亿美元的对外军事融资(FMF),专门用来购置美国武器。
以色列这几年频繁大采购先进美制装备,却基本没自己掏钱。这可不是“打白条”,而是美国直接埋单。
这是一个你打架我付账的现实版“包养合同”,而这个包得明码标价,每年33亿美元的对外军事融资(FMF),专门用来购置美国武器。
最近曝光的这票军购,从规模到逻辑都非比寻常。以色列要买的分别是30架AH-64E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外号“空中坦克”,单价超过1.2亿美元。
还有3250辆步兵突击车,总价值足够筑起一支高机动化钢铁洪流。两项合计下来,金额接近64亿美元。
这些钱怎么来的?美国政府埋单。
不是援助食品,不是发展教育,而是直接塞钱买枪炮。这还不是偶发行为,而是“年年续费”的老习惯。
美以之间的军事援助协议最早能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这个数据别说其他国家,就连北约核心成员都羡慕不来。
美国凭什么要为以色列这么“出血”?又为什么总是对其军事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别忘了就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加沙地带停火问题表决时,14个成员国投赞成票,只有一个反对,美国。
这不是孤立,这是偏袒赤裸裸写在脸上,那么美国图什么?
这是地缘政治的大棋,布局中东几十年,美国最核心的战略执念就是控制。不是和平,而是主导哪边打赢,哪边倒下,谁出头谁低头。
在中东这盘博弈棋局中,以色列就是美国扶上去的“子力王者”,因为它稳,而且立场一边倒。
和沙特等“看风向”的传统盟友不同,以色列从军事、情报到外交,死死绑定美国,这才是华府如此力挺的根本原因。
再回到这次军售的细节,你就发现它不只是数字大得惊人,更是在强化以色列的“持久战”能力。
30架阿帕奇直升机不是普通装备,而是能执行猎杀、压制与深空打击的全能型杀器。
美军最信赖它打乱战,以色列要是把它用在城市密集区,后果可想而知。超过3000辆步兵装甲车,基本是一个大型机械化陆军单位的底盘。
以色列不过一两个省的面积,配这种规模的地面部队,明显是为“反复作战”准备的,不是自卫那么简单。
这透露出一个极其现实的信号:美国不只是帮以色列“稳”,而是默认它继续抵抗、不怕长期僵持。
美国自己一手推动的“和平进程”两国解决方案,在法国和沙特争取重启的新轮回中被抬出来,但这种努力在这场60亿美元军购面前简直像个笑话。
你一边安排人劝说要克制,你一边数钱签单,来,多批几架武装直升机。
这种操控话术,放在别处可能还管用,但在中东已经让不少国家彻底寒心。
英国已经暂停对以色列敏感装备出口,甚至禁止其官员出席伦敦国际军工展。
土耳其干脆祭出“飞行禁令”,不让以国军机通过,意大利也在转向,就连原本站台以色列的欧洲盟友,现在都进退两难。
那美国不怕国际压力吗?
答案是“不怕”,因为他们早看透了现在对手不是“全世界”,而是“谁能代替以色列”。
眼下没有,不过这种“不怕”的代价就是美国在联合国几乎“独自投否决票”的窘境越来越常见了。
别小看这种孤立,它会潜移默化地削弱美国国际公信力。尤其在全球盟友越来越重视人道主义与国际法约束的趋势下,美国这种双标姿态,迟早吃亏。
美国的“以色列优先”战略,背后的动机倒是一贯清晰,保护自己在中东的军事核心利益。
光一个以色列,就容纳了美国在该地区的情报联络站、预警系统与快速反应基地网络,甚至某些不可披露的战略项目也先部署在以方境内。
所以美国“养”以色列不是感情,是投资,但投资也有风险。
目前美国对以色列援助已经占到其年度对外军援一半以上,而这些资金不进联合国、不受国际监管,只需要走“国会审批”一个程序,基本绿灯放行。
可美国财政真的经得起这么烧?
2025年前三季度,美国债务已逼近36万亿美元,各种预算争议让国会频频停摆,连民生支出都捉襟见肘。
偏偏这种时候,还大手笔砸钱给一个“不会帮你赢选票”的中东盟友,这种打法,怎么看都像抢时间在兑现那些历史承诺而非未来投资。
而以色列自身,也正在付出形象代价。联合国最近一点都不客气地指出以色列在加沙的打击已经严重违背人道底线。
这份权威报告虽然遭到以色列驳斥,但影响已经形成,国际道义评价正在全面下滑。
一方面面对如潮的谴责,另一方面继续升级武力,这就是目前以色列的“战略矛盾”,敢打,不怕被骂,但越来越孤立。
这局面对中国有几点启示值得深思,第一,国际盟友关系,从来不是靠嘴说,是靠真金白银和长远战略维护的。
以色列敢“免单买军火”,背后是几十年系统性依赖。而我们在处理国际安全规则时,也应有所借鉴,不是买谁的装备,而是要搭建自己的可信体系。
第二,全球武器贸易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美制装备越来越捆绑“地缘选边”条款,我们自主研发体系必须走得更快、更远,不给对方“技术掐喉”的机会。
第三,面对某些大国在热点问题上的“话术双标”,我们要有自己的定力。
不是呼吁停火就是真和平,关键是看他们的“资源流向”站到哪一边。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不只是送钱送武器,更是一场全方位制度性“投资”。
以色列之所以能在中东长年强势,就是靠着这套“别人掏钱、自己扩军”的模式形成了特殊安全依靠。
而美国如今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深,只是代价也越来越大。
这警示我们,中国在处理地缘博弈时,更要看透合作的本质,是结盟,还是依赖,是互利,还是掣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智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