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1-9月纯电车销量榜:超80款不足万辆,秦L第22,小鹏G6第3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9 22:20 2

摘要: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纯电车市像一场没有哨声的马拉松,有人一骑绝尘,有人中途抽筋,还有人干脆换了赛道。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纯电车市像一场没有哨声的马拉松,有人一骑绝尘,有人中途抽筋,还有人干脆换了赛道。

成绩单摊开,三句话就能说清:星愿34万辆、Model Y 29万辆、宏光MINIEV 28万辆,三辆车加起来把90万用户直接打包带走;小米SU7用9个月干到22万辆,把“造车新势力”四个字重新写进词典;另一边,80多款车连一万台都没卖完,宝马iX1豪华滤镜碎了一地。

数字背后,三条暗流正在改道。

第一条暗流叫“华为系”。

问界M9 EV版9月单月砍下8000台,累计4.3万辆,均价50万+,硬生生在宝马X5、奔驰GLE的私家泳池里劈出一条泳道。

更狠的是,70%的买家冲着ADS 3.0智驾下单——原来高端电车卖的不是真皮座椅,而是“司机下岗”的想象力。

华为用一套激光雷达+城区NOA的组合拳告诉市场:智能化不是锦上添花,是新的发动机。

第二条暗流叫“出海”。

比亚迪海豹EV海外版1-9月跑了5.2万辆出去,相当于每卖三辆就有一辆贴上外国车牌;特斯拉上海工厂把41%的Model Y直接送出国门,12万辆车装上滚装船,给欧洲人民送去年味。

国内杀红眼的价格战,在国外换来20%以上的毛利率,原来“内卷”的解药是“外卷”。

第三条暗流叫“技术分叉”。800V高压平台车型销量占比悄悄爬到18%,小鹏G9、极氪001充电15分钟跑200公里,把“续航焦虑”改写成“咖啡时间”;另一边,江淮EV3装上钠离子电池,在零下20℃的东北街头跑了2.1万辆,证明便宜耐冻才是北方刚需。

高端做加法,入门做减法,电池路线不再是一根直线,而是树状图。

暗流撞上礁石,激起三种可见的浪花。

浪花一:价格屠刀。

特斯拉9月再次降价,Model Y周订单瞬间胖了一圈,40%的增幅让同价位的极氪001、飞凡R7直接吃土。25-30万区间变成“鱿鱼游戏”,谁库存高谁出局。

浪花二:政策筛子。

购置税减免门槛抬高,续航400公里以下车型占比从35%跌到22%。

政策像一把筛子,把短续航小车赶到乡下,把长续航精英留在牌桌。

浪花三:渠道换轨。

直营店单店效能是传统4S店的2.3倍,蔚来却开始关掉“过度豪华”的NIO House,把黄金地段换成社区角落。

原来用户要的不是香槟沙发,而是换电池时少走两步路。

往前看,赛道还剩三个弯道。

弯道一:智能化“军备竞赛”。

小鹏、理想宣布2025年城市NOA全量推送,研发投入同比加60%。

软件开始吞掉硬件的利润,不会写代码的车企将沦为代工厂。

弯道二:家庭“第二辆车”金矿。

宝骏悦也、比亚迪海鸥20%的月环比增速说明,买菜接娃的精品小车才是下一台iPhone——便宜、好看、还能发朋友圈。

弯道三:供应链“大挪移”。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35万辆装车,二线电池厂市占率冲到28%。

电池不再一家独大,车企终于拿到议价权,成本下降5%就是净利润。

电车市场没有终局,只有周期。

今天星愿、Model Y、宏光MINIEV站在山顶,明天可能就被一条新电池路线、一个新智驾芯片掀翻。

唯一不变的铁律是:谁把技术做成用户能感知的“爽点”,谁就能拿到下一周期的门票。

门票不记名,只认速度。

来源:爱生活的铅笔PMBUZWa

相关推荐