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5日,拥有134年历史的瑞典商用车巨头斯堪尼亚,在其进入中国市场的第60年,于江苏如皋揭幕了全球第三个工业生产基地。如皋工厂的落成,标志着斯堪尼亚在中国从“高端供应商”向“生态共建者”的转变,本土化战略迈入全新阶段。
10月15日,拥有134年历史的瑞典商用车巨头斯堪尼亚,在其进入中国市场的第60年,于江苏如皋揭幕了全球第三个工业生产基地。如皋工厂的落成,标志着斯堪尼亚在中国从“高端供应商”向“生态共建者”的转变,本土化战略迈入全新阶段。
活动现场,斯堪尼亚公布了首批国产车型SUPER系列的售价:460 R 4X2车型68.8万元,500 R 4X2车型70.8万元,500R 6X2车型73.8万元,560 R 6X2 PRO车型77.8万元。同时,还推出了定制化租赁方案,月租金从1.9万元起,进一步降低了用车门槛。
如皋工厂的战略意义
如皋生产基地是斯堪尼亚实现 “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 战略的关键一步。其规划年产能达5万辆,意味着斯堪尼亚在亚洲的供应链将从依赖进口转向本地化供应,大幅提升对中国及亚太市场的响应速度。
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总裁Ruthger de Vries指出,这座工厂使中国和亚洲客户首次直接接入斯堪尼亚的模块化系统,实现“深度定制”。以往进口车型配置固定、交付周期长的问题将得到解决,产品更能匹配中国复杂的物流场景。
作为首家在华设立全资卡车工厂的欧洲品牌,斯堪尼亚采用的“独资”模式,展现出其将核心技术与管理体系完整落地中国的决心。此外,斯堪尼亚已在如皋、上海、北京设立研发中心,力求更好地融入中国的创新生态。
传拓集团首席执行官、斯堪尼亚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Levin指出 :“斯堪尼亚如皋生产基地,将成为中国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并推动斯堪尼亚自身的发展。通过本地化生产和创新,我们可以充分受益于中国速度和创造力,增强全球竞争力,加速向可持续运输转型。”
本土化的深度推进
斯堪尼亚的本土化不止于生产,而是覆盖产品、研发、商业模式与渠道的系统工程。
在如皋生产的车型保持了与欧洲和南美工厂一致的品质标准,并在智能化、安全性与人性化设计上进行了多项升级。搭载12.3英寸全数字化仪表盘与12.9英寸中控大屏的智能座舱,应用最新电子电气架构,并配备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等先进系统。
斯堪尼亚还专门针对中国长途货运市场开发了NEXT ERA系列,这是基于传拓模块化系统,深度融合中国数字生态系统的开发成果。这意味着,独特的中国技术和应用将有机会反哺全球。
同时,斯堪尼亚推出了“全运营经济”方案:提供融资租赁、纯租赁等灵活用车方案,降低用户资金压力;通过Scania App等数字化工具,帮助客户高效管理车队与业务;甚至与经销商一同尝试为客户对接货源,深度参与其业务运营。
为支撑这一转型,斯堪尼亚正快速扩张经销商网络,计划在2026年底前从目前的25家扩展至70多家,实现更贴近客户的服务能力。
在华60年,斯堪尼亚完成了从产品输出到体系扎根,带来了更扎实的技术、更灵活的商业模式与更完善的服务布局。立足新阶段,要在有限的中国高端重卡市场中破局,国产斯堪尼亚必须用可靠回报证明其价值领先。让用户确信,这是一笔划算的长期投资。
来源:运输人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